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二章 遭同僚围剿,投奔官场红人曾国藩

第十节 走投无路

离开桐城不久,李鸿章从袖中摸出安徽全图,开始研究庐江的地形。当他收起地图后,下令各营走小道火速赶往无为州。

营官钱范伍小声问道:“李大人,无为县现在为长毛所据,黄姑闸、襄安也有大量的长毛把守。我们刚离虎口,如果去无为,不是又入狼窝吗?”

李鸿章笑道:“各位无须多虑。自古用兵,未有不知己知彼而能决胜者。福帅此次援助和帅,以为是稳操胜券,本官却料定长毛另有图谋。各位是明眼人,福帅、江大人在时,我上万官兵对桐城都无可奈何,如今福帅率大队离去,只剩我们这两千人围困,不是白白送死吗?

“但我们若就这样离去,福帅定然要参我等一个违抗军令的罪,上头肯定要治罪于我等。本官官已做到四品,死不足惜,但各位尚未建立大功劳,却也一同治罪,不是可惜吗?

“我等离开桐城是出于无奈,但却不能授人以口实。本官料定福帅到庐江后,长毛肯定调重兵相抗,说不定正等着福帅赶到好一网打尽。

“无为州乃长毛屯粮之所,我们赶去不是与长毛交战,实是去放火。只要无为火起,我们就有了大功一件。上头不仅不会治罪于我等,说不定还能重赏。本官绞尽脑汁,想来想去,除去无为州放火,实在找不出第二条路可走。”

事情的发展正如李鸿章所料,福济尚未赶到庐江,便陷入太平军的重兵包围之中。福济情知上当,叫苦不迭,只能硬起头皮拼死抵抗;而另一部太平军觑准和州空虚,趁势将和州包围,不一刻便将城池攻破。

元详易装从后城门逃出,家人及守城官兵俱被杀死。庐州守城官兵闻报,急发兵去救,太平军已遁去,只救下空城一座。

李鸿章连夜赶到无为州城下,守城的太平军猝不及防,稍作抵抗便败逃。李鸿章率军进城,四处放火,火光红透了半边天。

太平军急忙从庐江战场抽兵一半来救无为州,和春趁势率军杀出重围,很快与福济合兵一处。太平军不敌,败退。

李鸿章在无为州停留片刻,知形势危急不敢多留,率军快速离开,马不停蹄赶往庐江。庐江一战,和春伤亡过半,福济亦损失惨重,尤其是江忠义,左臂竟受箭伤。而李鸿章的两千人,只有十几人受伤。

钦差大臣和春对李鸿章大为赏识。他一面上奏朝廷汇报作战经过,一面密函李鸿章,提出想请李鸿章到自己的身边帮办军务。

李鸿章鉴于自己离开吕贤基转幕福济,已是走错一步棋,如果自己此时再离开福济转投和春,必为天下人耻笑,于是婉言相拒。和春见他不肯松口,只好作罢。

福济本来不想保举李鸿章,偏偏和春又先他一步将奏报拜发,他也只好如实禀报。但福济的奏折却写成“奴才特遣知府衔帮办团练李鸿章,率团勇两千,袭取长毛屯粮重地无为州,尽毁长毛粮草,长毛不得不分兵去救”。

李鸿章因功被赏加三品顶戴、按察使衔;道员衔署安徽按察使兼署和州知府元详,被革职发配黑龙江宁古塔。

元详哭着来向福济辞行。福济一面叹息,一面无轻无重地安慰了两句。元详掩面退去。望着他的背影,福济抱愧地对江忠义和张功说道:“蛤蟆是上不得席面的,你就是把它捧上来当作一盘菜,它也要蹦下去往泥鳅堆里扎。哈哈哈!”

江忠义没有言语,张功却讨好地抢着说道:“大人真是高论,想想可不是吗?把蛤蟆和鲤鱼摆在一起,不是要蛤蟆的命吗?”

进入大员行列的李鸿章,此时却与福济的隔阂越来越深。李鸿章深知,福济是不会允许自己在安徽官场长久驻足的,自己迟早要成为第二个袁甲三。

安徽即将平稳,福济捞大钱的日子就要来到,他能允许别人向自己的盘里伸勺子吗?李鸿章左右为难,进退不得,感到前途一片渺茫。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初,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太平军调集重兵分路进入安徽。李鸿章急忙告假,将母亲及家小再次迁到磨店乡居住。李鸿章当日又赶回大营,随福济迎战太平军。

三月,太平军连破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庐州、三河镇等安徽十几个州县,安徽全境大半陷入战火之中。

次年初,太平天国在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各省大量用兵,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庐州、三河镇等安徽十几个州县,又相继被清军收复。太平军人马有一大半退出安徽。这个时期,安徽较其他省份相对稳定。

咸丰皇帝急调和春离皖,出任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又调江忠义一军进规江西,命福济一人统军两万,在安徽支撑局面。福济大捞银子的时机来到,他一面寻机排挤三品按察使衔的李鸿章,一面开始卖官鬻爵,大行克扣军饷之事。安徽被他搞得乌烟瘴气,官风极其败坏。

李鸿章却预见到太平军不可能就此放过安徽,安徽更大的战火将在后头。他再次告假,紧急赶回磨店乡,会同大哥李瀚章及四位老弟,把阖家老小搬迁到更远的一处山村赁屋居住,磨店乡只留少许家人看守。李鸿章把家小安排停当,方返回大营。

三月,李瀚章丁忧期满,分发湖南为补用知府。李瀚章很快到湖南巡抚衙门禀到,被调任湖南团练帮办、总理湘军报销局。

这时的湖南团练大臣是礼部在籍丁忧侍郎曾国藩。曾国藩能委重任于李瀚章,看中的是李瀚章谨小慎微、忍耐成性的品格。

李瀚章离家不过两日,安徽形势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咸丰帝苦心经营的江北大营,竟在一夜间被太平军摧毁,钦差大臣、督办江北军务的德兴阿,率残部逃往邵伯。太平军旋调集重兵分几路进入安徽,几日光景再破太湖、潜山、桐城、舒城、三河镇等十几州县。福济手握重兵,却不会使用,把兵权交给李鸿章,又怕李鸿章功高取而代之,致使安徽的局面比邻近省份坏得更快。弹指间,安徽便不再是从前的安徽,只剩四个州县尚归巡抚衙门管辖。太平军很快兵分三路进逼庐州。

福济一面火速向朝廷求援,一面安排退路。太平军于是不战而破庐州。福济率军一退肥东,再退滁州,这才扎住阵脚。

朝廷震怒,诏斥其调度无方,交部严议。福济有火出不去,竟然迁怒于李鸿章,说李鸿章不听调遣,办差无力,扬言要严参。

李鸿章从张功的口中得知情况,一时方寸大乱,不知如何应付。

这时,朝廷急调湘军统领浙江布政使李续宾所部十二营进皖,配合福济收复已失之地。湘军的营制有别于绿营,每营定额是五百人。李续宾是统领,曾国藩的胞弟曾国华是这支人马的副统领。

福济只好把满腔怒火暂且按捺住,急忙派员加紧为入皖的湘军筹饷。福济为打击、排斥李鸿章,竟不派一个差事给他。无奈之下,李鸿章只好告假回乡下探视母亲。走在路上,他不只一次地警告自己:“苦志忍守,以待气运之转,即有不如意处,付之适然。”

李鸿章回家没几天,湘军李续宾、曾国华率部便进入安徽,不久即攻下太湖、潜山。后与福济军会合,兵锋更锐,竟又连克舒、桐二城。福济于是围庐州,李续宾、曾国华率所部湘军六千五百人攻三河镇。九月,湘军攻克三河镇,太平军退走。李续宾、曾国华当日引军进城。

十一月,太平天国前军主将陈玉成率部逼近三河镇。李续宾、曾国华引军出城迎敌,当日与太平军大战于金牛镇,双方各有伤亡。到了晚上,三河镇突起大雾,太平天国抓住这天赐良机,急调两路重兵环攻湘军大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也赶来助战。经一夜的拼杀,六千湘军无一生还,李续宾、曾国华二将双双战死。

太平军马不停蹄乘胜扑向舒城,舒城复被占据。

福济拨兵去救,未及走到半路,不仅三河镇、舒城复破,桐城也被太平军收入囊中。援军急忙返回。

太平军在以后的几天里,又连占太湖、潜山等州县,福济率兵马一路奔逃,形同漏网之鱼,甚是狼狈。

此时,湘军已移师江西,统帅曾国藩驻节江西建昌。

李鸿章思虑再三,决定到建昌曾国藩处寻条出路。但李鸿章又有些犹豫,他毕竟是安徽巡抚治下的官员,如今离营奔向别处,很有些名不正言不顺,难免授福济以口实。如果福济拿此事参自己擅自离营,他恐怕有一千张嘴也要说不清楚。

李鸿章发迹史》_第二章_遭同僚围剿,投奔官场红人曾国藩_第十节_走投无路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李鸿章发迹史第二章_遭同僚围剿,投奔官场红人曾国藩_第十节_走投无路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