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学习终究得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即使父母也无法代替孩子学习。如果不学习的话,责任也只能由孩子来承担。虽说如此,父母想方设法地帮助孩子也没有错。不过,为了能够有效帮助孩子,首先必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要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必须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如果取得了令父母满意的好成绩,亲子之间也许不会发生什么问题。但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担心被父母放弃的孩子就会通过不学习来逃避结果,甚至是惹一些麻烦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为了做到与孩子平等相待,即使这种时候也不要不容分说地训斥孩子,必须冷静对待。只有那些认为孩子与自己不平等的人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教训孩子。孩子做事肯定有孩子的理由,所以,重要的是听听孩子怎么说,而不是一味地训斥。

尊敬一词的英语是respect,其语源是拉丁语中的respicio,也就是“重新审视”的意思。

重新审视什么呢?那就是:虽然这个孩子现在和我生活在一起,但终有一天他会独立并离开我。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一定要努力地友好相处,这就是尊重孩子。

看到孩子高烧不退无精打采的时候,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恢复平日里生龙活虎地惹父母头疼的样子。

一旦孩子恢复元气,父母就又完全忘了当初孩子生病时自己的心情了。所以,希望父母们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希望或理想强加给孩子,要学着发现这个小生命本身的可贵。

坦率地讲,学习成绩好或者考试顺利之类的事情也许很重要,但在这个随时可能发生灾难的时代,孩子每天平安无事地活着不就已经很可贵了吗?如果能够这样想,孩子做任何事父母就都能积极地去看待。无论孩子做什么说什么,父母都能够泰然处之。这样一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好,必要的时候,即使像学习之类只能由孩子自己完成的课题,父母也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一定要尊重孩子。

每天平安无事地活着就很可贵。

因为有人看着才捡拾垃圾吗?在公交车上看到两个令父母头疼不已的学前阶段的男孩大声地吵闹,一会儿也不能安静。父母吓唬他们,说着“再这样就让你从公交车上下去”或者“警察来了”之类的话。但是,孩子们知道父母不会真的那么做,于是变本加厉地吵闹。

虽然公交车中相当拥挤,但是没有乘客愿意坐在这家人旁边。我不怕孩子吵闹,所以能够坐在他们身边。然后,我还思考了一下,如果我是他们的父母,又该怎么做。

其实孩子们也明白在公交车中必须保持安静,然而,恐吓、训斥根本无法阻止他们想要被关注而采取的无礼行为。

这种时候,也有的父母会采用表扬孩子的方式。实际上,也许一开始孩子们并不会吵闹,他们因为顾忌陌生人的看法而暂时保持安静。于是,父母表扬说:“真了不起,这么乖!”

表扬本身就存在着问题。首先,这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得不到表扬就不好好做。比如,在走廊里发现了垃圾,捡起来之前首先要确认一下周围有没有表扬自己的人。如果没有表扬自己的人就不去捡垃圾,这就是问题。得不到表扬的孩子马上就会不好好表现。

另一个问题就是即使被表扬了也不会开心。妻子肯定不会因为丈夫在公交车中没有吵闹、安静地待着而去表扬他。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因此而被表扬说“真了不起”,丈夫一定会感觉妻子小瞧自己。那么,为什么要表扬孩子呢?这是因为没有平等看待孩子与大人。

原以为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竟然做到了才会大力地进行表扬。我曾经在维也纳至关西机场的飞机上见到过同样是学前阶段的一对兄弟,整个航程中他们一直安静地待着。在飞机上,母亲根本没有大声说过话,都是低声私语地跟孩子们讲话,孩子们也是一样。在公交车中保持安静根本不是什么人类从未做到的伟大事业。

那么,父母们应该怎么做呢?注意到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之后可以说出来。可以说一些“谢谢你这么安静!”之类的话(当然,妻子不会对丈夫这么说。例如,如果妻子对丈夫说“能够和你一起坐公交车真开心”,那丈夫也一定能够从中获得一种对他人的贡献感)。

孩子们总是想要表现得特别好或者特别坏。一开始往往想要做个好孩子获得父母的表扬,但如果父母注意不到或者认为理所当然而什么也没有说,他们就可能会惹一些麻烦来引起父母的批评。但是,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白,他们不需要这么刻意引起父母的注意。

如果孩子能够从保持安静中获得对他人的贡献感,那也就不会再做一些令大人头疼的事了。如果能够拥有贡献感,孩子也就不会再盲目地渴望获得表扬了。告诉孩子“谢谢你这么安静!”努力做到即使得不到表扬也好好做。

不管教的勇气》_写给终有一天会从父母身边离开的孩子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不管教的勇气写给终有一天会从父母身边离开的孩子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