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纪实_第二十章 西安事变——意外的转折

刘统
中国历史
总共28章(已完结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纪实 精彩片段:

第二十章 西安事变——意外的转折

封锁下的陕北苏区面临巨大困难——蒋介石拒绝与红军谈判——张学良对红军的帮助——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围剿——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周恩来到达西安——中央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共产国际的指示——蒋介石同意联合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被扣留——国共合作抗战的新局面

1936年11月下旬,西路军占领永昌、山丹后,暂时停止向西进军,就地休整。马家军在对西路军进行疯狂进攻后,似乎也疲劳了。只要西路军不出城,他们也就停止了进攻。河西走廊的炮火硝烟随风飘散,出现了半个多月的寂静时期。

陕北红军的情况却是越来越危急。他们处在国民党大军围困的压力之下,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国民党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地方军阀的各路军队,胡宗南、关麟征、毛炳文、王均、何柱国、王以哲、董英斌、孙震、万耀煌、杨虎城、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高桂滋、高双成、李仙洲等指挥的260个团,把陕北根据地重重包围。蒋介石看准了红军经过长征之后,疲劳衰弱,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恢复。他要抓住时机,将红军一举消灭。

在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又一次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贫穷落后的陕北缺衣少食,张国焘到保安后,发现这里比他原来想象的还要困难。“保安是我所见到的县城里最荒凉的一个。它的规模不及长江下游的一个集镇,而且经过历年的天灾人祸,房屋多已倒塌,我们来后立即发生住房不敷分配的现象;我和朱德都分得了山边的一个窑洞,与毛泽东、张闻天、秦邦宪、王稼祥、林伯渠等结邻而居。这些窑洞的前面,原有一条由商店住房组成的街道,但那时房屋已是荡然无存,在废墟之上已种满了各形各色的菜蔬。……这里人烟稀少,街上通常都是红军战士多于老百姓。据说这里的粮食,只要一年丰收,就够吃三年。可是这样的好年,却是难逢难遇。”

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是件好事,但随之而来的生活困难着实让中央发愁。吃穿用的严重匮乏使红军各部队无法维持最低的生活需要。1936年11月14日,前方总指挥彭德怀电告毛泽东、张闻天:“山城堡胜利,又时将入深冬,敌有暂时转向守势可能。我应乘机全力整理部队,请你们最大努力准备两月经费,共需卅万元。能否做到,请给予确当答复。”

30万元对中央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根本办不到。由于经费缺口太大,四方面军的4军和31军到陕北有一个月了,眼见天气越来越冷,大多数战士还穿着长征时的破烂衣服。11月28日,红31军军长萧克、政委周纯全向彭德怀汇报:“我军给养除后方直属队外,生粮二天,干粮三天,是就地筹粮。棉衣除前日造外,领了1110套,缺2084套(后方军直属队除外)。草鞋每人平均一双,帽子五分之一,鞋子四分之一,大衣七分之一。”11月30日,红4军首长陈再道、王宏坤向彭德怀汇报:“我们有个别逃亡掉队在一方面军。我们部队无经济,柴菜困难,可否发给一部经济(费)?”

四方面军伸手向彭德怀要东西,彭德怀也变不出棉衣棉鞋来。四方面军养不活这么多人,只好在精简整编上想办法。当时驻庆阳的红31军医院的女战士,就曾经被强制遣散。刘学芝,这个在通南巴地区加入红军的女战士,跟随部队走过了雪山草地,一直在31军医院洗衣班工作。当部队走到云阳县的石寨时,医院所有的女战士都被一位新来的政委叫去谈话。这位政委通知她们:部队要北上抗日,要整编。根据部队的需要,女同志都不能留在部队了,要回家或到后方去搞生产。女战士们一听,有的火冒三丈,有的又哭又闹。说就是雇长工也不能这样啊,说不要就不要了!还有的说,爬雪山过草地都要女的,现在就不要了?第二天军里叫她们去集合,各单位的一百多女战士在那里闹成一片,谁劝都不行。31军参谋长大怒,喊道:“这些女同志这么调皮不听指挥,把她们都捆起来!”可是没人下得了手。军政治部主任看局面不好收拾,便开始给每个人发一封组织介绍信和两块大洋的遣散费。女战士们哭的哭,闹的闹,骂的骂,场面真是混乱不堪。处理完她们后,部队就开拔了。但是这些女战士死活在后面跟着。部队住在哪里,她们就住到哪里。到了三原县,部队不再走了。眼看这些女战士确实可怜,总部才叫后方勤务部长杨至成去收容她们。让她们回到了红军队伍中来。

会师后不久,中央派林育英等前往四方面军,一方面是迎接联络,另一个使命是配合彭德怀对4军、31军进行考察。林育英到四方面军后,先与张国焘作了详细的交谈,介绍国际和国内形势。然后与彭德怀、任弼时一起深入部队调查了解情况,并不断向中央汇报。11月11日,彭、任、林致电张、毛、博、周:

现将我们对四方面军的观察与意见简单报告如下:

在指战员中有基本的转变,对中央及军委的信仰很高。国焘亦有初步的很大转变,特别是在了解了中央对他现在的诚恳、目前中央的作风、干部政策以后,他现在除拥护中央及军委的口号外,并能在群众的会议上提出自我批评,承认某些错误。使我们有可能在上下干部中,在自我批评的基础上进行工作,把一切问题提到原则上去。

11月13日,林育英考察31军后,再次致电中央:

卅一军全体指战员在直接受中央军委及前敌总部指挥部领导下,在政治军事学习、群众纪律各方面均有极大进步。他们正在为完成党中央、军委的任务而奋斗。

虽然毛泽东与张国焘之间的分歧并未得到真正的解决,但外来的威胁要大于中共党内的分歧。国民党军队的围困和红军内部的困难,使毛泽东极为忧虑。只有制止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为红军求得喘息机会,改善恶劣的生存条件,才能扭转被动局面。毛泽东不放弃任何可能的和解机会。在10月、11月间,毛泽东天天和周恩来等领导人商量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问题,并亲自起草了一份《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准备让周恩来带去与南京方面谈判。其主要内容有:“中国国民党方面承认经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停止进攻红军与侵犯苏区,取消经济封锁,并承认经过单独协商,一方面调动进攻红军之部队离开现在区域开赴抗日战线,一方面划定红军必需的与适宜的根据地,供给必需的军械、军服、军费、粮食与一切军用品,供给兵员的补充,以使红军安心对日抗战。”在此基础上,“中国国民党承认,红军军事委员会及总司令部有选派代表参加全国的军事委员会与总司令部之必要,并保证该代表等顺利进行其工作;中国共产党承认,中国国民党人员在此种机关中占主要领导的地位。”它表明了中共中央的态度:只要蒋介石允许红军的存在,中共愿意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同国民党军队联合抗战。

11月7日,毛泽东向在上海进行地下工作的潘汉年(代号“小开”)下达指示,到南京对国民党上层做统一战线的游说工作。电报是从西安党的秘密联络站刘鼎那里转达的:

作品简介: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在北上与南下的战略方针问题上,党中央与张国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毛泽东称之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

红一、四方面军为何在短暂会合后分道扬镳;张国焘是否曾发出“武力解决中央”的密电;西路军为何在河西走廊遭受失败……

书中真实地披露了长征途中这一段极其复杂而难忘的历史。

作者:刘统

标签:刘统北上红军长征历史军事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纪实》最热门章节:
1参考引用书目2尾声 揭开历史的面纱3第二十五章 光明与黑暗4第二十四章 张国焘出走5第二十三章 批判张国焘6第二十二章 历尽磨难与艰辛7第二十一章 兵败祁连山8第二十章 西安事变——意外的转折9第十九章 血战河西走廊10第十八章 大军西去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