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孔子的智慧_第八章 儒家社会秩序三论(三)——《礼记·礼运》第九

林语堂
国学古籍
总共11章(已完结

孔子的智慧 精彩片段:

第八章 儒家社会秩序三论(三)——《礼记·礼运》第九

在大同世界,孔子所提倡之礼及其中之人道主义,已全无用处,而次一理想的小康世界则与礼大有关系……既知道有一个道德完美的世界理想存在,又敢毅然以我们这样不完美的人类而创立一个次一等的世界,这也是孔子的智慧另一面。

本文为《礼记》中若干重要章节之一,大概由孔子弟子冉求(字子有)所记。本章前段把孔子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与次一理想“小康世界”予以区别。在大同世界,孔子所提倡之礼及其中之人道主义,已全无用处,而次一理想的小康世界则与礼大有关系。在孔子理想中有一个世界,其中男女大致上近乎完美,而使礼的种种约束已无必要,这一点颇堪玩味,并因此令人觉得孔子的憧憬具有道不远人之意,这一段文字也暗示如不能达到大同世界,降而求其次,小康世界也可差强人意了。既知道有一个道德完美的世界理想存在,又敢毅然以我们这样不完美的人类而创立一个次一等的世界,这也是孔子的智慧另一面。近代中国学者受了西洋乌托邦理想主义的影响,孔子这种理想国越发受到他们的重视。有人向孙中山先生请赐墨宝之时,他常爱写“天下为公”四个字相赠,这四个字便是从本章文字中摘录下来的。礼这个字,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秩序原理,以及社会上一般的习俗,在本章中讲得十分清楚,也发挥得堪称完备。在本章我们可以看出礼是包括民俗、宗教风俗规矩、节庆、法律、服饰、饮食居住,也可以说是“人类学”一词的内涵。在这些原始存在的习俗上,再加以理性化的社会秩序的含义,对礼字全部的意义就能把握住了。

本章曾将孔子想恢复之古代封建制度数段文字,略而未录,此数段虽对研究中国古代语言学者颇为有趣,但本书重在阐述广义的孔子遗教,故不列入。孔子再三强调在生活中要广读博学,但莫忘融会贯通而能以一贯之。孔子认为学与思兼顾方为真正的“士”。西汉学者对儒家典籍致力于其语文之钻研,颇为精细,但于其中一贯的哲理则诸多忽略;宋儒深受佛学哲理与冥思主静之影响,而忽略儒学中之文字研究,以致读书不能把握其精义。后世有专研究语文细节之评注家,竟有以三万字专文解释“书经”二字者。《周礼》《仪礼》《礼记》三书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风者,自系一丰富宝藏,但与本书则迹近风马牛。

原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语译

从前,孔子受邀请参加蜡祭,充任来宾。祭事完毕后,他出游到大门楼上,唉声叹气,是因鲁国而起。当时子游随侍在侧,问道:“老师为何叹气?”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几位英明的君主当政的时代,我都来不及看到,所看到的只剩一些记载而已。”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语译

在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贤能者共同治理,人人注重信用,彼此和好,于是人不仅爱自己的父母,不仅爱自己的儿女,更能使社会上的老人都能安享天年,壮年人各能贡献才力,儿童能受良好的教育,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的人都得到供养。男人各有职业,女的都正式婚配。既不以大好的资源委弃而不用,也不占为己有;有力的出力,但也不必为自己。阴谋不生,偷窃杀人也不再出现。门窗不必关闭,也平安无事。那样的世界叫做大同世界。

现在大道既已消失,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私产,各人只爱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儿女;资源劳力都成为私人所有,而且还成为世袭的,旁人不得分享。要保有私产,就不能没有城郭沟池牢牢的防守,拟订仪式理论等纪律,以确定君臣的名分,强调父子的慈孝,加强兄弟的友爱,加深夫妇的恩情。如此立定制度,划分田地,尊重勇为智能,把功绩作为个人所有。因而诈巧的奸谋就随之发生,而争夺交战便由此而起。在此一时代,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算是最出色的人物了。这六位君子,都颇守礼法。发扬正义,考验信实,明示错误,行仁讲让,以正轨昭示于人。若有不遵礼法者,虽有权势,也予以斥逐,使人人知其为灾祸之根源。这就是小康时代。

原文

作品简介:

孔子乃一介布衣,既非教主,也不是上帝的儿子,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现实中的失败者;然而,他却以自己七十三年的人生,穿透了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用一生坎坷的命运,创造出古今中外最温柔、最诗意、最无可替代的哲学。

孔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魅力何在,而他的智慧是什么呢?

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不仅从《论语》,更从《礼记》《孟子》《中庸》和《大学》等古籍中精致而妥当地撷取儒学经典的智慧哲思,以诗意雅致的文字,于风趣睿智中,为我们解读经典,对孔子思想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论述。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孔子的思想不只是“处世格言”“道德修养”,更是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执著追求,充满了诗意的情感内容,具有“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孔子的思想代代相传,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心魂”。

林语堂先生以他一生的个人体晤,激活了孔子的智慧,唤醒了我们的文化心灵;让孔子走出历史的时空框架,与我们直接对话,亲切可喜不在话下。在这繁盛、浮躁、充满变数的时代,读《孔子的智慧》使人有一种朴素的幸福感。

作者:林语堂

翻译:黄嘉德

标签:林语堂孔子的智慧哲学儒家文化思想国学

孔子的智慧》最热门章节:
1第十一章 孟子2第十章 论音乐——《礼记·乐记》第十九3第九章 论教育——《礼记·学记》第十八4第八章 儒家社会秩序三论(三)——《礼记·礼运》第九5第七章 儒家社会秩序三论(二)——《礼记·哀公问》第二十七6第六章 儒家社会秩序三论(一)——《礼记·经解》第二十六7第五章 《论语》——孔子的格言8第四章 《大学》——伦理与政治9第三章 《中庸》10第二章 孔子生平
更多『国学古籍』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