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六章 三分天下

赤壁之战后并没有立即形成天下三分的格局,多年后刘备的突然崛起打破了既有的势力版图,孙权也不断向外扩张,曹操的对手们越来越强大。但是曹操也并非一无所获,他降服了张鲁,得到了汉中,而这场胜利竟然来自于一些意外。

一、豪门的蜜月

回过头来看看曹仁北撤以后荆州的情况。

大约在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所表的荆州牧刘琦病逝,刘备趁机兼任了荆州牧(备领荆州牧),但荆州不完全掌握在刘备自己手中,刘备可以无视曹操,他还不能无视孙权。

为了换取孙权的支持,刘备表孙权为车骑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总司令是已故的大将军袁绍。袁绍死后曹操并没有担任大将军,理论上车骑将军是目前最高的军职,但这也仅是理论上。

不过这也不是毫无意义,刘备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落个人情,他索性把这个人情做大,同时表孙权兼任徐州牧。

徐州是曹操的地盘,刘备除了送空头人情之外,还有点挑拨离间的嫌疑。刘备这样做的目的,是向孙权表达救命的谢意和不与之为敌的善意,在荆州立足未稳的刘备,太需要孙权的支持了。曹仁退走后,南郡被刘备和孙权共同占有,根据双方达成的默契,刘备在江南发展,将大本营设在江南的油江口,刘备改其名为公安(今湖北公安),而周瑜占领着南郡的江北地区。

刘备现在最渴望的是孙权能让出南郡的江北部分,好让自己有一个真正的立足点。为此,刘备专程到京口(今江苏镇江)来见孙权,当面请求,诸葛亮对刘备此行表示忧虑,劝他不要前去,以免遇到危险,但刘备执意前往。

周瑜对刘备这个人看得比较透,他当时还在南郡主持军务,于是向孙权上书说:“刘备是个枭雄,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不会久居人下。我建议把刘备留在吴地,给他修宫室,让他整天吃喝玩乐,使他与关张二人分隔一方,我趁机发起挑战,大事可定(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

周瑜认为,如果割地给刘备,刘关张三人必然如“蛟龙得云雨”,一定不是池中之物。

据《三国志吕范传》记载,时任彭泽郡太守的吕范也建议孙权趁机扣留刘备,不要放他走(范密请留备)。

孙权何尝看不出刘备是什么人物,吕布、袁绍、曹操都玩不转的人他焉能小视?但孙权对刘备却强硬不起来,因为他此时的日子并不好过。

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操为解合肥之围正整顿人马以谯县、寿春、合肥等为基地发起东线攻势,孙权不得不全力以赴保东线,此时他既无力量增兵荆州,又不能与刘备闹翻。

不管刘备真正的实力如何,他的名气就是一张王牌,只要孙刘联盟在,曹操就不能不有所忌惮,在荆州一线就得保持足够的兵力,这样东线的压力可以减轻。

鲁肃也看到了这一点,据《汉晋春秋》说,鲁肃建议把南郡的江北部分让给刘备,理由是给曹操树个对手,给自己添个盟友,这才是上计(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让之上也)。

孙权同意鲁肃的建议,撤出南郡的江北地区,这就是“借荆州”的来历。其实,孙权让出的并非整个荆州七郡,只是半个南郡。

从战略上看这的确是高明的一招,孙刘联盟得以巩固。从孙权一方来说,由于受制于东线战事,目前占有整个荆州并徐图益州的时机并未成熟,与其荆州让曹操逐步蚕食,不如通过支持刘备给曹操制造一个强大的对手,对曹操进行制衡。

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曹操听说孙权撤出南郡的消息时正在给人写信,这个消息让他吃惊不小,一紧张笔都掉到了地上(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刘备拥有了南郡,虽然也只是荆州的七分之一,但总算有了自己的地盘,他的动作很快,迅速以南郡为支点向荆州的江南四郡扩展势力,武陵郡太守金旋、长沙郡太守韩玄、桂阳郡太守赵范、零陵郡太守刘度都投降了刘备。刘备任命赵云为桂阳郡太守,任命诸葛亮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督办零陵、长沙、桂阳三郡的赋税,他自己把大本营仍然放在公安。

刘表过去有一个部将叫黄忠,字汉升,是南阳郡人,刘表任命他为准将(中郎将),与自己的侄子刘磐一起驻军于长沙郡境内,曹操南下荆州时黄忠投降了曹操,曹操提拔黄忠为副军长(裨将军),让他归长沙郡太守韩玄指挥。韩玄这时投降了刘备,黄忠也投身于刘备阵营。

黄忠如果继续在曹营发展,不知道还会不会成就日后的大名,不过看来有点玄,因为曹军中的一流猛将太多,像黄忠这样的资历和出身,熬出来的几率较小。黄忠在刘备手下进步却很快,他后来离开韩玄直接归刘备指挥,刘备入益州黄忠随行,他作战勇敢,冲锋陷阵,战绩卓著(忠常先登陷阵),逐渐成为刘备手下与关羽、张飞和赵云齐名的猛将。

到建安十五年(210年),荆州七郡的大体格局已定,在这七个郡里,曹操占有南阳郡,孙权占有江夏郡,刘备占有南郡、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和武陵郡,他们三家瓜分了荆州,这种格局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大约在此前后,孙权和刘备阵营先后各有一个人死去,他们的死反而促进了孙权联盟的巩固。

一个人是周瑜。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去世,时年三十六岁,一般认为他英年早逝与当初在江陵城外所中的那一箭有关。

周瑜是孙策的好朋友,孙策死后孙权的母亲吴夫人让孙权把周瑜当成兄长来看,周瑜对孙权也很尊重。《三国志》记载,孙权当时名义上只是一个将军,大家跟他在一起礼节都还很简单,只有周瑜每次见孙权都毕恭毕敬,行臣子之礼(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

但是,周瑜在对待孙刘联盟的态度上不如鲁肃积极,他一心防着刘备,直到临死前还向孙权建议由孙权的堂兄奋威将军孙瑜率军攻取益州,自己率军进攻襄阳,同时联合张鲁、马超共拒曹操。

然而,周瑜偏偏在这个时候英年早逝。对于孙权来说这是一个巨大损失,对于曹操来说却是少了一个劲敌,而对于刘备来说此事却是一个福音。

周瑜的死让孙权十分哀痛(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灵柩还吴时,孙权从京口(今江苏镇江)亲自到芜湖(今安徽芜湖)迎接,可见情谊之深。

周瑜病重期间上书孙权:“当今天下并不平静,所以我夙夜忧心。现在北有曹操这个敌人,刘备又近在公安,边境地区也不安定,应该选良将来镇抚(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的智慧和谋略足以胜任,请让他来接替我,那样我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牵挂了。”

《江表传》也载有周瑜临死前写给孙权的信,大意相同,但言辞完全不一样,信中有“如今曹操在北方,战事未停,刘备寄居于公安,好像养虎,天下之事还未见分晓(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之句,周瑜认为鲁肃为人忠烈,临事能当即立断,所以推荐他来代替自己(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

这样,孙权就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周瑜去世前担任的职务是偏将军,算是副军长,鲁肃此时担任的校尉一职比偏将军低,算是师长,就职务本身来说周瑜和鲁肃都不高。前面已经说过,这与他们在军中的资历有关,但就实际职权而言,他们的地位又很重,负责孙吴在荆州前沿地带的一切军政事务。

南郡让出后,鲁肃将指挥部搬到江陵下游的陆口(今湖北蒲圻西北),他在这里治理地方,发展军务,很有成效,所统率的人马由接手时的四千人左右发展到一万多人。后来孙权把自己一方占领的长沙郡以及周边一部分地区新设了一个汉昌郡,任命鲁肃为汉昌郡太守、偏将军。

鲁肃最能认识到孙刘联盟的重要性,与周瑜的鹰派观点不同,他是一个鸽派。在鲁肃主政期间,孙刘关系总体不错,为刘备不断拓展势力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周瑜去世之前,大约是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的夫人甘氏也去世了,孙权趁机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双方达成了一桩政治婚姻。

史书对这件事的记载十分简单,只有《汉晋春秋》《华阳国志》以及《三国志》的《二先主妃子传》《赵云传》《法正传》中略微提过几次。孙权的这个妹妹叫什么名字无考,《汉晋春秋》说她叫孙仁献,这不太像女人的名字,也有叫她孙仁、孙尚香的,那都是后人的附会。

孙坚的这个女儿实在算不上淑女,简直是一个野蛮女友。据《三国志法正传》记载,她很有才,但也很有男人气(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身边有一百多名侍卫婢女,个个执刀弄枪,刘备每次见了都心惊胆颤(刘备每入,内常觉凛然惊惧)。

不过在当时,这桩政治婚姻让孙刘联盟更加巩固。婚后刘备告别孙权,携新婚妻子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返回公安(今湖北公安),对刘备而言此行超额完成了既定任务,不仅借到了地盘,还有了意外收获。

据《江表传》记载,刘备临行前孙权在“飞云大船”上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余人共同送别刘备,在船上举行宴会话别。张昭、鲁肃等人走后,孙权和新妹夫刘备进行了长谈,他们在谈话中还说到了周瑜,叹息于他的早逝。

但是刘备心里并不轻松,他知道此行是冒了极大风险的,要不是曹操的军事行动给孙权施加了压力,无意中帮了他的忙,此行能否顺利回去都很难说。据《江表传》记载,后来庞统到了刘备那里,刘备知道他曾经在孙吴任职,就问他当初在孙吴做客,是不是有人打算扣留自己。当得知确有此事后,刘备不禁十分后怕,认为当初赴孙吴是一步险棋,不是万全之计。

据《山阳公载记》记载,刘备一离开京口,就对左右说:“孙权长得上身长下身短,这样的人不会居于人下,我不能再见他了(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于是他们昼夜兼行,恨不得马上回到公安。

不管怎么说,这一段时间是孙刘结好的蜜月期,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曹操,双方尽量搁置分歧,互相让步,让联盟不断巩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与曹操真正抗衡。

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_第六章_三分天下_一、豪门的蜜月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曹操秘史3·烈士迟暮犹伏枥第六章_三分天下_一、豪门的蜜月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