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蒙曼说唐·唐玄宗_第三十九章 玄宗退位 玄宗退位:太子于灵武称帝,遥尊玄宗为上皇天帝

蒙曼
中国历史
总共130章(已完结

蒙曼说唐·唐玄宗 精彩片段:

第三十九章 玄宗退位

玄宗退位:太子于灵武称帝,遥尊玄宗为上皇天帝

就在唐玄宗普安下诏的前三天,太子李亨已经在灵武即位当皇帝了。怎么回事呢?我们刚才不是说太子被父老留下,准备抵抗吗?可是,那毕竟只是一场戏,安禄山的军队就要追过来了,他手里没多少兵,哪能真的留在长安附近呢?他还得走。可是,走到哪儿去呢?经过一番商量,李亨决定,到朔方去。为什么到朔方呢?首先,李亨原来曾经遥领朔方军节度使,算是有点渊源;第二,朔方军是玄宗时代九大节度使之一,兵强马壮,可以依靠;第三,朔方军治所设在灵武,也就是今天宁夏的灵武西南,离长安比较近,从战略地位上讲,非常适合领导平叛斗争。太子想要到朔方落脚,问题是,朔方军是不是欢迎他呢?当时的朔方军节度使是郭子仪,但是领兵在河北打仗,还没回来呢!所以,朔方军真正主事的人是节度留后杜鸿渐☾1☽。因安史之乱中迎立肃宗,受封卫国公,代宗朝官至宰相)。杜鸿渐是何许人呀?他就是开元贤相杜暹的侄子。这可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听说太子到了朔方军的辖区,真是太高兴了。奇货可居,我立功的时候到了。马上派人热情迎接,而且把朔方军的兵马、钱谷等基本情况写成一张单子,献给李亨。很明显,杜鸿渐这是在表态,从此,朔方就是太子的地盘。

杜鸿渐的态度让李亨太激动了,七月十日,他就带领人马来到了灵武。那么,李亨到灵武办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称帝。就在天宝十五年(七五六年)七月十三日,也就是李亨到灵武的第三天,他就急不可耐地登基当皇帝。李亨为什么这么急呢?首先当然是他本人早就当够了太子,急于正位当皇帝,这样也好有一个强有力的名分来号令天下;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手下聚集了一批急于要名分的人。谁呢?就是以杜鸿渐为代表的这些朔方接驾将士,和以李辅国为首的所谓从龙人马。李辅国他们之所以愿意冒风险追随太子,杜鸿渐他们之所以愿意迎接太子到朔方,本来也是想要图个拥立之功,自己好跟着飞黄腾达。所以,李亨刚一到灵武,杜鸿渐他们马上就开始劝进,说:“主上厌勤大位,南幸蜀川。宗社神器,须有所归,天意人事,不可固违。”一定要让李亨当皇帝。李亨答应没有呢?当然不能立刻答应,他得推辞,说父皇还在,我哪能当皇帝呀!这时候,杜鸿渐就说了:“将士皆关中人,日夜思归,所以崎岖从殿下远涉沙塞者,冀尺寸之功。若一朝离散,不可复集。愿殿下勉徇众心,为社稷计。”意思是说,追随您的将士都是关中人,没有一天不想回家和父母妻儿团聚。之所以抛家舍业、远冒风霜追随您到朔方,无非是想要一点拥立之功。您要是不答应当皇帝,他们失去希望,也就不会跟着您了,到那时候众叛亲离,这江山社稷也就保不住了。所以,您就算为江山社稷考虑,也得答应啊!有江山社稷这个大帽子压着,区区孝道不就算不了什么了嘛!就这样,来回反覆五次劝进之后,李亨终于半推半就,答应了。天宝十五年七月十三日,李亨即位于灵武城南楼,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唐肃宗。即位当天,肃宗大赦天下,改元至德。这样一来,天宝十五年也就变成至德元年,大唐历史上玄宗这一页也就轻松地翻过去了。李亨当皇帝,他所在的灵武也随即成为领导抵抗运动的中心,那么,远在四川的唐玄宗怎么办呢?这个肃宗早有经验了,学习老爸当年对爷爷的做法,遥尊玄宗为上皇天帝,也就是让他当太上皇了。

历史这可真是开了一个大玩笑。这边唐玄宗还让李亨当天下兵马元帅呢,那边李亨已经让玄宗当太上皇了。大唐同时出现了两个发号施令的皇帝,到底听谁的?幸好,这个状态没有持续多久。八月一日,唐玄宗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成都,八月十二日,唐肃宗派来通报情况的使者也赶到了,唐玄宗终于知道肃宗即位的消息。听说自己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太上皇,唐玄宗是什么反应呢?可以想像唐玄宗的心情不可能好。谁都知道,皇权是唯我独尊的,谁也不想主动放弃权力。这么多年来,唐玄宗拼命防范太子抢班夺权,没想到最后儿子还是抢班夺权。当年,唐玄宗自己搞政变起家,把爸爸唐睿宗弄成太上皇,现在天道好还,自己也被儿子给弄到太上皇这个位置了。对于玄宗这么一个权力欲旺盛的人来说,这不是莫大的悲哀吗?

从感情上讲,玄宗不愿意当太上皇,那么,实际上,他会怎么表态呢?《资治通鉴》记载:“上皇喜曰:‘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迅速承认儿子的合法性。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唐玄宗还连办几件大事,为儿子铺平道路。第一件事,颁布《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文中说:“自今改制敕为诰,表疏称太上皇。四海军国事,皆先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俟克复上京,朕不复预事。”什么意思呢?从今以后,我就是太上皇,一切军国大事都先禀报皇帝,接受他的调度,然后再到我这里来备案。我只要一个知情权就可以了。而且,我这个知情权也是临时的。一旦收复长安,我就连这个权力也一并放弃。换句话说,玄宗真的退休了,而且不是拖泥带水地退,而是裸退。第二件事,唐玄宗原有一个宰相韦见素,在进入四川的路途中,又任命三位宰相。现在,当了太上皇,唐玄宗把这几位宰相都打发到灵武去了,表示自己不再保留政治班底、不再另立中央。第三件事,唐玄宗把传国宝等象征皇帝权威的法物统统奉送给李亨。逃离长安的时候,唐玄宗连好多儿女都没来得及带上,任凭他们受安禄山宰割,可是,传国宝却念念不忘,带在身边。因为这是他权力的象征,简直和生命同等重要。可是现在,这一切都是儿子的了。第四件事,唐玄宗不是安排了永王李璘等王子分兵抵抗安禄山吗?现在,既然新皇帝已经登基,他重新颁布命令,取消对他们原来的任命,让他们都到新皇帝那里报到去了。当然,李璘没有听他的命令,而是想乘乱割据江南,最后兵败被杀,还连累了大诗人李白。但是,这已经是李璘个人的选择,与玄宗无关。一句话,玄宗没有表示异议,就非常痛快地承认儿子的合法地位,也接受儿子对自己的安排,退位当太上皇了。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不明白了,玄宗不是不愿意退位吗?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我想,除了父子两个人在地理位置上天悬地隔,玄宗想遥控也很难做到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唐玄宗无论如何还是一个政治家,而不是政客。政治家和政客最重要的区别在哪里?我想,所谓政治家,就是能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的人;而政客则恰恰相反。玄宗固然热爱权力,但是他知道,此刻国难当头,国家需要一个统一的领导,如果他在这个时候和儿子争权的话,吃亏的只能是国家。在国家利益与个人权力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唐玄宗慨然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权力得失放在第二位,这就是他了不起的地方,也是我们把他定位为唐代杰出政治家的重要原因。

一位皇帝能做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看看他爸爸唐睿宗就知道了。当初,唐睿宗虽然也退位当太上皇,但是,还保留了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这就造成两个权力中心的存在,唐玄宗才被迫发动第二次政变。但是这次,玄宗可是彻底交权了。他的这种明智决定使得唐朝避免了统治集团不必要的内部纷争,能够集中精力平叛,这是此后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玄宗为唐朝做的最后一个贡献。

当上太上皇,真正的政务已经离他远去了。剩下大把大把的时间干嘛呢?就用来反省自己一生的功过得失吧!唐玄宗反省的结果是什么呢?史书中记载了两件事,可以让我们知道一点蛛丝马迹。第一,至德元年(七五六年)十月,唐玄宗有一次与给事中裴士淹议论战局,玄宗说:“若姚崇在,贼不足灭也。”毫无疑问,姚崇是唐玄宗最敬重的一位宰相。他既有远见卓识,又有实干能力。当年,正是姚崇的建言十事基本上奠定开元盛世的政治纲领,也正是他的实干精神使得唐玄宗的统治能够迅速摆脱乱象,走上正轨。古语说得好:“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面对满目疮痍的河山,唐玄宗不由得怀念起贤相姚崇,要是他还在,该多好啊!

既然谈起宰相,那就不免要说到李林甫,玄宗又是怎么评价李林甫的呢?他说:“妒贤嫉能,亦无敌也。”我们也说过,李林甫是玄宗一朝任职时间最长的宰相。他为了专权固宠,拼命打击那些比他有见识、有水准的人,正因为如此,唐玄宗周围能够贡献真知灼见的人愈来愈少,像军事布局外重内轻这样严重的制度缺失也长期得不到纠正,最后才酿成安史之乱这样的大祸。现在,跌了这么大一个跟头,唐玄宗终于看清楚这个宰相的问题了。听玄宗这么说,裴士淹不免追问了一句:“既知,陛下何用之久耶!”玄宗默然不应。玄宗为什么默然不应呢?因为这句话说到他的痛处。古人说得好,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有本事的人在哪个时代都有,关键就看你用不用了。所以,只要看看宰相的素质,就能知道一个皇帝的素质。当年,唐玄宗励精图治的时候,就能够起用姚崇,而到了玄宗自己昏聩的时候,就只能任用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人。责任本来就在玄宗自己,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第二件事,至德二年(七五七年)三月,玄宗专门派使者到韶州,祭祀开元年间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张九龄一贯反对唐玄宗宠幸边将,当年,安禄山因为违犯军令,被押送到东都洛阳,张九龄就认为应该按军法处死。后来玄宗见他骁勇,主张法外开恩,留他一命,张九龄还曾经以安禄山有反相为理由据理力争。那时候,玄宗对张九龄的意见不以为然,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把肠子都悔青了。如果当时能听听张九龄的意见,对边将可能引发的问题多加思考、多加小心的话,哪会有今天的颠沛流离、皇位不保呢!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落难至此,唐玄宗终于醒悟了,但是,这时候醒悟已经晚了!善始善终地当一个好皇帝当然是一件很难的事,现在当太上皇,是不是生活会更容易一些呢?《旧唐书·贾至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玄宗的传位册文是中书舍人贾至起草的,凑巧的是,当年睿宗传位给玄宗的册文正是贾至的爸爸贾曾起草的。贾家父子两代见证李唐皇族祖孙三代的禅让,真是令人啧啧称奇。贾至写好之后,玄宗亲自览读,就提到这件事。他说:“昔先帝逊位于朕,册文则卿之先父所为,今朕以神器大宝付储君,卿又当演诰。累朝盛典,出卿父子之手,可谓难矣。”这段话看似轻松,其实相当凄凉。也正因为如此,贾至受到表扬之后,不仅没有兴高采烈,反而呜咽流涕、悲不自胜。看来,对于怎么扮演好太上皇这个角色,玄宗心里并不轻松。那么,他又将面临怎样的结局?

作品简介:

唐玄宗领导着唐王朝迈入封建社会的顶峰,又亲手把繁华盛世送入了“安史之乱”的深渊。以史为鉴,从唐玄宗身上,我们能得到哪些经验得失?他的朝廷,文臣武将、文化天才灿若繁星。

他和杨贵妃演绎着千古爱情。

且看蒙曼教授讲述唐玄宗不平凡的一生,为我们活灵活现再现玄宗朝波澜壮阔的历史,解读出大唐盛世蓬勃的生命力之渊源。

作者:蒙曼

标签:蒙曼蒙曼说唐中国历史传记人物

蒙曼说唐·唐玄宗》最热门章节:
1第二十章 后位之争 废王不立武:为求一子,王皇后求助神灵、行厌胜之举2第二十章 后位之争 预谋废后:姜皎泄露唐玄宗废后的想法,惨遭流放岭南3第二十章 后位之争 武妃崛起:武则天的孙侄女文化程度高,有贵族气质4第二十章 后位之争 将门虎女:王皇后文化程度差,出身背景低5第十九章 张说下台 锒铛入狱:御史台三名官员发难,告张说三大罪状6第十九章 张说下台 宇文融发难:以张说任人唯亲为缺口,主动出击7第十九章 张说下台 封禅得罪人:张说尽显营私舞弊、目中无人的缺点8第十八章 封禅大典 封禅评价:开元中期,唐玄宗逐步走向好大喜功的标志9第十八章 封禅大典 封禅大典:玄宗抚今追昔,同时大赦天下,封泰山神为天齐王10第十八章 封禅大典 紧锣密鼓:解决封禅三大问题——财政、礼仪、安全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