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_尾章 功乎?过乎?青史千秋有评说

汪新王相坤
中国历史
总共13章(已完结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 精彩片段:

尾章 功乎?过乎?青史千秋有评说

★张、杨将军舍身追求的一致共御外侮的理想终于实现了。蒋介石放弃执行十年的剿共内战政策,奉行抗日新政。抗日救亡、以战图存的热浪席卷神州

★张、杨将军所期待的国共合作的局面终于出现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民党集中国力,投入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驰骋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互相策应,对日军构成夹击之势。中国的抗战为民族解放运动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中国由内战转向准备抗战的时局转换的枢纽。那段历史虽已渐渐远去,但那段历史却越来越清晰。我们会发现以西安事变为转换枢纽。中国的轨迹、民族的命运的确开始转变,而我们也就会承认:1936年近代中国的历史确曾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也终将以独特的历史贡献而载入中华民族的千秋史册

西安事变结束后不到半年,以七七事变为标志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这次事变与6年前的九一八事变相比,有许多历史背景是相同的,比如,入侵的借口都是无故挑衅,采取的手段也都是突然袭击、不宣而战。所不同的是,这次事变发生前,中国国内已发生极为深刻的变化,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已经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而在这一政策影响和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旨在抗日救亡的西安事变也已获得和平解决,国共再次合作、举国抵御外侮的国内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日本帝国主义仅稍微开动其战争机器即可轻易侵占大片中国领土的气势已一去不复返了。而西安事变期间经历50多天是继续“剿共”内战,还是团结抗日的严重斗争,最终促使国民党及其执掌的位居中枢地位的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重大的政策转变,结束了持续十年的“剿共”内战,实行了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新政策。这一不同点,使中国政府在日本的武力侵略面前开始采取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态度。一向对日奉行退让政策的南京国民政府,此次态度十分鲜明地表示:全力抗战,以战图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一鲜明的应战姿态不仅一扫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外侮每每逆来顺受的屈辱形象,而且博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同情和支持,为中国在“二战”爆发后成为四大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奠定了基础。

西安事变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在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时刻,实现了一次重要的历史转折,为中华民族解救危亡和实现复兴,打下了一个基础;它促使国民党蒋介石及南京国民政府改变了对日妥协的既定国策,改为致力国内实现和平、决意抵抗外侮、奋起抗日的路线;它促使蒋介石放弃“剿共”思维,同意着手改善国共两党关系,初步形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西安事变的影响是深远的。西安事变后,它的这些重要的历史作用,逐渐地显现出来……

★张、杨将军舍身追求的一致共御外侮的理想终于实现了。蒋介石放弃执行十年的剿共内战政策,奉行抗日新政。抗日救亡、以战图存的热浪席卷神州

七七事变爆发那天,蒋介石正在庐山。那里风景秀丽,清爽宜人。尤其夏天,它晨如初春,午如初夏,晚如初秋,是避暑的好去处,因而南京政要每年夏天都到这里办公和避暑。此时,蒋介石已经没有了这些雅兴,南京呈报过来的“特急电报”,报告了北平郊区卢沟桥发生的一切。

与6年前的九一八事变相比,蒋介石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那时,他给张学良的命令是:“不抵抗!”今次,他在当天即致电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倭寇在卢沟桥挑衅矣!彼将乘我准备未完之时使我屈服乎?或故与宋哲元为难,使华北独立乎?倭已挑战,决心应战,此其时乎!

接着,他急电在重庆主持川康整军会议的何应钦:立即回京,联合军委会参谋总长、训练总监、军事参谋院院长、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及所有军事机关长官,组成军事统帅部会议,决定应对策略。

他还雪花般地向26路军总指挥孙连仲、40军军长庞炳勋、85师师长高桂滋发去急电,命令他们各率所部向石家庄集结。

7月9日,蒋介石在庐山暑期训练班开学典礼会上发表长篇讲话,部署发动举国一致的救亡复兴的“建国运动”。他指出:“所谓建国训练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要训练我们如何尽量贡献我们的聪明才智和生命自由给国家,如何用我们的血汗来培养并充实救国的力量,以突破帝国主义者所加于我们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洗刷国家近百年来所蒙受的一切奇耻大辱,使我们的国家能够真正自由独立强盛起来,再扼要地说一句,这一次,就是国家争自由、民族争生存最后战斗的训练。”☾1☽

这次讲话,蒋介石虽然点明对日问题及其对卢沟桥事件的态度,但是受训的文武官员们还是感觉耳目一新,预感到时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两天后,日本政府召开了五相会议,作出了出兵华北的决定,当天即发表《派兵华北的声明》。这一声明,宣布了日本已实行战争体制,公开宣示由两天前卢沟桥事变引发的中日战事已经成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作品简介:

本书除依据以往的既有历史材料,还吸收了近年来俄罗斯陶家档案馆解密资料等最新史科和史学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1936年发生的旨在发动抗日救国的“西安事变”作了全景式的纪实再现。对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发动初衷、历史贡献,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将渡诡云谲的事变导引为举国抗日御敌局面形成的开端,也作了记录式的客观反映。该书既可作为近代史工作者、大中专学生了解“西安事变”始末的史学研究专著,也是一本供青年学生及大众读者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的通俗历史读物。

作者:汪新 王相坤

标签:汪新王相坤西安事变民国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最热门章节:
1尾章 功乎?过乎?青史千秋有评说2第十二章 是战?是和?张、杨将军为国牺牲自我3第十一章 送蒋?扣张?蒋介石背信弃义4第十章 放蒋?扣蒋?西安内部又生歧见5第九章 “攘外”?“安内”?释蒋协议终于敲定6第八章 国仇?党恨?共产党力促和平解决事变7第七章 讨伐?和解?南京内部争斗激烈8第六章 审蒋?放蒋?英美日苏斗智斗法9第五章 为国?求生?张、杨将军扣蒋成功10第四章 撤张?捕蒋?西安城“风雨欲来”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