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_第五章 草莽元帅林 第三节

李洁
中国历史
总共36章(已完结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 精彩片段:

第五章 草莽元帅林

第三节

对这个一直被贬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的“反动封建军阀”,沈阳城里的这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没把其面目丑化,这多少有些令我意外!

正常人的五官俱同,只有大小、搭配略有差异而已。但掺上了情感的广角镜,人的面目便有了天地之差。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即是此理,所谓“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亦为此理。

我不会相面,所以看不出张作霖有多难看——岂止不难看,他年轻时甚至称得上是眉清目秀哪!如用古文形容,算得上是“翩翩一少年”,张学良哥儿几个的长相哪比得上他爹呀!眉清目秀为什么在后人眼中,却成了獐头鼠目?举止得体又不失幽默感,又为何成了开口只会骂“妈了个巴子”的横暴老粗?——我把大人物有无幽默感看得很重,毫无幽默感的人是不该从政的。

西方在华的主要报纸《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鲍威尔先生曾专程前往奉天采访过张作霖,在他的那本《我在中国二十五年》(My Twenty-five Years in China)中的张作霖,就是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

一九二三年春,我访问过张作霖元帅,至今印象深刻。

……

这位东北军事独裁者,在中国人心目中,只是一位出名的“红胡子”。这个名词的起源,可以上溯几个世纪,是中国人对早年从西伯利亚入侵强盗的称呼。后来,凡是活跃在东北的那些无法无天的中外土匪,就统统被称为“红胡子”。外国人另外送给张作霖一个绰号“东北虎”,形容他的大胆妄为和豪放不羁。我一直听见他的这两个绰号,断定他是一位凶狠的、满脸络腮胡子、屁股后插着两支快枪的土匪头子,所以去访问他的时候,心里已经有所准备。因此,当我坐在会客厅里,看见一位矮小、温和、没有胡子的人走进来,有人介绍说这就是张作霖将军时,我不由大吃一惊,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

我向张将军提问中国国内政治问题。他保证说,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和平,他的兴趣只在于统一中国,当然,如果需要的话,也不惜使用武力。……

交谈中,我几次提及外界有关他与日本人有染的说法。他告诉我,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他的确帮助过日本人,那时他作为一位游击队头领,专门袭击俄国人的交通线,而且干得比任何人都更出色,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这片白山黑水间。

对张作霖父母的情况,人们知之甚少。一般的说法,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红胡子。因此,我笑问他年轻时在哪里读书?他眨了眨眼睛,通过翻译回答说:“绿林学校。”张作霖将军不失为一位具有幽默感的人。

在中国待了二十五年之久的鲍威尔先生不光采访过张作霖,而且还与南方的革命党首领孙中山、西北军(即国民军)的冯玉祥、上海滩“闻人”杜月笙等人都有交往。他回到美国写在华回忆录的时候,张作霖早已过世多年,但说到这位出身卑贱的中国元帅,他依然充满敬意:

尽管东北长期处在日本军阀的铁蹄下,张作霖常常不得不奉命行事,但盖棺论定,他无愧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张作霖把自己的大半财产用于兴办教育。他年轻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在东北亚地区,跟俄国人和日本人玩弄国际政治这副牌时,却是一个精明的牌手,应付裕如,得心应手,始终保持了东北领土的完整。

作品简介:

※崔永元、程益中、袁伟时、傅国涌、野夫联合推荐

※新增15万字+100幅图片=畅销八年重编版!

※民国以来最好看最生动的北洋军政史!

※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他们的文韬武略,让一个转瞬即逝的时代没有匆匆流逝。

本书以人物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实地探 访历史遗迹,爬梳史料,带着温情与敬意亲近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等北洋时期代表人物,追述他们在晚清民国大变革时代中的升降沉浮,以崭新的视角,生动的笔触,还原了北洋时代的风貌,颠覆了人们对北洋的既有认识,呈现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的政治生态、人物风采。

★我昨天还在看一本北洋的书《1912—1928:文武北洋》,我们的正史写北洋的时候都是“军阀混战”,就这一句。但是,我们是不是知道在北洋时代真正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崔永元

★《文武北洋》把段祺瑞的血肉写了出来,第一版我买了不下100本送人。——《领导者》杂志社长 周志兴

★我买了30本送人。——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前总编辑 程益中

作者:李洁

标签:李洁文武北洋近代史民国历史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最热门章节:
1参考文献2第五章 草莽元帅林 第五节3第五章 草莽元帅林 第四节4第五章 草莽元帅林 第三节5第五章 草莽元帅林 第二节6第五章 草莽元帅林 第一节7第四章 茫茫烟蔓寻何处 第十节8第四章 茫茫烟蔓寻何处 第九节9第四章 茫茫烟蔓寻何处 第八节10第四章 茫茫烟蔓寻何处 第七节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