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芙蓉国(上)_第五卷 第四十二章

柯云路
当代小说
总共43章(已完结

芙蓉国(上) 精彩片段:

第五卷

第四十二章

过去,每天到部里上班对于卢铁汉是愉快的事情;现在,每天上班则变得十分头疼。

当他站在寒冬刚露头的北京街道上等待公共汽车时,有一种日暮西山的感觉。

过去有小轿车接送,他可以舒舒服服七点多才从家动身。现在才六点多一点,天刚麻麻亮,他就已经站在公共汽车站萧萧条条地等待了。站牌下等车的人们在清冽的晨风中耷拉着脸戳在那里,像是破梳子上高低不齐的梳齿排排立着。夹着文件夹的他个子高大,举止沉稳,在队列中显得卓而不群。一些提着饭盒原地着急踏着脚的工厂女工经常仰起瞌睡未醒的眼睛注意地看着他,似乎想看出他的身分。那些打量的目光与他目光相遇,便立刻躲闪开,过一会儿,便又斜过来。他立在那里一动不动,粗硬结实的额头与有力的面孔也像石像的头部一样,很有重量地顶在垂直的脖子上。风吹过面孔,觉出风的寒凉与锋利,也觉出自己皮肉的粗糙与烘热。行驶着汽车与自行车流的街道在他的视野中常常向远处斜下去,让他感觉街道不平,车辆和人流都像在巨型滑梯上,纷纷从眼前滑过。

车来了,人们立刻乱了排列的队形,争先恐后往上挤。他当然不会同流合污,但也不能一次又一次被后来的人们挤出去。他的方针是,轮到自己排到首位了,车在远处一出现,他就眯着眼估量着车速,判断公共汽车停车时前后车门的位置,然后,在看来不慌不忙、不争不抢的运动中将自己恰好摆到车门的位置。这时,后边的人即使拥上来,他也能在拥挤的推动中不失身分地、动作持重地登上车。至于随后大群人拥上车的拥挤碰撞,他只能听之任之了,这种拥挤其实是一切群众运动的特征。只要你打开了车门,只要一群人争着上车,那么,你要在人群的拥挤和冲撞中保持自己的平稳,就要选择好自己的立足点。车开起来以后,虽然车上的冲撞弄得他很不舒服,然而,当前后左右的压力相互抵消了,他被那些比他矮多半个头的人稳稳地挤定在一个位置时,只需象征地举手抓着车上的扶杆。看着车窗外快一阵慢一阵掠过的街道,也能体会到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亲切感觉。

这种感觉让他想到农村。吃饭时,家家户户端着大碗蹲在门口,你一言我一语地边吃边聊,真可谓“腿勤脑子懒,吃饭扛大碗”。一个大海碗,简直能装现在一锅的棒子面稀糊,烫烫地端在手中,用筷子刮着表面一层凉皮,聚到嘴边,吸溜吸溜地喝下去。冷风吹过,烫烫的稀糊糊表面又结下一层凉皮。兜着碗边,刮着表面将它们聚拢过来,又是半烫半温地吸溜溜喝下去。棒子面糊糊冒着白气,蒸在额头上是热的,风吹过额头是凉的。碗像脸一样大,脸对着碗。烫热的糊糊经过口腔顺着喉咙流下去,熨得整个消化系统舒服之极。稀糊糊上漂着咸菜条,咸脆脆地嚼在嘴里。喝糊糊喝得熟练了,要一喝到底,碗的内壁还是光溜洁净的,绝不能让它干结上磕磕巴巴的面糊糊。左邻右舍的聊天声,喝烫糊糊的吸溜声,夹杂上鸡鸣狗吠,炊烟袅袅,水井轱辘吱吱尖响,老太婆的吆喝,驴的嘶叫,现在想来真是美好的山村景象。文化大革命真要将自己打倒了,无非是卷起铺盖回老家种地,那也是个不错的归宿。

他咽了口唾沫,体会着刚才想象中端大碗喝烫糊糊的味道。玉米面糊糊甜甜的还在口中,大碗的烫热也还在手掌心,甚至碗边在嘴角处留下的又凉又烫的感觉也在咽唾沫时新鲜地存在着。

还是那座灰白色的八层楼,还是那高高的大门,门前一二十级台阶,门口还是站着警卫,然而,他现在走上台阶,和以前从小轿车中走出来感觉完全不一样了。遇见他的人不像过去那样亲热尊敬地向他招呼致意,或淡淡地点点头,或干脆视而不见地匆匆走过。有的人快步在身边超越,扭头看他一眼,没有什么招呼就直奔门口了,将脊背很不礼貌地留给了他。到了大门口,那些熟悉的警卫也不再对他表示特别的尊敬。有的警卫冷漠地看着他,有的警卫则因为没能保持过去的尊敬态度故意转开了脸。他麻木不仁地进了大门。

一楼大厅中的影壁照例是贴最重要大字报的地方。这里每天早晨都围满了人,好在身高有优势,他绝不需用丢失身份的拥挤就能将主要内容看在眼里。正部长早已被打成黑帮,几个副部长也不三不四地被大字报批判着。将来是不是黑帮,谁也说不清楚。这里的大字报差不多都是指向部领导的,或是指向他们在中央的后台。绕过影壁,迎面就是楼梯,两边走廊口还有电梯。他和许多人既不上楼梯,也不坐电梯,而是经过楼梯两侧的走道,流水一般流向部大楼的后门。出了后门一片熙熙攘攘。这里原来是一片开阔的草坪,在草坪对面就是部里的职工食堂。在职工食堂的后面,就是宿舍区。除了部长们,绝大多数农林牧业部的干部职工都住在这个大院里。现在,部大楼和职工食堂中间这块开阔地成了大字报区。一排一排木柱、草席搭成的大字报栏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大字报,密密匝匝的人群在大字报栏间拥挤着、移动着。看大字报的大多是部里的干部职工,还有他们的家属,也有其他机关、学校来串连的人。现在,办公楼基本是空的,大字报区成了上班的主要地点。

卢铁汉以尽量不惹人注意的姿态加入看大字报的人群。他绝不拥挤,绝不快走,也绝不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随着蠕动的人群慢慢移动身体是最好的。一到大字报区,他就觉得自己高大挺拔的身体有点松弛和萎缩。他发现,一个人只要稍微将面孔、双肩、脊背与双膝松懈一点,收敛一点,就不仅让自己觉得矮小了许多,在别人眼里也立刻显得不高大。

此刻,只要他挺起胸昂起头,大大度度地背手一立,立刻会成为引人注目的目标。而现在他稍稍塌一点肩背、低一点头,随着人流慢慢移动,就处在很平常的位置上。他用毫不惹人注意的、平平常常的表情一栏一栏看着大字报,判断着全国和部里的形势。

他发现,自己没当正部长是第一件侥幸的事情。正部长是众矢之的,掌的权大,受的攻击就多。一张大字报的最后还画了一张漫画,把那位正部长画成一个被革命群众一脚踏在下面的惊惶挣扎的可怜虫。漫画上,部长像只老鼠一样被踩住脊背挣扎着。他的又一个侥幸是,他从来讲话少,训人少,所以在几个副部长中他挨的大字报也相对少一些。部里一共六位副部长,其余五位除了一位多年生病疗养、这次反落清闲以外,剩下四位似乎挨大字报都比他多,也比他性质严重。他看大字报最关注的还是这几位正、副部长的命运,心头最紧张的是自己的名字又出现在大字报栏上。对其他几位正、副部长们被批判,他有着非常复杂的心理。他们挨的大字报多,被上纲上线得高,一方面让他忧心忡忡地紧张,因为水涨船高,都打倒了,他也难逃噩运,另一方面,文化大革命在农林牧业部总要打倒几个走资派,倘若其他人都被打倒了,顶了数,他反而可能好过关。所以,在大字报栏前一点点移动时,每当看到大字报标题上又出现了某位部长的名字而没出现他的名字时,他就感到一点轻松。

一栏又一栏的大字报看下来,接近尾声时,他发现昨天下午到今天早晨没有增加自己新的大字报,不禁如释重负,这才发现额头已经有点汗湿。一阵风吹过来,几张没贴严的大字报哗哗作响,他觉出了身上的凉意,也有了想上厕所小便之意。这一阵,小便成了困扰他的大问题,尿频,尿不净。然而,面对这么多大字报,第一位的事情还是要将它们看完。

在靠近边角的、人流稀疏一些的大字报栏前,他看到一个面孔熟悉的女孩正在那里抄大字报,他一眼就认出了她是正部长贾城上中学的女儿贾若曦,梳着两个小刷子,同时也看到了大字报的题目《贾城反革命修正主义罪行录汇编》。洋洋洒洒二三十页粉红色大字报纸,罗列着贾城的五十多条罪状。这张大字报是前天就贴出的,卢铁汉已经看过。贾若曦谨小慎微地抄录着,目光只在大字报与手中的小本之间上下移动,这无疑是最安全的抄录方式。

作品简介:

《芙蓉国》最初出版时,作者化名辛克。读书界立刻做出了积极反应,一些评论家认为这是一桩不能忽视的文化事件。该书不胫而走,很快引起了广泛关注。

《芙蓉国》在纵向上概括了文化大革命全部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在横向上描写了从上层到底层、从京城到乡村的各个社会场面,及各个阶层的众多人物,揭示了那段历史中形形色色的人格与心理,通过众多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生生死死的感情纠葛,反映出中华民族在十年浩劫中经历的苦难。可以说,这是第一部描写文化大革命全过程的全景式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对红卫兵运动做出深刻反省的长篇小说;又是一部对老三届、知识青年做出独特诠释的长篇小说。本书显示了作者把握宏大历史的文学叙述能力,全书在时空两个方面的缜密匀称显出了作者成熟的艺术功力。

作者:柯云路

标签:芙蓉国柯云路辛克

芙蓉国(上)》最热门章节:
1第五卷 第四十二章2第五卷 第四十一章3第五卷 第四十章4第五卷 第三十九章5第五卷 第三十八章6第五卷 第三十七章7第五卷 第三十六章8第五卷 第三十五章9第五卷 第三十四章10第五卷 第三十三章
更多『当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