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一篇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这么难

第04章 为什么我们的食品这么不安全

近日,一篇关于“你肯定吃过地沟油”的报道引起全国关注,武汉工业学院的何东平教授和他领导的“城市餐厨垃圾的加工与应用”研究小组,在暗中调查地沟油长达六年后,终于浮出水面。调查到的情况触目惊心!职业地沟油回收者将地沟油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低价出售,回流餐桌。综合统计结果显示,国内地沟油一年的总利润达到15亿~20亿元。2010年3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下发了《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迅速开展检查。然而,要想彻底斩断地沟油这条污秽的产业链,在监管、理念和技术各个环节上,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百倍于砒霜?黑暗下的黄曲霉素

最近餐桌上的学问越来越高深莫测,让人难以琢磨了。就拿食用油来讲,不但有我在《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和《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中所谈到的转基因的问题,还有现在又出来个地沟油的问题。我不得不佩服,这个地沟油真是给我们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循环经济,什么是充分的变废为宝。而我本人也是这个所谓的循环经济的最大受害者,因为我经常在外面吃饭。我现在真的是谈吃色变,一看到路边炸油条的,价钱又那么便宜,我就直觉地想到了地沟油。此外,还有我最喜欢吃的,像水煮鱼、川味火锅、毛血旺什么的,我也担心都是地沟油做的!否则水煮鱼放那么大一锅油,如果不是地沟油,价格怎么会那么便宣呢?饭店是不会做赔钱的生意的。

我有必要先明确一下,到底什么是地沟油?按照表面上的理解,它应该是指从地沟里、下水道里掏出来的油。但这只是个最直接的概念,也是最明显、最好理解的。更确切点说,其实它是一个综合概念。第一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潲水油;第二种,是由动物的内脏加工提炼的动物油;而第三种则是超过使用次数的油。其实说白了,也就等于说一切劣质的、有问题的油都叫做地沟油。按照我们的数据显示,我们每一年消耗的油大概是2200万吨,从中可以产出大概330万吨的废弃油脂,从这些废弃油脂中可以提炼出270万吨的地沟油回流市场。按照这个比例的话,我们吃的东西里面,大概1/10都是地沟油做的,当然这是最高的比例,真实的比例应该低得多。想想也真悲哀,地沟油这个连猪都不吃的东西,现在却让我们给吃了!

而且,地沟油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我的助理曾经问了几个急诊科的医生,有没有收治过因为食用地沟油而出现症状的病人?他们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但是,他们说地沟油里含有一种叫做黄曲霉素的致癌物质,而黄曲霉素的毒性是砒霜的100多倍!

二、伪装下的地沟油:辨别难似“哥德巴赫猜想”

我看到网上为辨别地沟油提出了几种观点,其中有一个观点特别有意思,说要想辨别地沟油,必须要一看、二闻、三尝、四听、五问。你看,望闻问切,连中医看病的方法都用上了!但实际上,即使是这样,还是很难分辨的,为什么这么说?看我给大家一个一个地进行解释。

第一个是看。如果小摊小贩拿过来的就是黑油,你会吃吗?你肯定不会吃的。但是如果你看到的油是透明的呢?要知道,地沟油提炼的过程中,那些不良业者会利用化工原料把脏油的颜色褪掉,你看到的地沟油是很清很亮的,你从颜色上根本就看不出来的。

第二个是闻。如果说你闻一下地沟油,就会发现这油闻起来还挺香。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因为这些不良业者用烧碱去臭之后,再往里添加一些花生精之类的东西,这样弄出来的地沟油会散发出一股挺重的香味。本来你还不怎么饿,闻了地沟油的味道之后,搞得你倒感觉到饿了。

第三个是尝。尝尝有没有什么臭味、异味之类的,我估计也尝不出来,反正在我过去不知道情况的时候,估计也吃了不少地沟油,也没有什么感觉异常的。

第四个是听。这个可能就不是针对餐馆了,谁吃饭的时候还用根筷子蘸点油,然后把油弄到纸上烧一下的?我估计全国人民还真没有谁这样做过吧。这个可能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商场里买了油之后,回家想看看是不是劣质油,就拿两滴油滴在纸上烧一下,如果咔吧咔吧响,那你买的可能就是劣品了。因为油和水混在一起的时候,加热到一定程度,就会发出吱啦吱啦的响声。

第五个是问。这个好像是让我们去餐馆里吃饭的时候,先到厨房里去问一下,问厨房里的人,他们炒菜用的是不是地沟油。你想他们会怎么回答?他们肯定会说“当然不是”。

所以,用这个中医的望闻问切来辨别地沟油的话,到最后也只能是白忙活一场了。

三、地沟油,中国“最完美”的产业链?

很多读者会很奇怪,哪来的这么多的地沟油?我告诉你,在地沟油的背后,有一个非常完整、高效的产业链,而且它还是一个彻底的循环经济,因为它真正做到了从餐桌回到餐桌。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珠三角地区,全国都有的,它完全是一个全国性的产业链。最开始是从武汉传出来的,然后才到的珠三角的各个城市。我相信如果到全国去查的话,估计每个城市都有,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地沟油主要有三大流向。第一个流向,是从高档酒楼流出来的废弃油脂,经过收集者的收集、运输,最后到了化工厂,然后提炼成生物燃料,用于工业生产了。第二个流向,那些饲养家畜的人员将泔水油、潲水油拿来喂猪、喂羊、喂鸭。可能这个问题也不大,毕竟毒性是经过猪、鸭这些动物、禽类的身体过滤的,人即使是吃了这些用泔水油、潲水油养大的家畜、家禽,也可能这些家畜、家禽身上还残留些地沟油的毒性,但估计被人体吸收的也没有太多,危害也没有那么大。而第三个流向,是我们最担心的,也是很可怕的。地沟油从酒楼里出来了,被那些不良业者加工后,又被卖回去,最终回流到餐桌上,让我们给吃了。

说到这里,我想问下各位,你们知道地沟油是如何提炼的吗?其实很简单,就是支个锅、支个灶,先把水和油分离开。这实际上是个很简单的过程,因为水一加热就蒸发了,关键是如何把油脂和里面的杂质分开。怎么分?这时候这些提炼的人就会往这些分离出来的油里加了一些我们很不愿意看到的东西,比如说脱色剂,还有香精。现在有人在网上卖脱色剂,最便宜的时候才1块钱1公斤。提炼1吨地沟油需要多少脱色剂呢?我大概算了一下,是25公斤,如果按1块5毛钱一公斤算的话,基本上都卖这个价,也就是三四十块钱。香精的危害大家都应该清楚的,那些搞提炼的人也是清楚的,可是,即使这样,他们还是利欲熏心,去追求这样的利益,最终使地沟油又回到了我们的餐桌上。

我经常在媒体上呼吁我们的企业要搞产业链整合。也就是要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订单处理,到批发、零售,把这整个链条串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我现在发现,我所想推动的产业链整合在我们真正的企业里推动的都不怎么到位,但是地沟油却做得相当到位了。我们看下,这个地沟油产业链做得有多么紧凑。我们先拿产品设计这个环节来说,他们这些不良业者就有这种水平,能把地沟油“设计”成我们的食用油,而且不但颜色挺好看,味道也挺香。这种研发水平真是不一般的。原料采购呢?那就不用多讲了,直接从餐厅里面拿出来的潲水,就是他们提炼地沟油的主要原料了。而且这种原料的采购是垄断性的,别的人不能进入的,进入的话他就揍你,而且还有黑道介入,所以对于那些从事地沟油勾当的人来说,原料采购是很有保障的,效率还特别高。再说下地沟油的生产加工,效率高得超出你我的想象。他们竟然一个晚上就可以把地沟油转化成食用油。还有订单处理,也就是直接再卖回给出售潲水的这些餐厅。当然还有批发零售,这是指直接卖给我们消费者的环节。你瞧瞧咱们中国的这个地沟油行业,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整合的最彻底、最高效的产业链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造就了地沟油的如此完美的产业链?是高利润!你知道地沟油这个行当一年能有多少利润吗?我告诉你,它一年的总利润能达到15亿~20亿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说我们把整个广东省的制造业的利润加到一起的话,还跟地沟油行业的利润差了一大截呢。你能想象得到吗?一些职业掏地沟油的一个月的收入可以上万啊,相当于高级白领的收入了。一个餐馆如果把地沟油的开采权利,给了某个固定的职业掏地沟油者,也能拿到200万元。我们很多老百姓一辈子也挣不了200万元的。我知道的,有一个地沟油的内幕者,他本身是做养殖生意的,他说他平时就经常到酒楼里收集潲水油,每1吨要交100块钱。他的规模不是特别大,一般都是在城乡结合部的小树林这样的地方搞个大锅,比如说养猪场附近就有很多这种大锅。他把地沟油收集来之后,主要还是拿来养猪的,他先把这些东西放在大锅里加热,然后再给猪或者鸭吃。剩下来的油,也就是动物吃不了的,他就把这些油刮出来,放在另外一个地方。这时候,另外一个人就出现了,这个人就是真正从事地沟油生意的,他们搞了一个黑加工厂,为了弄到更多更便宜的原材料,他们就挨家挨户地从这些养猪场里把地沟油搜集起来,然后一个晚上就可以把这些地沟油变成清亮亮的“食用油”。

我们做了个简单的计算,市场上食用油的价格是1吨6000块。而地沟油的成本,包括人工在内,大概也就是300块钱,提炼出来的地沟油可以卖到1吨3000块!这简直就是暴利,比做高科技的利润还高啊。其实还不止地沟油,比如说盗版光盘,制造光盘的利润跟地沟油的利润差不多的。其实,中国这些阴暗角落的地下经济是非常可怕的,不但利润高,而且效率也高。东方出版社常开玩笑说我的DVD不好卖,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找到地下经济的盗版光碟批发商,用每张碟两块钱的低价卖给他们,请他们代售,肯定比正规渠道顺畅多了。不过现在路边卖的有不少我的盗版书和盗版光盘,听那些小商小贩说销量还不错,这也说明了透过这种地下经济的产业链,我对中国的就业是有着巨大贡献的。

四、日本模式,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不知道大家相不相信,其实全世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潲水油存在。关键是看各国政府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我想先谈一下日本是如何成功处理地沟油的。6O年代的日本和我们一样,也有过地沟油现象,但是很短暂,问题出来之后就很快沉到历史的尘埃之中了。日本怎么做的呢?日本是个很讲究环保的国家,政府把大量的环保经费拿过来改造地沟油,让地沟油回流到我们上面所说的第一个流向中去,形成生物燃料。你看现在日本的垃圾车用的都是由地沟油转化过来的燃料。他们的具体做法就是对这些人吃完之后给猪吃,猪又吃不完的油,政府提高收购价格,也就是说,你把这些猪也吃不完的油卖给生物燃料工厂得到的价格,高于你卖给黑心商人的价格,你当然就不会再把这些油卖给黑心商人了。所以,地沟油的流程从这个时候就开始转向,转成制造生物燃料所用的原材料了。

而且日本在疏导地沟油产业链的同时,对本国的就业也有很大的帮助。想想看,收购地沟油的话,是不是需要聘用低级劳力?提炼呢,就需要高级劳力、高级技工。还有销售生物燃料,是需要销售人员的。所以,日本通过疏导地沟油的产业链,增加了很多低、中、高端就业市场的就业机会。

而且,日本的环保单位跟工商局分工也很明确,环保单位的职责是检查你制造出来的燃料油是不是环保,工商局检查的是燃料的质量达不达标。日本的环保局和工商局所扮演的角色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的环保局和工商局的主要任务是罚款,哪个环节有问题就赶快来罚款,我们还不能怪它们,因为它们要创收嘛!日本的政府在整个制造生物燃料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疏导地沟油产业链的结果对政府和老百姓都是有利的。我们目前还没有怎样疏导地沟油的产业链,因此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五、地下产业如何走进阳光

其实,现在中国除了餐厨垃圾、潲水、泔水这种油脂之外,很多东西都符合我们刚才说的所谓的中国式产业链。比如说一次性筷子,我们用过之后就被黑心商人收购了,它们对这些用过的筷子进行重新漂白,再做一些处理,至于消不消毒我不知道,但是我没有看出来,这些黑心商人有那么强烈的责任感吗?对于他们来说,有必要做消毒吗?对于他们来说,只要筷子经过加工后,颜色看起来一样就可以了,他们实在没有消毒的必要,因为消毒这玩意儿挺费钱的。只要看起来不错,又没有味道就行了,就可以再回流到市场上来了。对于废弃的一次性筷子,我还得再说说日本,其实我本人是不怎么喜欢日本这个国家的,但日本的很多做法都值得我们参考,日本把这些废弃的一次性筷子转变成纸,而且三双筷子就可以制造一张A4纸,看到没有,这就是环保!所以对于我们政府来说,整治这些地下经济的产业链,你想堵,没问题,但是堵完之后呢?要知道,光靠堵是堵不住的,这么巨大的利益在里面,你要彻底解决问题的话,就要疏导,怎么疏导?就是不管是一次性筷子也好,地沟油也好,不能让它回流到我们的胃里。我们要透过疏导,把这个产业链转化成一条有益的产业链,这才是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

其实现在很多国际金融大鳄、投行,都有这种敏锐的嗅觉,包括AIG、摩根、高盛,它们已经开始投资这种新兴的垃圾处理行业了,尤其是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新工艺。北京有一个叫嘉博文的公司,它就是用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对包括地沟油在内的餐厨垃圾进行重新处理,高盛给它的第一笔融资就是1.6亿元人民币。你看人家多有眼光。地沟油事件一出来之后,我们发现真正能够抢占商机的,还是这帮投行。

我们经常谈高科技,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其实我们的思维进入了一个误区,我们总是认为,只有集成电路这样的技术才算是高科技。而事实上,像对地沟油、垃圾等现存的地下产业链的改造和疏导也都是高科技项目。以垃圾为例,不是说光燃烧就可以了,如果我们把垃圾分开,那每一类垃圾都有自己的用途,就有可能形成很多个产业链。你只要能够有效地疏导这些产业链,就可以解决掉百分之七八十的垃圾,日本就是这样做的。而且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本来就有变废为宝的优良传统,我们干嘛不把这种优良传统给发扬光大呢?

延伸阅读 不能吃的药

成为正式医生后,我尽量使用一些与患者病情相符的药物,如果还是无法避免副作用,便争取早日发现病人的不适,努力将伤害减至最低。此后,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我也一直秉承这样的原则。而在医院中我还与同事们一起开发了公害监视网系统以及违禁药品的检验系统,为治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是,我渐渐地感觉到,即便有了这些监视和检验系统,有些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而且这类问题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原因在于,1980年以后新药物大量出现,这些新药物都是具有毒性的,更谈不上治病了,其中也包括一些将旧的药物进行改良的改良药物等。这些药物通常价格很高,因此出现了药物的价值与价格完全不符的现象。1994年和1995年,有关方面组织了药物的国际价格比较工作,而我本人也对药物的真正价值作了个人评估。在将这些评估与公布的价格进行比较后,得出的结论证实了我的推断是正确的:的确存在药物的价值与价格不符合的情况。

20世纪90年代,日本发生了轰动一时的索立夫定事件(1993年,由于同时使用抗癌药物及抗带状疱疹皮肤病毒的药物,此药物在上市后的一个月内,导致15人死亡),在此次事件中药物价格、医疗系统问题、药物评价的尺度过于宽泛(让患者看到夸大的效果,掩饰药物的危害程度)等问题暴露无遗。

“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虽然效果不错,但有可能引发麻疹症候群这一严重脑疾,所以当儿童患上感冒或流感时,是不能使用这一药物的。乙酰氨基酚是WHO(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必需药物清单中的一种药,但是此药如果过量使用,就会引起肝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死亡。有关方面对新药的审查其实并不严格,即便只是作为普通药物来使用,这些药物对人体的影响依然是弊大于利。

本文摘自[日]滨六郎的《不能吃的药》

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_第一篇_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这么难_第04章_为什么我们的食品这么不安全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第一篇_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这么难_第04章_为什么我们的食品这么不安全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