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拉起控制栏,就会保存当前阅读位置。离开前记得先点下屏幕中间噢!

第三篇 为什么我们的企业过得这么难

第11章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活不下去:富士康悲剧

“13连跳”,谁让富士康陷入困境?

苹果才是造成80后、90后年轻人自杀的真正黑手,富士康只是它的工具。

“富士康悲剧”,凸显中国代工企业命运。

为什么富士康每天工作12小时而不是8小时,各位知道原因吗?

新生产方式,呼唤人性归来。

佳能集团在中国大连的工厂因为采用了细胞式生产方式,一年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70%。

一、“富士康悲剧”的幕后凶手

最近富士康的事件充斥各个媒体,首先我们对这13位自杀的员工,表示我们深切的遗憾。但是我在这里不想谈富士康,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全中国的讨论都是错的。我再讲一句话,你在媒体里面所看到的所有关于责备富士康的事情,通通都是表面现象。你晓得我们中国人有什么毛病吗?我前几章也说过,我们有些官员总是喜欢根据表面现象作决策,而我们的媒体、我们的专家学者也总是根据表面现象下结论。其实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富士康的危机,我们要抓住它背后的黑手,因为它才是这一切的根源,而它竟然逍遥法外,没有受到舆论的讨伐。我想今天把它给抓回来,你知道它是谁吗?苹果电脑!请问,为什么有13个人自杀?

背景提示

2010年是台湾首富、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甲子之寿。然而,从进入2010年开始,其旗下企业富士康的负面新闻就一直不断。不到半年时间,这家号称“全球最大代工工厂”的企业连续发生13起自杀事件,震惊全球。有分析指出,来自工作、家庭、社会、健康、情感的种种压力,是导致富士康员工走上绝路的原因。但与此同时,更多的批评指向了富士康的企业模式,包括“血汗工厂”的说法,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探讨。那么,连续13起自杀事件到底因为什么?美国苹果公司与富士康事件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我们把媒体所有的分析做了一个简单的摘要,军事化管理是一切错误的根源。是这样吗?那么部队里面是不是应该有更多人自杀?可是我还记得我们很多企业家也是从部队出来的,包括柳传志、张瑞敏、王石、宁高宁、任正飞,还有郭台铭本人在台湾也当过兵。富士康这些80后、90后的员工讲他们在富士康所受的苦,在我听来,算什么苦嘛。你去当兵试试,当兵才真的是苦得不得了。以我个人为例,我当兵的时候每天晚上11点睡觉,第二天早上5点半起床,起床就开始操练,操练一天,打骂经常发生的,有什么了不起?而且那时候我还一身的皮肤病,因为我们所有官兵的内衣内裤都放在一起洗的,所以只要一个人有传染病的话,我们全部都会被传染,这个皮肤病简直流行得不得了。我记得我在当兵的时候得过各种各样的皮肤病,比如座疮、疥疮、湿疹、疖子等等,每天痒得要死,每天边出操边抓痒,痛苦不堪。不过,请读者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我现在都治好了。此外,我当兵的时候每天都要出操跑步,而且我们还在前线作战,有生命危险的。两年当兵的日子过去了,我从来没有怨恨过那段日子,反而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回忆。

我们不是说这些80后、90后员工对富士康的抱怨不对,而是这个抱怨本身已经象征着那种为中国改革开放而奉献的第一代任劳任怨的农民工已成明日黄花。我建议各位到建筑工地看一看,你会发现几乎没有80后和90后的人,通常都是像我这样年纪的人,大概都是50年代到70年代出生的人,为什么?因为第一代农民工的子女—农二代,已经不去建筑工地打工了,因为工作环境太差了。农二代和他们的父辈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父辈打工,为什么能够为了每个月1000块钱而忍受那么多的痛苦,承受那些比富士康还差很多的血汗工厂的磨难呢?因为他们有信仰,这个信仰不是对神的信仰,而是对家庭的信仰。他们打工是为了家乡的妻儿老小不会挨饿,为了他们80后、90后的子女能够念书,顺利成长。农一代是我最敬佩的一批人,他们任劳任怨地干,没日没夜地干,你叫他们加班他们很高兴,叫他们一天干8个小时他们不爽,他们觉得最好一天干12个小时,为什么?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多赚4个小时的钱来养家,养他们80后、90后的子女。农一代成为中国30年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手。

可是农二代就不一样了,同样孕育出农一代的工作环境,到了农二代却是以自杀回应。我虽然对自杀本身感到痛心,可是我更想知道,当农二代自杀那一刹那,他们有没有想到可怜的农一代老母亲怎么活?当初你们的老父亲为了培养你们农二代,受了这么多年的苦,把你们抚养长大之后,稍有不顺心你们就跳楼了事,这会给父母造成多大的冲击,你们知不知道?农二代最起码的孝心哪去了?而且农二代还不像当兵的人,当兵的人时间不到不可以退伍。你们是在富士康,不想干的话你们可以不干,可以回家。我不懂,你们为什么把苦难留给可怜的农一代?我看到这13个自杀的农二代,我确实感到痛心,但不是为他们,而是为他们的父母。农一代为了抚养农二代浪费了一生的心血,结果农二代对父母的回报就是严厉的打击、无情的摧残。

既然80后和90后不能够接受富士康这种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那我们就谈谈这个管理体制到底合不合理?

我先把几个评论念给读者听。

一是《民报》报道,富士康内部管理军事化,上千人在饭堂吃饭时竟然鸦雀无声,显见公司管理之严格。

二是2010年5月25日凤凰卫视评论员在大陆新闻中表示:富士康实行军事化管理,员工压力大。

三是21世纪经济报道,曾经对清华大学社会系罗家德教授进行采访,罗教授认为,这些自杀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富士康的管理模式过于陈旧,已经不合适80后、90后。这话讲得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套军事化管理确实只适用于具有信仰的农一代,而我们的80后、90后是不能忍受的。

四是某大报报道,富士康管理机制半军事化、管理层壁垒化,加上把人当成机器的刚性手段,对员工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乃至伤害,客观上也是导致员工由于个人问题而选择自杀的一大诱因。读者从这些媒体的报道可以发现,过去这种孕育出农一代的半军事管理的制度,似乎透过富士康13个人的自杀而走入到一个新的瓶颈。这种半军事化管理孕育了30年改革开放成果的管理,是不是需要为迎合80后、90后这些新生代的心态而做一个根本的改变呢?

背景提示

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自1988年在深圳建厂以来快速发展,2008年其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内地出口总额的3.9%,并连续7年雄踞内地出口200强榜首。半军事化管理被认为是富士康竞争力的来源,有人甚至表示,“在郭台铭的血液里,有军事管理的基因”。那么,富士康发生的体制问题真是出自军事化管理吗?在军事化管理背后还埋藏着怎样的推动因素呢?

在谈论如何改变之前,我想透过这种现象揪出它的本质,看看这种半军事化管理到底是谁造成的?是富士康,还是其背后的黑手?请读者首先想想,富士康为什么会进行军事化管理?是因为它背后的黑手这么要求的,这个黑手就是苹果。我来说说苹果,苹果在任何时候都标榜自己是一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而且苹果还在制度中规定,富士康必须关注员工的人身权利,确保他们可以有足够好的工作环境,得到合理的报酬。现实是什么?按照我们的分析发现,苹果在尽一切可能挤压富士康的利润。为了压缩成本,赚取更多的利润,富士康只能靠加大员工的劳动强度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必须进行半军事化管理才能满足苹果的要求,所以说苹果就是美国人虚伪的化身,苹果才是造成80后、90后年轻人自杀的真正背后黑手,富士康只是它的工具而已。当然我并不是说富士康没有责任,但是对富士康来说,如果不按照客户要求做的话,他就拿不到订单,就这么简单!

那我们来进一步谈谈,到底多大程度上是富士康的责任,多大程度上是苹果的责任?我们就以iPod为例吧。iPod在2006年上半年的销售量是850万台,同比增长61%,收入超过了100亿美金。苹果赚了这么多钱,那富士康能赚多少呢?我告诉你,4美金,就是说每一个iPod富士康只能拿到4美金,占利润的1%还不到,因为这里面还没有剔除电费、设备费用、材料费用等等这些生产成本,其他99%的钱都是被苹果赚走的。咱们再说说人工成本,这也是苹果规定好的,富士康无权决定,苹果是怎么规定人工成本的?它们是根据工厂所在地例如深圳市的最低工资乘以每件产品的最高工时得出来的。还有零配件的成本,苹果都是直接向富士康以外的各个零配件供货商下单的,而被采购的零配件会按照苹果规定的时间准时送到富士康进行组装,所以零配件的成本富士康也是决定不了的。

二、到底是谁剥夺了我们的尊严

背景提示

按照郭台铭的说法,目前鸿海集团在全球拥有90万名员工,大陆富士康员工约82万人,其中深圳有45万人。郭台铭旗下企业几乎网罗了全部高科技制品,像苹果的iPod、iPhone,SONY的PS3,英特尔的晶片等。然而,据有关业内人士分析,自2000年至今,以“低价”优势崛起的富士康,已经通过竞争把整个行业利润率由20%拉低至现在的5%-6%。今天,富士康的利润模式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呢?

80后、90后经常抱怨在富士康工作没有尊严,他们抱怨的没有错,但是我想请问究竟是谁剥夺了他们的尊严?是富士康,还是其背后的黑手?还是举个例子吧,读者来判断一下。为了保证样机不被偷窃,富士康的员工身上不准携带任何含铁的物品,搜到的手机没收,牛仔裤的铁扣必须剪掉,内衣包括胸罩等有铁扣的全部剪掉,为什么?因为怕员工夹带偷窃样机。但是请读者想一想,这到底是富士康的规定还是苹果的规定?表面上看起来是富士康的规定没有错,但它为什么这么规定?这是因为其背后黑手苹果规定如果样机丢失的话,将给予富士康严重惩罚,这样的话就逼得富士康不得不定下这种规矩。最后搞得像间谍小说一样,员工每天都得被搜身,让我们这些80后、90后连一种最起码的尊严都没有。不仅如此,富士康还可以调查任何被怀疑泄密的员工,背后原因也是因为苹果会调查泄密事件,一旦发现就会给予富士康惩罚,所以逼得富士康不得不进行调查。所以富士康明确指出,若发生泄密事件,将毫不犹豫起诉相关人士,为什么?因为这是苹果的决定。

背景提示

正在遭遇危机考验的富士康在2010年6月1日将深圳厂区普工的基本月工资从900元提升到了1200元,6月6日再次发布消息,称从10月1日起,将把通过三个月考核员工的月最低工资调高到2000元。那么,富士康工人的工资水平与工作状况又是怎样被决定的呢?

还有,在2009年的8月份,郭台铭钦点的接班人之一蒋浩良突然脱离其在台湾的企业鸿海(在大陆叫富士康)一线核心业务,转为总裁特别助理。蒋浩良在加盟鸿海之前曾经在苹果任职了16年。被郭台铭挖到鸿海之后,借用他当年在苹果的老关系,成了苹果订单的负责人。这回赶他下台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东家。各位读者知道为什么吗?就是因为在一个iPhone小零件的成本控制上,蒋浩良没有听从苹果的调遣,苹果生气了,所以直接打电话找到郭台铭,叫他把总经理撤掉,否则不再给富士康下订单。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说,就连一个小小的iPhone的零配件,苹果都是仔细管理,一切必须听从苹果的调度,碰到不听话的都要被撤职。想想看,就连蒋浩良都能被撤职,何况我们80后、90后可怜的员工呢,他们在苹果眼中能算什么?只不过是机器上的螺丝钉而已,员工的尊严在苹果眼中就是个屁,它们想怎么调查你就怎么调查你。

再请问各位读者,为什么富士康员工的工作时间是12个小时而不是8个小时?原因还是在于苹果。为了商业保密,苹果有一套非常机密的策划流程。第一,生产线工人要到生产的最后一刻才知道在生产什么,苹果完全保密。第二,像富士康或者是很多零配件生产商,在苹果的要求下必须事先提供几个样机或零配件的样本,但是苹果过了很久之后才会做决定,虽然苹果事先完全知道需要哪一个样机,这只是一个障眼法。由于富士康和零配件厂不知道苹果最终要用哪一个,因此无法泄密。苹果在距出货时间只有一个礼拜了才告诉这些厂商,让他们没有时间去倒买倒卖给竞争对手。第三,苹果的保密文化到了什么地步?它的产品每次都使用特殊的型号跟尺寸,工厂目前所有的生产平台都是用不上的,必须在最后一个礼拜更改平台的整个流程,才能够符合它的型号跟尺寸。苹果怕如果工厂事先知道的话,会大批量地倒卖给它的竞争对手。

对富士康而言,生产时限只剩下一周了,因此必须加班加点,24小时连续开工。这时候富士康又有两个选择,要么8小时一天三班,要么12小时一天两班。目前富士康就是12小时一天两班,它们聘用了40万人,但是如果改成8小时一天三班的话,就必须聘用60万人。可是iPod的销售旺季是4月复活节跟12月圣诞节,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淡季,销售就没那么火爆,订单会减少,因此对于富士康而言,什么才是最好的选择?就是工人数越少越好。40万人成本总比60万人要低吧,所以逼的富士康以及中国OEM(代工)企业不得不采用12小时两班制。问题是富士康怎么会走到这一步的?因为是苹果逼的。而且,工人这么辛苦地加班,也只能赚取当地的最低工资。

此外,由于只剩下一周就要交货了,所以流水线流动得很快,否则来不及装配,搞得每个工人必须全神贯注地做同一个动作,比如插针,这就是为什么富士康的员工说工作枯燥单调的真正原因了。这个流水线模式是来源于1910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当时它的理念就是一辆汽车的组装走过流水线,每个工人只做一件工作,我插个螺丝钉,你安装个方向盘。一部汽车从流水线第一步走到最后一步,每个人做一样的工作,效率非常高,成本又非常低。可是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人就被异化了,像马克思所说的。在这种生产流程中,人只是整个机器里面的一个小螺丝钉,这个有血有肉的小螺丝钉每天就只干一件事,而为了保证这个事不出错,就必须推动军事化管理。如果员工按部就班搞好劳工保护的工作再去干活的话,可能根本就赶不上生产线的速度,因为流水线流动太快了,他必须赶时间,所以很多员工只能违反操作流程,经常有员工在电镀车间里来不及戴手套,就直接碰触那种带有高浓度化学药剂的设备跟零件,这就给员工的健康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伤。有个员工说他多么希望他的针能够掉在地上,这样他就能够弯下腰去捡,这个小小的偷懒竟然是他最大的享受。事实是这一个工人因为捡个针而弯下腰所耽误的那点时间,就会让富士康马上受损失,因为它的利润都是苹果规定好的,不能容忍员工犯错误,只要员工一犯错误,富士康的微薄利润就可能受到特别大的损失。因此必须用最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保证每一个人每天高速度地做同样的枯燥单调工作,而且你不能犯错,因为你一犯错富士康就得赔钱。这是谁的问题?当然还是苹果。

我们媒体今天骂富士康,明天是不是要骂另外一家公司?骂来骂去都没什么意义,你难道没有发现中国的OEM都是富士康的水平吗?而且我告诉你,绝大部分的工厂还不如富士康呢。中国每一家的OEM几乎都是在像苹果这种大厂的环节控制之下挣扎求生存的。而更可悲的是什么?骂到最后我们发现,真正的黑手竟然还逍遥法外。只要苹果这些企业存在,中国OEM企业就一定是这种惨状,80后、9O后自杀状况也不会得到任何改善。如果你再逼迫富士康,它要是关门的话,你将有40万人失业。而这40万人转到别的工厂结果是一样的,说不定更糟糕。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更好的议价条件?将苹果的利润分一点给我们的劳工,当然这是痴人说梦。读者知道苹果赚多少钱吗?按照财务报表研究结果显示,苹果的毛利率是70%,净利率40%,而富士康呢?中国的OEM呢?只有2%左右。所有自杀的代价,我们自己扛,自杀的痛苦农一代扛,我们社会扛。但是军事化管理,压榨我们的80后、90后得到的所有利润不是富士康拿了?不是,那是谁?苹果。而现在富士康成为被攻击的对象,成了替罪羊了,成了受害者了,记住,它是被苹果害的。其实中国的OEM都是一个个的富士康,所有富士康的员工对于富士康而言都只是螺丝钉,一个没有自我、只按照富士康要求每天做一样工作的小螺丝钉、小可怜虫。但是富士康对于苹果而言也没有自我,它也只是一个小螺丝钉,它也是按照苹果的要求,每天做一样工作的小螺丝钉。只是富士康这个小螺丝钉之下有着更多的小小螺丝钉,而这个小小辉丝钉没有办法适应这个系统,最后自杀了,于是我们的媒体就把所有过错都归于富士康这个小螺丝钉身上,而真正的幕后黑手苹果反而逍遥在舆论之外。

三、什么是拯救富士康的希望

背景提示

2010年5月底,苹果公司派出独立调查组赴富士康调查员工自杀事件,此后,苹果公司表示,将向富士康让利1%至2%。6月初,有消息称,苹果已经与富士康达成共识,将给富士康代工的苹果产品提供2%的补贴,即在原定代工费基础上再增加2%,以缓解富士康加薪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在很多人为工人工资水平提高感到欣喜的同时,有报道指出,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代工企业正在由沿海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迁移,而苹果的补贴也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富士康模式的问题。那么,有没有一种超越流水化生产,避免“富士康悲剧”发生的更好的生产方式呢?

最后我想给读者提一个新的生产流程—细胞式生产流程。这个案例在我所写的《思维》那本书中详细介绍过。这个流程是由日本的佳能创造的,其实过去佳能也采用了福特的流水线作业方式,一个照相机透过流水线进行组装,A安装一个螺丝,B安装一个盖子,C安装一个镜片,ABC这三个工人这一辈子都做同样的枯燥工作,所以日本的自杀率是很高的,因为太有挫折感,薪水又不高,工作又枯燥。最后佳能决定放弃流水线,改成圆桌的流程,这就叫做细胞式生产流程。10个人围一桌,同样的照相机就由这10个人做,而不经过流水线了。他们不是你插一个螺丝,我插一个镜片,而是这10个人边做边聊,聊聊儿女,话话家常,所以工人就不会被异化了,人性化的沟通又开始了。我插个螺丝,然后你放个镜片。你去吃饭了,上厕所了,我帮你装镜片。也就是每一个人每样工作都会,他不是一辈子就只装镜片,而是整个照相机里面所有零配件他都会装。也就是说,佳能把流水线的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换成一个人性化的生产方式,而且这10个人什么工作都会做。你以为很费时间吗?你以为效率低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正是因为边聊天边工作的人性化,效率反而提高了。如果是流水线的话,一个人跑去上厕所还得了啊?所有的流水线都会因为一个人而停住了。

读者应该理解整条流水线的员工是不能请假的,所以在富士康请假是非常麻烦的,因为你请假的话,你那个针谁插?你那个针不插上去的话,后面的工作都没法做了。所以一个人请假,组长就要找别人替你,但是别人只会做他们的工作,没人会做你的工作,所以不能让你请假。富士康员工抱怨请假主管总是不批,因为你请假的话,整个流水线就立刻停掉了。可是细胞式呢?你请假,没关系,我帮你做就是了,明天你再帮我做,因为我什么都会。

如果公司只有一条流水线的话,每一个人就必须连续工作,因为流水线是不能断的。你不能说流水线转一半吧,那不可以的。可是细胞式就不一样。如果圣诞节过后销量下跌怎么办?工厂原先有100个细胞,现在只用5O个细胞做就好了,另外50个细胞的员工干脆放假算了。相比而言,流水线必须走完整个流程才能做出整个产品,所以不然就是零,不然就是100%,不能只做一半。可是一旦换成细胞式的话,就很有弹性,万一到了复活节,到了圣诞节,100个细胞就一起工作。所以对于富士康而言,可以考虑生产方式再创新,不要老是拘泥于过去流水线军事管理模式。你看,细胞多么具有人性化?虽然不是一个军事化管理,但是加入更多人性因素之后,和流水线相比,效率是不是就能提高一些了呢?看看佳能,1997年,佳能废除了16000米长的流水线,采用细胞式生产方式。1998年,也就是第二年之后开始取得成效,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50%。不可想象吧?其中佳能集团在中国大连的工厂因为采用了细胞式生产方式之后,一年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70%。公司的利润率由1999年的2%,提高到了2004年的10%,升幅达到5倍之多。而且佳能每位员工的贡献利润在1999年到2000年单年内升幅高达80%,2004年的百分比更是1999年的4倍。

延伸阅读 佳能细胞式生产方式

细胞式生产方式和传送带生产方式随时代的发展而循环往复。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的制造业迎来了和上个世纪70年代相似的经营环境。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品种少、产量大的生产已经不再适应低迷的需求。再加上日本厂家已经意识到了和海外进行成本大战的危机,无传送带的生产方式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在这20年间,传送带又沉积了不少的“灰尘”,从而产生了彻底废除传送带、重新给制造生产线瘦身的必要。

“传送带式生产线—细胞式生产线—传送带式生产线—细胞式生产线”这个循环往复的变迁,对于工厂来说也是必然的。不仅仅是传送带生产方式,任何一种生产方式在走过20年道路之后,都必然沉积许多的痼疾。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引入某种生产方式超过20年,生产线上的工人就会成为生产线所塑造的奴隶。工人们只知道这一种生产方式,很难深入思考去挖掘根本性的问题。这已经成为车间的一种风气。公司在引入生产方式时,当然会冷静地判断其优、缺点。可是如果从一进公司就以某种生产方式进行劳动的话,就无从得知引入它时的背景和经历了。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生产线的工人们全是以“传送带方式”培养出来的。由于本身并没有参与建立传送带方式的经历,所以他们并不懂得其中的原理和原则。因此就会产生“制造生产线本来就是传送带的天下”的臆想,就算是环境发生了变化,也很难去冷静地思考生产效率问题。

此外,一直使用20年之后,生产线的无用功部分就一定会越积越多。这就像灰尘沉积一样,对任何一种生产方式来说,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尤其是传送带方式,它的重型设备很多,成本也非常高,所以无法频繁地进行大规模的变革。这也是固有观念根深蒂固的原因之一。

本文摘自[日]酒卷久的《佳能细胞式生产方式》

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_第三篇_为什么我们的企业过得这么难_第11章_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活不下去:富士康悲剧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第三篇_为什么我们的企业过得这么难_第11章_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活不下去:富士康悲剧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