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_四十五、用人有道

王立群
中国历史
总共45章(已完结

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 精彩片段:

四十五、用人有道

画外音:

刘邦征讨天下的过程中,才华出众的贤能之士不断地加入到他的队伍中,这些人中文有萧何、张良,武有韩信、彭越、黥布等等,凭借着这些人的卓越表现,刘邦最终亡秦、灭项,建立了雄霸天下的大汉王朝。那么在其他竞争对手人才不断流失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天才人物纷纷投奔到刘邦的队伍中,甘愿接受他的指挥和领导呢?刘邦在识人用人上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王立群:

我们这一集专门来讲一讲刘邦的用人,我觉得刘邦的用人呢,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是一双好眼睛,第二是一对好耳朵,第三是一副好头脑,第四是一支好队伍,第五是一个好心态,这五个好能够概括刘邦在用人上的许多长处。我们先说眼睛,因为用人的前提是识人,如果你不识人你敢用吗?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人有某一方面的才能你能用吗?所以用人的前提是识人,识人要依靠眼睛,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双慧眼,这非常困难,识别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你比如说刘邦识别韩信,很不容易啊,韩信作为一个军事奇才投奔项梁,项梁不认识他,改投项羽,项羽不认识他,转到刘邦那儿,刘邦不认识他,没有人认识他是个奇才。一个人有才华是需要被别人发现的,被别人发现的这个过程很难,甚至于说很长。是刘邦发现的萧何,相信萧何,相信萧何的忠诚,相信萧何的才华,也相信萧何的慧眼,是在萧何的鼎力推荐之下,先任命韩信做大将军,登坛拜将结束才找韩信谈话,谈完才确信萧何说的是真的。你看韩信多有才啊,那比我们的才大得多,韩信不能证明自己有才,我们何德何能,能证明自己有才呢?非常困难,人生最困难的是证明自己。所以刘邦手下三杰,萧何是最早证明自己有才华,有忠诚,刘邦最早重用他。张良是撞上刘邦了,投奔他人的路上碰见刘邦,那就跟着刘邦跟了一段,刘邦发现他很能干,韩信是最晚证明自己的。所以眼睛是用来识才的,一个集团的领袖,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双慧眼。那么眼睛干什么呢?刘邦用他的眼睛怎么来认识人才呢?我讲两点,第一,刘邦把人才分级,你看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对很多人,国家,单位,有一个信用评级,一旦你出现问题了,把你的信用评级的等级降低,有好的业绩把你的信用评级等级抬高,有一个等级的评定。

刘邦识别人才他就要看两点,第一个有没有才,第二个有没有德,德就是忠诚,可靠不可靠,这个才好办,有大才,有中才,有小才,有专才,大才大用,中才中用,小才小用,专才专用。德怎么考量呢?怎么考量是不是可靠呢?刘邦有他的办法,当然刘邦没有说,司马迁也没有说。我看完以后,我给他总结了一句话,刘邦判定一个人是不是可靠就是一点,能力,你有没有能力威胁到我,假如你有能力威胁到我,那你就不可靠;你有能力极大地威胁到我,那你很不可靠;你完全没有能力威胁到我,你可靠。大家听了笑,实际上刘邦就是这样干的,这个并不光明,但是非常“高明”,他就是这样来看的。那么他手下的人他怎么办呢?韩信大才,才干太大,本事太大,战功卓著,无人可比,所以刘邦对他最不信任,怎么办呢?叫大用、大疑。和他类似的还有彭越,还有黥布,都是才华出众,战功卓著,封一方诸侯但是都不信任,这叫大用、大疑。萧何呢,萧何有才,萧何也有权,经营关中经营得非常到位,萧何又非常忠诚,但是刘邦一生三次猜忌萧何,这个我们都讲过,不举例子了。他对萧何的办法是大用、小疑,毕竟他还是了解他一点,虽然大用,但是他不断地有一些小的不信任。张良呢,张良大才肯定要大用,这个人一生他不带兵,光出谋划策,身体又不好,还经常请个病假,对刘邦没有任何威胁,手下没有一兵一卒,大用、不疑。周勃、灌婴、夏侯婴这些人叫中才,而且这些人呢,手里的权力都不足以对刘邦构成威胁,所以刘邦对他们是重用不疑。疑和信都取决于刘邦的认定,刘邦的认定又取决于刘邦的判断,刘邦的判断又取决于臣子的表现和臣子的能力。第二叫用其所长,一个人总有自己的特长,那么你要用他的所长,张良会出谋划策当谋士;萧何会治国理财管理关中;韩信会领兵打仗,去打仗吧;郦食其会游说,嘴特别会说,那当说客;陆贾不但会说还会写,那就写吧,写《新语》,写一篇我看一篇,他是什么人才用在什么地方考虑得很清楚,该用谁用谁,这叫用其所长。不过刘邦也有看走眼的地方,他对谁看走眼了?对他老婆,他看不懂吕后,所以刘邦是一个看懂男人而看不懂女人的皇上。看不懂女人这不是刘邦一个人,是很多男人的通病。

画外音:

吕后是因为刘邦建立帝业,铲除异姓诸侯王做了不少事,深得刘邦的信任,然而就在刘邦死后不久,工于心计的吕后曾一度大肆诛杀异己,提拔亲信,大权独揽,吕后的擅权几乎撼动了刘邦苦心创建的大汉基业。但在王立群先生看来,对吕后的误判只是一个个案,刘邦看人的眼力是常人远不能比拟的,刘邦在识人用人方面还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王立群:

第二点叫一对好耳朵,刘邦不但有一双好眼还有一双好耳朵,为什么说他好耳朵呢?我举三点,第一,善听下级意见;第二,善听不同意见;第三,善听谁的意见正确,这三条都不容易。比如说善听下级意见,我们举一个例子娄敬,娄敬是个什么人?戍卒,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叫普通一兵,刚入伍的一个新兵,要见皇上刘邦都见了。然后娄敬说了一番洛阳不适合做都城,应当建都长安,刘邦将信将疑,张良再一论证支持娄敬,刘邦当天迁都。这个能听下级意见非常困难,一般来说一个普通的士兵是见不到皇上的,一个普通士兵哪能见到皇上呢,在很多单位中间,你去见一个单位的一把手都比较困难的,刘邦不但见而且听,这就是这个人的长处,好耳朵。再一个,娄敬不是一个特例,刘邦一生就听过娄敬这么一次话,那不算本领,那不算耳朵好使,那叫例外,关键是刘邦一生遇到过好多这种事。你比如说他打南阳的时候,他听了南阳郡守一个门客叫陈恢,给他提出来不要硬打,用“约降”的办法,什么叫“约降”?就是和平解放,把他军队一收走,然后不杀他再封个官,替你守住城多好啊,你这样一做,其他的城跟着仿效,这样你收罗了很多兵,而且这些城都不抵抗你,顺利地入关了。那是谁给他提的意见呢?南阳郡守的一个门客给他提的意见,他听了,这叫善听下级意见。

第二条叫善听不同意见,不同意见是很难听的,为什么呢?叫忠言逆耳,当然听了不高兴了。比如说他一入秦宫,他想住在秦宫里边,刘邦从小是个亭长,他住那房子我觉得不会是多高级的房子,能是南北通透的就不错了。但是你看刘邦到了秦始皇的宫殿里面,他就想住下来,人家劝他不能住,他最后听了。那个宫殿我们到故宫看看,那多好啊,想住到那里的人太多了,但刘邦最后是听了,出来了,这很不容易,非常难。再比如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说一下,刘邦在平定天下以后,在论功的时候他曾经说过,说那些腐儒、书生是最没有用的,有用的是领兵打仗的人,腐儒最没有用。结果有一个人站出来,这个人叫随何,也就是策反黥布的那个说客,他站出来,他说那不对,你说腐儒没有用,当年你派五万人,再派上五千骑兵,你能把九江王黥布打下来吗?刘邦说不能。他说你五万步兵、五千骑兵你打不下来一个九江王黥布,我呢?一个人带了20个随从到那儿去一说,九江王黥布归降你汉王,我当年一个人起的作用顶得过五万步兵五千骑兵,你为什么说腐儒没有用呢?当场反驳刘邦。结果刘邦听了以后马上说了一句话,“吾方图子之功”,刘邦说什么?我正在考虑你的功劳,实际上他早忘了,人家一提他想起来了,当年确实随何立了个大功。随何这一说,马上任命随何护军中尉,封官了,这叫认账,这叫听取不同意见,这也很难。

第三,善于听出来谁的意见正确,这个当领导的最难就是,一旦讨论那个事情是众口难调,各说各的理,哪个意见最正确你能一下子就分辨出来,在众多的声音中间只有一个声音是正确的,或者说在大家都一致的时候,你能判断出来所有的人意见都一致,但是意见不正确。比如说有人告韩信谋反,底下所有的将领都说坑竖子耳,赶快发兵把他灭了。刘邦一听就知道,尽管大家的意见完全一致,刘邦知道这个意见绝对不正确,这中间嗷嗷叫的没有一个是韩信的对手,所以立即否定,找陈平谈,用陈平的计把韩信解决了。他能知道谁的意见正确,谁的意见不正确,不是多数就正确,绝大多数也不见得都正确,全体一致可能全体一致都错了,这是需要好耳朵的,刘邦具有这个本领。第三,一副好头脑,这个好头脑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刘邦懂得放和收,他用了那么多人,他知道该放权的时候要放权,该收权要收权。楚汉战争的时候他放手叫韩信去打,但中间他收了三次,第一次灭了魏国,刘邦到那儿去了,把他的军队调过来自己用;第二次灭了赵国,刘邦打了败仗,带了一个随从夏侯婴,两个人过去了,把人家20万精兵带走了;第三次韩信带了30万精兵灭了项羽,刘邦到韩信军营立即把30万军全收了,该放的时候放手让你打,打完以后我不断抽你的血。你像那个韩王信也是如此,楚汉战争未灭的时候对他非常放,楚汉战争一结束赶快搬迁,从河南的洛阳一下子给他迁到太原的北边,该放就放,该收就收,收放自如,这叫会用人。当然这谈不上很光明,但至少说还比较“高明”,人家刘邦也不追求光明,人家要追求的就是高明。第四,一支好队伍,刘邦有一支好队伍,这支队伍中间有军事家,像韩信、黥布、彭越、周勃、夏侯婴、樊哙、灌婴,一批军事家,另外有一批政治家,谋士张良、陈平,还有最能治国的萧何,有谋士,还有理论家,像陆贾。

画外音:

在刘邦的队伍中有一大批才智卓越、勇冠三军的能人,他们大都来自五湖四海,有老家丰沛起兵带来的老班底,有半路加入的,有的来自敌方阵营,在吸纳人才方面,刘邦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然而在王立群先生看来,刘邦在对这些人才的使用上并非等同视之,其中有一个核心集团的人才最为他所倚重,那么这是一个什么集团?它又反映了刘邦怎样的用人策略呢?

王立群:

作品简介:

刘邦是一位传奇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短时间(七年)内统一天下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善于利用宣传战打击政治对手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善于夺取政治制高点造成政治优势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作楚声短歌的皇帝,其《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留下了如此多的第一,刘邦到底是什么人呢?他的胸襟、他的眼光、他的御人成王之道都是从何而来的?一个无赖成长为皇帝,到底要有怎样的雄心和意志?面对人生挫败他怎样走出低谷?面对百废江山他将如何整理?

王立群教授把多年的《史记》《汉书》等相关资料研究成果整合提升,展现了一个胸有天下、心思缜密、坚定果敢、从谏如流的刘邦。从刘邦和西汉开国元勋的身上,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秘密:想仕途平步青云,就要跟对人、带对人、做对事、心够狠;想职场一路凯歌,就要擅领会、能服人、愿分享、懂博弈。而这些珍贵经验,正是官商升迁提振的必备要素。王立群笔下的刘邦和王道,才是我们最应该借鉴的历史精华。

作者:王立群

标签:王立群大风歌传记历史百家讲坛

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最热门章节:
1四十五、用人有道2四十四、魅力四射3四十三、自信人生4四十二、英雄末路5四十一、高祖还乡6四十、将星殒落7三十九、死因之辨8三十八、反乎冤乎9三十七、成败萧何10三十六、翁婿嫌隙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