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_第十四章 明代经济情况

钱穆叶龙
政治经济
总共22章(已完结

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 精彩片段:

第十四章 明代经济情况

一、明代南北经济情况之转变

中国在中唐以前,经济是北方重于南方,此时的漕运是自黄河下游至上游(陕西),即自东往西。后来南方开发了,自长江流域分成江北、江南。长江之北为淮水与汉水流域,因此淮水、汉水流域可说是中国之江北。当时的长江与淮水(淮水亦可称淮河)之间有两条运河,一是自南到北(即扬州到汴州)的运河,一是自东到西,就是黄河附近的自汴州到洛阳的运河。

中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仍在北方。经安史之乱后,北方有军阀藩镇割据,藩镇养军而不纳税给中央政府,因此中央之财政惟有依靠南方。

自五代之乱后,北方经长时期大变乱,又有黄河溃决。如果没有黄河,即无秦汉隋唐,但唐后,黄河却成为中国之害了。溃决之原因乃由于双方作战时互相掘河,使河床垫高了,河水就往四面乱窜。自五代至宋,黄河常有溃决。故黄河在五代之乱、宋辽之争下,溃决造成不利,黄河每次溃决,泥土垫满土地,因而破坏农村。

金朝统治北方后,北方经济进一步衰落。总之,经过五代之乱、宋辽之争及金人统治后,北方经济更堕落了。

当五代紊乱时,南方十国则生活安定。如四川的前、后蜀以及福建之闽地,均是安定的社会。特别是南唐、吴、越,是南北朝时南方首次开发后的安定,南方的第二次繁荣便是在五代十国时。

金人统治北方时,南宋建都杭州,南方有更大的人力物力,当时的文化、经济都向上发展,已开始发达了。

元代自成吉思汗到元世祖,由于战争造成破坏,因此北方是历经五代、辽、金及元之破坏,经济及一切已乏善可陈。但南方则屡受保全,并大加发展,南北双方情况于是大不同矣。

当时从北方逃来南方的是讲客语者(此指第二批来南方者),首次自北方来的,即是今日之讲粤语者,故粤语实为秦、宋之古语。

以上是明代南北经济情况之转变。

二、宋元明时黄河与运河情况

辽、金、元各朝均建都北京(战国时之燕亦建都于此),原因是从北方到南方较近便,至明代亦建都于此。

此时因北方经济受到破坏,须靠漕运由南方供给。此条运河与上述运河之路径不同,是由山东到北京,历元、明、清三代。长城是为了国防,运河则是为经济,其水利工程极为伟大。

当时开了一条与黄河并行的汴水,黄河水多时可通水至汴,使黄河免于溃决。此汴水为战国时韩国人所建。

作品简介:

★ 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讲授,一部深入浅出、亲切易读的历史读物

★ 经过精心整理与详尽补充,填补了钱穆先生较少涉及的经济史领域的空白

★ 语言生动可读,讲解深入浅出,领略钱穆先生对于中国历史的独特理解与深入分析

1956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开设“中国社会经济史”课程,扼要地讲述了自上古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与财政政策,并涉及农业生产状况、土地赋税制度、工商业与城市发展、货币制度及社会阶级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分析论证了历代财政经济状况与政治、制度、社会、军事、文化乃至法律、宗教等方面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在长时段的视野下描绘出历史演进的宏观趋势。

钱穆先生是一代史学大家,造诣精深,涉猎广博,其中经济史是钱穆先生相对涉及较少的领域,本书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遗憾。叶龙先生毕业于新亚书院,曾师从钱穆先生多年,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尽的笔录,并加以整理与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讲稿。全书语言生动可读,讲解深入浅出,使读者得以更加切近地领会钱穆先生对于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

作者:钱穆 叶龙

标签:钱穆叶龙中国经济史经济史经济学历史

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最热门章节:
1出版后记2第十九章 清代社会经济情况3第十八章 宋代之“飞洒”与明代之税制4第十七章 从井田制到唐代赋税制5第十六章 宋后之市场形式6第十五章 宋元明三代之民间手工业7第十四章 明代经济情况8第十三章 元代统治状况9第十二章 宋代兴起之新制度10第十一章 唐代开始之科举社会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