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易中天中华史06·百家争鸣_第六章 制度与人性 五、德治还是法治

易中天
中国历史
总共38章(已完结

易中天中华史06·百家争鸣 精彩片段:

第六章 制度与人性

五、德治还是法治

争论从孔子的时代就开始了。

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晋国继郑国的子产之后铸刑鼎,把刑法的条款向国民公开。这无疑是法家思想和实践的先声。因为法家的主张,就是“法莫如显”,☾1☽ 而且就是要“使民知之”。☾2☽ 事实上,公开才公正,公正才公平,这是法治的基本原则。

然而孔夫子反对。

反对的原因是要维护礼治,维护礼治就不能公布刑法。因为礼治的核心是尊尊,也叫尊贵。其中第一个字是动词,也是谓语,即尊崇。第二个字是名词,也是宾语,即尊者。刑法的条款由尊者或贵族掌握,刑罚的裁量权由他们把持,就是尊贵的体现之一。

所以孔子说:民在鼎矣,何以尊贵?☾3☽

在,读如察,意思也是察。也就是说,民众都能看见鼎上的律条,知道什么合法什么犯法,也知道犯法之后受什么惩罚,凭什么还要尊崇贵人?

他们只会尊崇刑鼎。

如此说来,孔子是要维护贵族特权?

不,更是为了维护德治。

德治就是以德治国,正如法治就是以法治国。德治的手段是礼,法治的手段是刑。当然,这里说的法治,是古代意义上的,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古代的法治,其实就是刑治。因此韩非他们的“以法治国”,也应该叫“刑律治国”。弄清楚了这一点,才看得懂孔子。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反对法治和刑治?

因为治标不治本。孔子说——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4☽

作品简介:

如何治国?如何做人?

孔子说:仁。

孟子说:义。

墨子说:公平正义。

杨朱说:我一毛不拔。

庄子说:我的人生与你无关。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荀子说: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发图强。

韩非子说:仁和人都是靠不住的,霸道才是真王道!

人性善还是恶?王要仁慈还是法治?社会公平能够实现吗?

儒、道、墨、法,先秦诸子三百年大辩论,请看中华民族群星璀璨的时代!

作者:易中天

标签:易中天中华史中国历史文化人文

易中天中华史06·百家争鸣》最热门章节:
1附录 本卷人物年表2后记 能做河伯也不错3第六章 制度与人性 六、没有结论的争鸣4第六章 制度与人性 五、德治还是法治5第六章 制度与人性 四、韩非:人性本恶6第六章 制度与人性 三、荀子:善能胜恶7第六章 制度与人性 二、孟子:人性向善8第六章 制度与人性 一、人是靠不住的9第五章 生存之道 六、死期就在眼前10第五章 生存之道 五、君子当自强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