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原大战·民国军阀的终极逐鹿_第四章 一石掀起千层浪 覆水难收

关河五十州
战争军事
总共128章(已完结

中原大战·民国军阀的终极逐鹿 精彩片段:

第四章 一石掀起千层浪

覆水难收

只要阎不让步,蒋就会继续施压,而蒋阎笔战也就不可能从弥漫的硝烟中挣脱出去。

3月1日,南京国民党三届三中全会开幕。全会做出决议,特派张继、赵戴文等人到山西对阎锡山进行责问,问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是不过脑子的乱发议论,还是真的要起兵谋叛?

蒋介石则指责阎锡山出尔反尔:是你自己说要和冯玉祥一道出洋的,最后是你出洋了,还是冯出洋了?编遣会议的提案可是你拿出来的,到底是你的错,还是我的错?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通电各地党部,更是大揭阎锡山的老底:“阎锡山阴险诈伪,不顾信义,所辖兵力又极薄弱,自觉捣乱之不足,反叛之事难成,于是不惜骗出冯玉祥以增其厚其反动声势。阎自谓与冯相携出洋,不过遮掩听闻而已。”

阎锡山不肯相让。3月3日,他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南京政府分别发出“江电”,声称:“主张未蒙鉴纳,请开去本兼各职。”

两天后,阎锡山又演起了“携同出洋”的老把戏。在向南京发去的“歌电”中,他说:“此次主张国是,原为止乱,何忍因止乱而起乱。锡山同焕章即行出洋,以明初志。”

为了一个“携同出洋”,蒋介石不知道已经吃了多少亏,甚至对这个词已经到了深恶痛绝的程度。极度气恼之下,他给韩复榘、石友三发去秘密的“鱼电”:“特派韩复榘为北路挺进军总指挥,石友三为副总指挥,克日向平津进发。”

被截获并破译的“鱼电”又落到了阎锡山手里,阎锡山在上面批了“次陇”二字,让人送给赵戴文看。赵戴文看后哑口无言。

“携同出洋”连一点点宣传的价值都没有了,而蒋阎关系也已恶化至无可挽救,但问题是阎锡山对放冯回陕仍意犹未决。这让冯玉祥的近侍、幕僚们十分焦急,一夕商谈后,他们公推薛笃弼前去催促询问。

薛笃弼到贾公馆拜访贾景德,痛陈冯玉祥必须回军之利以及不回军之害。他还向贾景德表示,自己是山西人,父母妻女都在山西,如果阎锡山肯放冯玉祥渡河回陕,他愿意留在山西做人质,冯玉祥的夫人也可以不随冯回去。

磋商至午夜,贾景德答应向阎锡山进行传达。

第二天早上,薛笃弼到傅公祠见冯玉祥。冯玉祥对他说:“我除倒蒋外没有第二条路,我只为国,绝不因私害公。可请煜如(贾景德字煜如)转告百川(阎锡山),请他千万放心,我是真诚拥护他的。”

薛笃弼听了,又赶紧把这些话捎给贾景德。

作品简介:

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超大、耗时超长的一次军阀混战。它也是在北伐后新军阀间问鼎中原的终极逐鹿之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的走向。在这段堪称民国版的春秋演义中,各色人物、各路豪强纷纷登台亮相,国民党军政界数得上号的大佬名宿都赤膊上阵。种种机谋权变、纵横捭阖,各种势力分化组合令人目不暇接。借此战役蒋介石虽取得了名义上的对全中国的支配权,但中国的整体国防力量遭受了严重削弱,国民党内部派别纷争依然剧烈,这使中国在日后面临日本侵略时,不得不吞下由此酿成的苦果。

本书作者在掌握了大量独家史料的基础上,以耳目一新的表现手法和叙述方式重现了这段光怪陆离的历史。其中,对各种机谋运用的解读入木三分,对时局的分析见解独到。同时把各色人物性格表现刻画得淋漓尽致,比如阎锡山的精于算计,新桂系的志大才疏,冯玉祥的外宽内忌,张学良的作壁上观。尤其是对蒋介石何以能在一开始并不占优,甚至是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最终胜出,其军事打击与政治分化策略的运用,识人用人的独到之处等方面都给予了颇为精彩的评说。

作者:关河五十州

标签:关河五十州中原大战民国历史军事

中原大战·民国军阀的终极逐鹿》最热门章节:
1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目瞪口呆2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逐客令3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有锡天下乱4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大事不妙5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关外的风向6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依计而行7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放出了大招8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对牛弹琴9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重陷危机10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冷板凳
更多『战争军事』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