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戴建业精读老子_第十一章 修身与养生 7、“呵,我多伟大!”

戴建业
文学理论
总共207章(已完结

戴建业精读老子 精彩片段:

第十一章 修身与养生

7、“呵,我多伟大!”

大道广泛流行,泽及万物,无远不到,无所不至。万物依靠它而生长,而它对万物从不横加干涉。它滋润了万物,但从不自以为有功。它养育了万物,却从不自居万物之主。它从来就没有私欲贪心,总是那样隐微虚无,因而可以说它很“渺小”;万物都依赖归附它,可它并不主宰万物,因而又可以说它很“伟大”。

正由于“道”不自以为它“伟大”,才成就了它的“伟大”。

古今体“道”者就秉有“道”这种“不自大”和“不为主”的精神,他们有恩于人民却不盘剥人民,有功于民族却不自居为“民族救星”,统一了全国却不当国家的太上皇。

我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先烈为了民族的统一和人民的幸福,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和亲人的宝贵生命,丝毫没有想到要人民将来感恩戴德。他们不以一家之利为利,而让天下人都受其利;不以一家之害为害,而让天下人都免其害;不以一家之乐为乐,而让天下人都享其乐。鲁迅先生的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真切地道出了他们的人格与胸襟。范仲淹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他们精神与风范的写照。他们无意于流芳百世,但子孙万代都将永远怀念他们;他们从来不自居为什么“英雄”“伟人”,但人民总是把他们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来歌颂。

那些自封为“千古一帝”“万世圣君”的人则不然,为了夺得天下不惜“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就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也毫不痛心,还美其名曰是为了千秋万代的幸福;窃取了天下以后又“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供一人或一家的奢侈淫乐,并把这视为理所当然,还大言不惭地说:“老子当年提着脑袋打天下,今天坐了天下还不享受天下?”(参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汉高帝七年(前200)未央宫落成时,刘邦在未央宫前殿大宴诸侯群臣。他年轻时在家乡沛县中阳里,史家说他“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也就是现在农村中常见的那种游手好闲的无赖,他父亲没少骂这个小儿子不成气,指责他不像老二刘仲那样勤俭持家。当了皇帝后刘邦还对父亲早年的责骂耿耿于怀,此刻他当着众大臣的面回敬父亲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史记·高祖本纪》)这几句话活脱脱地勾画出了汉高祖自私无赖的一面,原来他打天下就是为了抢占天下,抢占了天下便把天下当作一家一姓的“产业”,并想把它传之子孙代代享受。

像汉高祖这样历史上的“明君”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那些数不清的“昏君”了。进入了阶级社会以后,没有一个君主不想宰割天下,没有一个君主不想敲榨人民,难怪有人愤激地说“乾坤大半属偷儿”,难怪有人无奈地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了。

君主视人民如草芥,人民就视君主为寇仇;君主自封为“明君”“伟人”,人民就骂他为“独夫”“民贼”;君主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天下人就把君主当作窃国大盗。

把民族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连在一起,全民族就把他当作“民族魂”来推崇;为国家的建立和兴盛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国家就将他当作“国父”来敬仰。这里我想起臧克家的名诗《有的人》,它说尽我这篇文章的主旨: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作品简介: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抽象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被誉为“万经之王”,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

戴建业教授以深厚的学养、风趣的文笔、独到的视角,用随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为大众阐释老子的思想,解读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逐篇精讲《老子》,讲透老子智慧。

为读者解答:为什么高者应就低?为什么柔能胜刚?为什么拙能胜巧?……戴教授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这个时代发言,拂去我们的孤独、焦虑、痛苦,帮助我们找回心灵的宁静。

作者:戴建业

标签:戴建业戴建业精读老子古典文学国学哲学

戴建业精读老子》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51章2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50章3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49章4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48章5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47章6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46章7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45章8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44章9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43章10附录 《老子》原文及注释 第42章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