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学习或者不学习基本上由孩子自己决定。如果不好好学习的话,择校范围就会大大缩小,甚至也有可能根本无法报考。但即使如此,父母既不能代孩子学习,也不能过多干涉,只能默默地守护。不过,父母也并不是完全不能帮助孩子。

父母有时也会告诉孩子要更加努力学习或者跟孩子一起讨论报考哪所学校。但是,如果对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谈“照目前的学习情况来看,会怎么样”之类的话题,孩子也许会把父母的话理解成讽刺或者威胁,根本听不进去。而如果平时就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就不会把父母的话理解为讽刺或者威胁。为什么父母会干涉孩子的学习呢?一言以蔽之,是因为不相信孩子。有的父母认为自己不严加监督,孩子就不会学习。事情果真如此吗?即使今天不学习,孩子一般也不会总是不学习。如果孩子说“明天开始好好学习”,父母也只能相信孩子的话。大人也是一样,假如在自己宣布明天开始减肥或者戒烟的时候,有人说“这种话早就听腻了”,我们的心情一定不会好吧。假如孩子经常这么说但却并不好好学习,那么即使父母更加严厉地督促,恐怕孩子也不会改过自新、好好学习。

这种情况下,父母必须停止唠叨,改变一下之前的做法。只需要相信宣布“明天开始好好学习”的孩子,并鼓励他说:“那就好好干吧!”尽管这样听上去好像是父母在命令孩子学习,但也千万不可以让孩子养成父母说了才学习的习惯。

正如前面讲过的一样,学习原本就是为了获得新知,所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当然,掌握知识需要付出努力,但学习绝不是令人望而却步或者必须拼命忍耐的苦差事。如果父母认为学习艰苦,那孩子也会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也有人认为现在虽然辛苦,但如果拼命努力学习,日后就能够轻松生活。我却认为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我曾经听一名医学院的学生讲,当初父母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于是,信以为真的他拼命学习终于考入了医学院,这才惊愕地发现父母当初的话就是谎言,上了大学之后的学习更难、更苦。因为以后要从事关系着患者生命的工作,自然必须非常认真地学习医学知识。不仅仅是说学习医学必须认真刻苦,学习本身就是需要持续一生的事情。

如果想要跟孩子讨论学习是怎么一回事,父母首先得正确理解学习,同时还必须相信即使父母不说孩子也会学习。学习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绝不可以养成只有父母监督才学习的习惯。

明天开始减肥!这样的台词是否已经听腻?如果孩子非常乖巧听话,不需要父母说就每天努力学习的话,父母就什么也不用做了。假如父母一点儿也不为孩子的事情着急,还是心平气和地过日子,也许周围的人就会说:“就要升学考试了,这样可以吗?”但是,不用父母说就主动学习的孩子和丝毫不干涉孩子学习的父母都不多见。

当孩子说要好好学习的时候,你能真正信赖他们的话吗?我在这里之所以使用“信赖”一词是为了区别于带有附加条件的信任,是想用这个词来表达无条件的信任或者正是在没有信任根据的时候选择信任。当你对家人说明天要开始减肥的时候,如果家人或朋友回应说这种话已经听腻了,这时你一定很烦吧。即使说这话的时候自己的决心不够坚定,心中隐约预感这次也会几天就失败,那也不愿意听到别人不信任自己的话。

这种时候,如果有人无条件地信任自己,那我们就会非常喜欢他。

孩子在学习中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并且,懂得不应该辜负信赖自己的。

关于孩子,一定要相信以下两点。首先,孩子能够独立解决自己的课题。孩子不学习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最终会降到孩子自己身上,不学习的最终责任也只能由孩子自己承担。

如果是这样,即使孩子看上去并没有好好学习,父母也不能马上就训斥说“你学习了吗?”或者“快点去学习!”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课题的横加干涉。这种时候,希望父母们相信孩子能够独立解决自己的课题,并默默守护。同时还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地方,尽管告诉我!”

这是因为,即便是自己的课题,也有需要别人帮忙的地方。不过,即使孩子请求说“能替我学习吗”,作为父母也不可能做到。

其次,即使在父母看来孩子的言行中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也一定会隐含着好的意图。多数情况下,孩子的一些不当言行其实并没有什么恶意。他们只不过是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如果孩子看到自己不学习这件事最令父母头疼,他们就会认为不学习就可以把父母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所以,此时如果父母训斥孩子,他就会学着用挨批评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关注,于是就会更加不学习。父母不要去训斥孩子,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一直在关注着他。这种情况下,父母如果信赖孩子的话,孩子也一定不会辜负父母的信赖。学习或者不学习都是孩子的课题。孩子懂得不应该辜负信赖自己的人。

学习比帮忙做家务更重要吗?我们往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搞砸之后还想要去帮助孩子。批评会使关系变好还是变坏呢?答案不言而喻,任何一个孩子被批评的时候都不可能会喜欢批评自己的父母。如果有人说孩子以后会感激父母对自己的批评,那我希望他能够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孩子非常清楚自己所作所为的意义。孩子的确不愿被批评。但是,假如不能通过考试取得好成绩之类令父母满意的事情获得认可,有些孩子就会企图通过被批评之类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父母能做的就是让孩子明白不必用这样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为此,父母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表现好的方面。但是,也许很多父母会说:“这根本不可能,我家孩子整天净做一些令我头疼的事情。”

有一个小学生每天放学后都会照顾卧病在床的祖母。听了这件事,我对这个孩子的母亲说这太令人惊叹了。但这位母亲的反应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她说:“但是,这孩子不怎么学习。”

如果这样的话,孩子就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了。也许父母的想法是希望孩子即使不做家务也要好好学习,但是,父母在对孩子提出这种期待之前,一定要先让其找到自己在家中的存在感。

这个母亲白天一直上班,祖母又卧病在床,大家明白怎么回事了吧?孩子希望听到母亲对自己说“谢谢你!”或者“多亏你帮忙做家务,我才能安心工作!”之类表示感谢的话。如果听到母亲对自己这么说,孩子就能够感到自己是有用的。如果能够感受到这一点的话,孩子也就明白不必再做一些令父母头疼或生气的事情了。

这种时候,从关注孩子的贡献这一意义上来讲,父母应该对孩子说“谢谢”,而不是表扬。假如孩子对父母说“妈妈可真棒啊!”这样的话,父母的感受是什么呢?会开心吗?如果不开心,那原因又是什么?因为,表扬是一种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做的自上而下的评价。以上下级关系为前提才可以进行表扬。

但是,和大人一样,孩子也不愿意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关于批评,这一点非常清楚。正是因为父母认为孩子地位不如自己才能够进行批评。但是,亲子关系并非上下级关系。正因为平等,父母才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孩子,孩子才能够冷静地接受父母的建议。

的确,父母和孩子在知识和经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如果能够认识到作为人的平等性,那父母也就不会再任意批评或表扬孩子了。

不管教的勇气》_医学院的学习入学之后才更加辛苦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不管教的勇气医学院的学习入学之后才更加辛苦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