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对倒_附录 王家卫为何“特别鸣谢刘以鬯”——影片《花样年华》的幕后故事(节录)

刘以鬯
当代小说
总共24章(已完结

对倒 精彩片段:

附录

王家卫为何“特别鸣谢刘以鬯”——影片《花样年华》的幕后故事(节录)

江𨑙

电影《花样年华》与小说《对倒》

今年八十二岁的刘以鬯,有人称之为“香港文坛的教父”,有人称之为“末代书生”,也有人称之为“沙漠中一棵劲草”,时常挂在他口头的却是“卖文为生的稿匠”。记得,多年前,学者黄继持这样写道:“不写近三四十年的香港文学史则已,要写便须要先着力写好刘以鬯这一笔。”

“‘特别鸣谢’我,你问我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楚。你应该去问王家卫,我不好代他回答。”

《花样年华》的电影剧本,并非改编自刘以鬯的小说。不过,刘以鬯先说了三件事。

之一:《花样年华》电影海报上,印有三处字幕引自刘以鬯的小说《对倒》。

之二:影片《花样年华》首映不多久,一部《<对倒>写真集》在香港面世,书中的视觉影像,选辑自电影《花样年华》,几乎都是电影中没有出现的镜头,而文字摘自刘以鬯的小说《对倒》。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以《花样年华》中没有出现的剧照,来诠释小说《对倒》?这部写真集,由王家卫策划。

写真集的前言,王家卫如是说:“我对刘以鬯先生的认识,是从《对倒》这本小说开始的。”“对倒”是邮票学的专有名词,指一正一倒的双连邮票。小说是由两个独立的故事交错而成,故事双线平行发展,是回忆与期待的交错。王续说:“对倒”不仅是邮学上的名词或写小说的手法,“它也可以是电影的语言,是光线与色彩,声音与画面的交错”。“对倒”甚至可以是“时间的交错”,“一本一九七二年发表的小说,一部二〇〇〇年上映的电影,交错成一个一九六〇年的故事”。

之三:刘以鬯说,他与王家卫见过面,似乎有两三次。王家卫最初是对刘以鬯的小说《酒徒》有兴趣,想改拍电影。见面时,他送了一本《对倒》小说给王家卫,后来,听说王家卫对《对倒》兴趣更大,再后来,就没有了讯息。刘以鬯明白,拍一部电影不容易。时间一长,他也没再当一回事。

有一天,刘以鬯拿到两张《花样年华》电影试映票,他与太太同往,影片结尾出现“特别鸣谢刘以鬯”字幕,刘以鬯一时没明白,问身边的太太,他太太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又有一天,王家卫派了李正欣去采访刘以鬯,谈的是《对倒》的意念。这时,他才略微梳理出一些《对倒》与《花样年华》的关系。

《花样年华》说的是一男一女的故事,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

《对倒》说的也是一男一女的故事,一个是从上海移居香港的中年男子,一个是在香港本地长大的少女。

作品简介:

一个是上海移居香港,在回忆中怀旧的中年男子;一个是香港土生土长,在幻想中憧憬的青春少女,他们互不相识,各自游荡在70年代的香港街头,带着各自的见闻和感受迎面而行,又背向远去,仅有的一次邂逅,也是擦肩而过……

“对倒”指一正一负双连邮票,借用此形式,作者于1972年创作了 长篇小说《对倒》,后又浓缩为短篇,本书为长、短篇合集。2000年,《对倒》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花样年华》。

作者:刘以鬯

标签:刘以鬯对倒香港当代文学中国文学

对倒》最热门章节:
1附录 港日文字缘——日译刘以鬯《对倒》2附录 在暗室里读《对倒》3附录 王家卫为何“特别鸣谢刘以鬯”——影片《花样年华》的幕后故事(节录)4附录 《写真集》前言5附录 对倒《对倒》6附录 刘以鬯《对倒》和一九七〇年代香港文学(节录)7附录 批判的现代主义文学或现代主义的观察主义——以刘以鬯的文学批评为中心(节录)8附录 刘以鬯及其文学成就(节录)9对倒(长篇小说) 十10对倒(长篇小说) 九
更多『当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