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追寻历史的印迹·杨天石解读海外秘档_第三辑 西来风雨——美国所藏秘档解读 宋子文与戴笠之间

杨天石
中国历史
总共54章(已完结

追寻历史的印迹·杨天石解读海外秘档 精彩片段:

第三辑 西来风雨——美国所藏秘档解读

宋子文与戴笠之间

——宋子文档案管窥之五

宋子文和戴笠关系密切,戴笠筹建中美合作所时,许多器材都是通过宋子文在美国购买的。这一方面,宋子文档案中有许多资料。我在美期间因时间关系未能一一收集。这里介绍的是反映宋、戴关系的另外几通电报。其一为:

宋部长:

一、马寅初发表救蒋杀孔灭宋之谬论,已押往前线服务。二、晚奉命兼任财部缉私处长。固辞不获,只得勉就。雨叩。真。

此电发于1940年12月11日。字数虽不多,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抗战期间,马寅初在重庆大学担任商学院院长,多次抨击官僚资本。1940年5月29日,马寅初在重庆社交会礼堂发表演讲,指斥“拥有大量资产的达官们”,“大囤其货,大发其国难财”。他要求征收发国难财者的财产税。事后蒋介石召见重庆大学校长叶元龙,责问说:“你知道马寅初在外面骂行政院长孔祥熙吗?他骂孔祥熙就是骂我!”蒋表示,要同马寅初谈谈。同年11月10日,马寅初应黄炎培之邀,在重庆实验剧院再次发表演讲,要求豪门权贵拿出钱来支援抗战,他说:“有人说委员长领导抗战,可以说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但是照我看,只能说是家族英雄。因为他包庇他的家族亲戚,危害国家民族啊!”11月24日,他第三次发表演讲,重申“请发国难财的人拿出钱来”的要求。戴笠电所称“救蒋杀孔灭宋之谬论”,当即指上述演讲。12月6日,马寅初正在用早餐的时候,被宪兵以最高当局请去谈话为名逮捕,旋即声称“派赴前方研究战区经济情况”,将马寅初押送贵州息烽集中营监禁,戴电所称“押往前线服务”云云,指此。

为了平息舆论对豪门权贵的不满,蒋介石于逮捕马寅初的前后,下令在财政部成立缉私处,以戴笠兼任处长。戴笠和宋子文关系密切,自然要向宋报告这一任命。

宋子文接电后,于12月13日复电云:

马博士神经病可笑,惟国内经济情形之严重可想而知。兄就缉私处,须防范,勿为中伤。

宋子文虽然受到马寅初的抨击,但当时主持行政院和财政部工作的是孔祥熙,因此,对马寅初,只淡淡地说了句“神经病可笑”,而对国内经济情况则表示了忧虑。戴笠不为孔祥熙所喜,在选择缉私处处长时,孔祥熙意在杨虎,任命戴笠完全是蒋介石的决定,因此,宋子文又叮嘱戴笠:“须防范,勿为中伤。”防范谁呢?自然是孔祥熙。

宋子文档案中,还有一通戴笠的电报,文云:

即面呈宋部长赐鉴:

梗电奉悉。(一)晚意公有回国必要,惟公返国后对美种种交涉,似有一资望能力均优之大员能代公负责为妥。(二)吾驻美大使易胡为魏,国内各方感想不佳,美国旅华人士闻亦有不满,乞公注意及之。(三)在此抗战时期,外交部工作实甚重要。日俄恐不免一战。苏对我最近表示颇好,惟英方为印度对我感想不佳。领袖对派驻(代理?)事,实难兼顾。(四)国内经济问题日行严重,领袖对民生必需品有管理决心,对公务人员与军警生活问题图定量分配。惟在行政院部长以上诸公对领袖之政策,大都无实行决心。(五)上陈诸问题均与公此行有关,晚亦甚望公能于此时回国一行也。谨电密陈。

作品简介:

日本人支持清末的革命党人的真实动机是什么?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怎样拉拢孙中山?孙中山为何拒绝?

陈立夫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起了怎样的作用?

蒋介石为何长期倚重孔祥熙?后来又为何甩掉孔祥熙?甩掉孔祥熙后,为何又会后悔?这阴晴不定的态度暗藏了哪些玄机?

宋子文与孔祥熙的关系如何?二人如何明争暗斗?

宋子文如何“庇护”张学良?二人之间有怎样的深情厚谊?

戴笠为何忠于宋子文?宋子文如何排挤胡适?

……

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十余年间数次往返于海峡两岸、美国、日本等地,遍寻散落在海外知地图书馆、档案馆中的原始资料,对所获材料进行整理、考证、解释,见前人所未见,言前人所未言,以大量第一手材料互相参证,使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些重要人和事背后的历史隐秘浮出水面。

作者:杨天石

标签:杨天石追寻历史的印迹历史近现代史

追寻历史的印迹·杨天石解读海外秘档》最热门章节:
1第三辑 西来风雨——美国所藏秘档解读 附:访美漫记2第三辑 西来风雨——美国所藏秘档解读 海峡两岸争取张发奎3第三辑 西来风雨——美国所藏秘档解读 蒋介石“复职”与李宗仁抗争4第三辑 西来风雨——美国所藏秘档解读 蒋介石的“慰问”与北平的邀请5第三辑 西来风雨——美国所藏秘档解读 南京政府崩溃时期的陈光甫6第三辑 西来风雨——美国所藏秘档解读 从大举进攻到全面败北7第三辑 西来风雨——美国所藏秘档解读 宋子文与戴笠之间8第三辑 西来风雨——美国所藏秘档解读 对苏外交的一鳞半爪9第三辑 西来风雨——美国所藏秘档解读 排挤驻美大使胡适10第三辑 西来风雨——美国所藏秘档解读 关怀张学良全家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