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十三章 行星运动及位置计算

第二节 会合周期

行星的各种视现象隔一段时间就会重复一次,名曰一复或一见,即现代天文学中的会合周期。古人早就注意到,这个规律与行星和太阳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在唐代大衍历以前,会合周期曾定义为从晨始见到下次晨始见的时间间隔,而“晨始见”的概念很不准确。它的字面含意是第一次在早晨看到,指的是位于太阳西边的行星,在肉眼可以分辨的前提下,初次见到时离太阳的最短距离。“晨始见”当然会因人而异,是不可靠的判断。所以从大衍历开始,会合周期的定义改为:连续两次与太阳相合的时间间隔。与现代定义完全相同。

从下表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金星、木星和水星的会合周期,水星离太阳太近,不易观测,所以水星数据误差偏大。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五星占》中,比较准确地记载了金星、木星和土星的周期值,其中金星的误差在半日之内。南北朝祖冲之的大明历,五大行星会合周期的误差全部小于0.0022日。相隔不到100年,隋代的大业历就显示出更高的观测实力,除了火星的误差为1%日外,其余行星都在2‰日以下,即小于2′53″。大业历以后,历代的行星会合周期值一直保持这样的高水平。

行星会合周期对照表

甘石星经 | 春秋 | 400日 |   |   | 587日 | 126日 |

《五星占》 | 西汉 | 395.44日 |   | 377日 | 584.4日 |   |

大明历 | 南北朝 | 398.903日 | 780.031日 | 378.070日 | 583.931日 | 115.880日 |

大业历 | 隋 | 398.882日 | 779.926日 | 378.090日 | 583.922日 | 115.879日 |

理论值 | 现代 | 398.884日 | 779.936日 | 378.092日 | 583.921日 | 115.877日 |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_第十三章_行星运动及位置计算_第二节_会合周期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第十三章_行星运动及位置计算_第二节_会合周期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