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罗马帝国衰亡史12_第七十一章 二、罗马残破和衰败最主要的4个因素

爱德华·吉本
世界历史
总共70章(已完结

罗马帝国衰亡史12 精彩片段:

第七十一章

二、罗马残破和衰败最主要的4个因素

我展开辛勤的工作进行深入的探讨,发现罗马的毁灭出于4个主要因素,在1000多年的时间内持续产生破坏的作用,分别是时间和自然界力量造成的损毁、蛮族和基督徒敌意的攻击行动、建材的使用与滥用、罗马人内部派系的纷争和倾轧。

(一)时间和自然界力量造成的损毁

人类运用技艺建造的纪念物,远比短暂的人生更长久,然而这些纪念物如同万物之灵,是如此的脆弱,终究会灭亡消失。相较于岁月无穷的时间之流,凡人的生命和工作同样如白驹过隙。不管怎么说,对于一座简单而坚固的建筑物,还是很难测定其存在的期限。金字塔☾1☽是古代的奇观,引起世人的好奇,如同秋天的落叶飘向极其庞大的坟墓,100个世代已经流逝,等到法老王、托勒密、恺撒和哈里发都已绝灭以后,金字塔仍旧巍然耸立在尼罗河畔。由各种不同的部分组成的物体,更容易受到损害和腐蚀,无声流逝的时间在飓风、地震、大火和洪水的影响下对事物的侵蚀变得更加迅速。空气和大地毫无疑问曾经产生过强烈的颤动,使得罗马的高耸塔楼被连根掀起。伟大的七山并不是位于地球的断层之上,这座城市不像安条克、里斯本和利马所坐落的地带,经常受到大自然抽搐带来的浩劫,转瞬之间能将多少世代的成果化为灰烬。

火是关系到生存与死亡最强大的力量,一场灾祸可能由于人类有意或一时疏忽而引发和传播。罗马编年史的每个时期都有火灾一再发生的记录。尼禄在位时期发生了一场令人终生难忘的大火,起因可以归于他的罪行或不幸,火势虽然不会一直保持猛烈的程度,但还是持续燃烧了6天之久,也有人说是长达9天。☾2☽弯曲的街道上面挤满不计其数的房屋,不断为大火提供所需的燃料,等到全部烧完,火焰熄灭之后,全城14个区部之中只有4个完好如初,3个区部被夷为空无一物的平地,其余7个区部只有大建筑物留下冒烟的断壁残垣。帝国正处于春秋鼎盛的时期,城市很快像浴火的凤凰一样从灰烬中以崭新的形象出现,然而老年人回忆昔日的年华,难免要叹息那无可挽回的损失,比如希腊的艺术、各国的战利品、原始或传说的古代纪念物。

处于灾难频仍和社会混乱的年代里,每一种伤害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每一次破坏都是无法复原的损失,这些损毁不可能靠政府的公开关怀加以整修,或是私人的利害关系积极重建。然而我们可以提出两点理由,说明火灾对兴旺的城市比起没落的城市,会可以产生更大的破坏作用。

其一,砖瓦、木料、金属这些易燃的材料首先熔化或烧毁,但是火焰对于没有装饰品空无一物的墙壁,以及厚重的拱门,便不能产生任何损害或作用。

其二,在平民百姓的居住区中,一粒小火花很容易酿成一场大火,等到一般的房屋被吞噬以后,比较大型的建筑物通常能够抵御或是逃脱火灾的侵害,像是很多孤独的岛屿就更为安全。

罗马所处的位置经常遭受洪水的灾害,包括台伯河在内,沿着亚平宁山脉两侧的河流都有不规则而且距离很短的河道,它们在炎热的夏季则成为很浅的小溪,但是到了春季或冬季,由于降雨或积雪融化,水面暴涨成为奔腾的急流。当水流被海上吹来的逆风阻拦,原来的河床不足以接纳新增水量时,上涨的洪流便会漫过堤岸,在无法控制或人为阻挡的状况下,流向邻近地区的平原和城市。就在第一次布匿战争获得胜利之后,台伯河因为天降大雨而水势暴涨,无论是时间之长还是受灾面积之广都是前所未见,洪流冲毁所有位于罗马山丘下的建筑物。由于所处的地面状况不同,不同的受灾方式还是会产生类似的损害效果。建筑物可能被突如其来的激流冲走,或者因长时期浸泡在洪水里而瓦解和倒塌。奥古斯都在位期间同样的灾祸一再发生,失去控制的河流冲毁岸边的皇宫和庙宇。皇帝费尽力气疏浚并且加宽被倒塌房屋阻塞的河床之后,他的继承人虽然提高警觉,但还是沿用原来的计划对付旧有的危机。

台伯河河道或者一些支流改用新渠道排洪的计划,长久以来遭到迷信人士和地方利益团体的反对,☾3☽可能产生的效益不足以补偿所花费的劳力和金钱,何况这项工程拖延过久,也无法达成尽善尽美的要求。人类在征服任性而为的大自然极其艰难的过程中,河流受到控制是最伟大和最重要的胜利。☾4☽要是在大有为政府的统治之下,台伯河都还能毫无忌惮地肆虐,那么等到西部帝国灭亡之后,还有谁能抵挡或列举这座城市所面临的灾害呢?最后还是灾难的本身找出了治理水灾的办法,垃圾和山上冲刷下来的泥土堆积,使得罗马平原比起古代要增高14到15英尺,现在的城市较不容易受到那条河流的侵犯。☾5☽

(二)蛮族和基督徒充满敌意的攻击行为

每个民族都有一大堆作者,把罗马纪念物的摧毁归罪于哥特人和基督徒。但是这些人从来没有去研究一下,他们到底激起多么强烈的深仇大恨,究竟拥有哪些工具和闲暇来发泄敌意。在本书的前面几卷,我已经叙述过蛮族和宗教的胜利,这里我用几句话说明一下,这些人与古代罗马的灭亡真实或虚构的关系。我们出于幻想可能创造或接受一个人人爱听的浪漫传说,哥特人和汪达尔人从斯堪的纳维亚出击,满腔热血要为奥丁的逃走报仇雪耻,☾6☽要粉碎人类身上的锁链并且对压迫者加以惩治。他们希望烧毁所有古典文献的记录,要在图斯坎和科林斯柱式的破碎构件上面,建造出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但是,简单明了的真实状况是,北部的征服者并非那样的野蛮也没有那么高的水平,设想出毁灭和复仇极其卓越的概念。西徐亚和日耳曼的牧人曾在帝国的军队接受训练,他们习得了纪律后,就开始侵犯所发现的弱点,等到熟练运用拉丁语以后,学会尊重罗马的名称和头衔。对于一个高等文明的艺术和学识,他们虽然缺乏争强斗胜的能力,但倾向于崇拜而不是消灭。阿拉里克和根西里克的士兵短暂占有富有和无力反抗的都城,一支胜利的军队就会激起狂热的情绪,恶意发泄欲念或残酷的本性,到处搜刮可以带走的财物。但他们即使是将执政官和恺撒的杰作打得粉碎,这种无利可图的行为也不可能让他们获得乐趣,或者是满足骄傲的心理。他们的时间的确很宝贵,哥特人撤离罗马是在第6天而汪达尔人是在第15天,虽然建造比起破坏是要困难得多,但是他们在仓促状况下发起的攻击,依然只能给结实的大堆建筑物带来轻微的伤痕。

我们或许还记得阿拉里克和根西里克都曾经表示,不得破坏罗马城的建筑物;而且在狄奥多里克贤明政府的统治下,还能保持实质的强度和美丽的外貌;就是托提拉当时怒气冲天的情绪,也被自己的克制以及朋友和敌人的劝告所化解。谴责的对象可能从无辜的蛮族转移到罗马的正统基督徒,那些魔鬼的雕像、祭坛和殿堂都是他们的眼中钉。在城市完全落入他们的绝对控制之下时,他们可能用极大的决心和热情,努力根除祖先所崇拜的偶像。东部的神庙被摧毁为他们树立了行动的榜样,也为我们提供可信的证据。很可能这部分的罪行或美德要归于罗马新皈依的教徒。不过,他们的厌恶仅限于异教迷信的纪念物,那些用于商业或娱乐的民间建筑,可能被完全保留了下来,没有受到破坏或引起他们的反感。宗教的改变不是靠着民众的暴乱完成的,主要还是皇帝的诏书、元老院的敕令以及时间的酝酿。列名于基督教圣秩制度之中,罗马的主教通常会谨言慎行,很少出现宗教狂热的现象,至于拯救和改变万神庙的庄严结构这种善举,没有人可以用理直气壮的态度加以指责。

作品简介:

本书为英国作家爱德华·吉本所著《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十二集。

18世纪,启蒙时期代表人物、史学泰斗爱德华·吉本以毕生精力,创作出享誉世界200多年的不朽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

自问世以来,《罗马帝国衰亡史》受到无数名家的极力推崇,包括哲学泰斗休谟、“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全球史奠基人麦克尼尔、科幻经典《银河帝国》的作者阿西莫夫等。二战时期知名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更是经常在演说中引用书里的金句,其政治和战略思想也深受该书影响。

《罗马帝国衰亡史》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角度,展现了罗马帝国1300多年由盛而衰、直至毁灭的全过程。博大雄伟的史观加上优美典雅的文字,使得西方人一谈及罗马帝国,必定会想到此书。此书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了解罗马帝国不可不读的至高经典。

作者:爱德华·吉本

翻译:席代岳

标签: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历史罗马史世界史经典

罗马帝国衰亡史12》最热门章节:
1译者说明2导读3译名表4最后的结论5第七十一章 四、历史的回顾及罗马城的重建和修饰(1420 A.D.)6第七十一章 三、圆形竞技场经历的沧桑与保存的状况(1332 A.D.)7第七十一章 二、罗马残破和衰败最主要的4个因素8第七十一章 一、波吉乌斯在15世纪对罗马的描述(1430 A.D.)9第七十章 十、教皇获得罗马的绝对统治权和教会政府的建立(1500~1590 A.D.)10第七十章 九、罗马的成文法和政府以及内部的叛乱和骚动(1453 A.D.)
更多『世界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