文学作品阅读

十字_第二章

王晋康
总共6章(已完结

十字 精彩片段:

第二章

1 2011年秋天 中国豫鄂交界的南阳市

中午一放学,梅小雪就飞快地跑回孤儿院,问正在准备午饭的刘妈和陈妈:刘妈妈,陈妈妈,梅妈妈到了吗?

已经到县里啦。从武汉开车过来的,和上次来过的那个薛愈叔叔一起。他们先到南边新野县办事,晚上肯定赶来给你们过生日。

十三岁的小雪欢唿起来,其他伙伴,像十二岁的梅小凯、十一岁的霍媛媛,还有一群五六岁、两三岁的小囡囡都跟着一片欢唿。小雪问:

梅妈妈的房间收拾好了吗?

当然收拾好了。陈妈知道她问话的用意,笑着说,门没锁,你想再去打扫一遍,就去吧。别耽误吃午饭。

梅小雪欢天喜地地跑去了,她后边还有几个孩子跟着。刘妈和陈妈看着她的背影,不免为她的小心眼儿感慨。孤儿院已经办了十三年,现在有孤儿三十二个,小雪是其中最大的。这女孩儿感情异常细腻,和梅妈妈的感情最深。梅院长在这儿有一个小房间,屋里只有最简单的一些家具,平常屋门锁着,她来这儿时会在里面住一两天。每次她来前和走后,小雪都要用各种借口去屋里待一会儿。有次梅院长走后,刘妈去小屋一看,发现小雪正抱着梅院长用过的枕头用力嗅呢。看见刘妈进来,她的脸刷地红了,羞怯地说,枕头上有梅妈妈的 妈妈味儿 ,她最爱闻啦。这也难怪,孤儿们没有亲生父母的感情滋润,一般在感情上更敏感一些。像小雪,就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梅妈妈身上。

这儿的孤儿们以女孩居多,三十二个人中有二十四个女孩,这是中国社会重男轻女封建意识的具体表现。孤儿们大都没有确凿的生日,按照这儿十几年来的惯例,每年九月的头一个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时候,梅院长一定会抽时间来这儿一趟,为孩子们集体过生日。所以,这一天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绝不亚于春节。

刘妈和陈妈十几年前第一次见梅院长时,见她项间戴着一个银光闪闪的十字架,以为她也是信主的,后来才知道她并不是基督徒。但梅院长的善行却正如最虔诚的信徒。她一直未婚,个人生活极简单,钱都花到孤儿院了。三十四个人(包括两个保育员)的花销,除了民政上少量的补贴外,都是梅院长一人扛着。虽然她是美国人,挣钱多,但一个月多了七八千元的支出,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刘妈和陈妈老是说,别看梅院长不信主(这是两人最大的遗憾,这样好的人咋不入教呢),百年后肯定会上天堂。

小雪从梅妈妈屋里出来了。她是孤儿中的大姐,经常帮两个妈妈干活,比如中午打饭、洗碗等,现在她也像往常一样挽起袖子干起来。十三岁的小雪出落得非常漂亮,眼睛水灵灵的,两排牙齿整齐白亮,皮肤尤其好,红里透白,非常细腻;脸上从来不离笑,一笑俩酒窝。别说在孤儿院,在全市她也算得上头一份的漂亮姑娘。不少人感慨,说她亲生父母若是知道她这样漂亮惹人爱,肯定舍不得抛弃她。之前也有几家老人想收养小雪,但小雪本人执意不肯。据两个妈妈猜度,她是舍不了孤儿院,尤其是她的梅妈妈。

三十二个孩子都聚在饭厅,坐在一张长长的白茬木桌两侧。刘妈先领他们做了饭前祷告:我们日用的饭食,今日赐给我们。虽然这里算不上是纯粹的教会孤儿院(教会只贡献了房产),但刘妈和陈妈都是虔诚的信徒,自然把饭前祷告在孩子们中推广开来。梅茵曾委婉地表示不赞成这样做,不过并没明确反对,两个妈妈也就坚持一直下来了。孩子们中有四个年龄尚幼,需要喂饭。除刘妈和陈妈各喂一个外,孩子中年龄最大的小雪和小凯也各自负责照顾一个小家伙。小雪喂着小牛,把自己的饭菜放到近处,得空儿赶紧扒几口。今天因为梅妈妈要来,孩子们很兴奋,都叽叽喳喳地说着话。小牛问:小雪姐姐,梅妈妈有爸妈吗?

梅妈妈的亲爹妈得传染病死了,和咱们一样是孤儿。不过她在美国有爸妈 不,只有爸爸,她的妈妈去年过世了。

梅妈妈的美国爸爸是不是姓梅?

小雪笑了,当然不是!那位爷爷好像姓什么狄克森,也是个科学家。

作品简介:

上帝只关爱群体而不关爱个体,这才是上帝大爱之所在。

化装成印第安人的恐怖分子在“缅怀之旅”途中撒播病毒,美国陷入“9·12”生物恐怖袭击的恐慌之中。华裔科学家梅茵自美国返华不久,她所救助的孤儿们就染上了病毒。谁也未能料到,撒播病毒的正是孤儿们的“母亲”梅茵。

献身科学的十字组织成员,竟然与恐怖分子殊途同归?徘徊在科技十字路口的人类,是否真的已经颠覆了上帝的宝座?

作者:王晋康

标签:王晋康十字中国科幻

十字》最热门章节:
1第六章2第五章3第四章4第三章5第二章6第一章
更多『』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