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_第九章 开国第一战 三、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洪向华
政治经济
总共129章(已完结

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 精彩片段:

第九章 开国第一战

三、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五次战役

历史往往如此巧合。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签署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抗美援朝的命令,并举杯为彭德怀饯行;同一天,“联合国军”从3面包围了朝鲜首都平壤,开始实施强攻。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跨过鸭绿江;同一天,平壤陷落。

在朝鲜最危难的时刻,中国人民志愿军及时出现在朝鲜国土上。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的出现,是以一种巧妙的隐蔽形式,初步达到了预期目的。

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奥马尔·布雷德利将军在后来的回忆中提到:在10月14日之后的两周时间内,约有18万中国部队跨过鸭绿江。尽管北京发出了所有警告,在麦克阿瑟管辖下进行活动的军事情报单位或侦察机构并未发现上述部队的行动。他们钻进了深山老林,隐蔽得十分巧妙。

志愿军各部队入朝时,采取了一系列伪装隐蔽的措施。他们利用黄昏和夜暗分路过江,使敌军“联合国军”不便进行空中侦察和空中袭击。在入朝后向前开进时,避开定州、博川、军隅里一线及其以北约20公里的地凶,以防过早被敌发觉。志愿军各部队派遣远出之侦察队,伪装成朝鲜人民军,而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借以迷惑“联合国军”。时机不成熟,大部队尽量避免过早同敌人接触,以免暴露作战企图。由于以上措施得当,加之美军判断中国出兵的可能性极小,因而对志愿军行动未能察觉,使志愿军收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当敌军分兵冒进到朝鲜的博川、云山、熙山、五老里一线时,隐蔽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利用敌人未料到我军出兵的麻痹状态,集中6个军的兵力,于10月25日突然向敌人发起进攻,开始了入朝之后的第一次战役。经过12昼夜的激战,11月5日战役结束。此役歼敌1.5万多人,使美军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结束朝鲜战争的计划成了泡影。这次战役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为此后的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10月25日后来也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纪念日。

在遭到第一次打击后,敌军不甘心失败,集中了20多万兵力,于11月25日发动所谓的“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法,先主动撤退,当敌军进入预定作战区时,再发起猛烈反击。经过激烈战斗,到12月24日,第二次战役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冰天雪地、装备不足、供应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共歼敌3.6万多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之外的全部失地,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场。

在第二次战役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一个关于朝鲜战争局势的声明,公开威胁说,美国“不排除使用原子弹的可能”。接着,麦克阿瑟又于12月3日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对中国进行军事报复的建议。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得知这目情报后,并没有被吓倒。毛泽东轻蔑地说:“杜鲁门和麦克阿瑟的那些话都是吓唬人的,靠战争和原子弹讹泎,其结果只能使美国更加孤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结果正是如此,美国以使用原子弹相威胁和扩大朝鲜战争的政策受到许多国家的斥责。

在第二次战役胜利的形势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从12月31开始发起第三次战役,向“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的防御阵地发起全线攻击,并迅速突破了敌军防线。1951年1月2日,敌军开始全线撤退。中朝军队乘胜追击,1月10日战役结束。此役共歼敌1.9万多人,并将“联合国军”赶至三八线附近。但为避免被敌人引诱南下,陷于不利地位,志愿军适时收兵,主力后撤进行休整,只留少量部队在第一线担负警戒任务。

“联合国军”为挽回颓势和缓和内部矛盾,在经过准备后,于1951年1月25日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动全线进攻。志愿军立即停止休整,同朝鲜人民军一起重新投入了战斗,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的第四次战役。中朝军队采取坚守防御、战役反击等作战方式,血战汉江,在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后,主动撤离汉城,在向北转移中继续抗击敌人。至4月21日战役结束,中朝军队经过87天的艰苦战斗,终于遏制了敌人的进攻。此役共歼敌7.8万多人,给敌人以沉重杀伤,基本上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五次战役,从1951年4月22开始至6月10日结束。此次战役共分三个阶段。从4月22日至29日,我方军队连续作战7天,歼敌2.3万人,迫使敌人撤至汉城、北汉江、眧阳江以南地区。4月30日,战役进入第二阶段,志愿军集中6个军的兵力,于5月16日对敌人发起猛烈进攻,在5天激战中共歼敌1.7万人,敌人被迫退至县里以南地区。5月23日,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志愿军为集结部队进行休整补充,开始主动北撤,在转移中机动歼敌。6月10日,志愿军又回到三八线附近。此役共歼敌8.2万多人,双方转入战略对峙。

以上五次战役的进行,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以南。自此之后,朝鲜战场形成了双方僵持对峙的状态,无论敌军发动多么猛烈的进攻,战线都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作品简介:

国家命运如人的命运,紧要处只有几步。本书选取了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影响中国命运、推动民族复兴进程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以更多的细节讲述,对中华复兴这一历史脉络作了追溯梳理,勾勒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线性轨迹。在故事性叙述的基础上,对各个历史事件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展示和解读,包括对大量解密档案的运用,力求使读者全面了解历史真实,感悟历史规律。

随着十七大的即将召开和央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的热播,探寻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律成为近期图书市场一大热点。本书是“复兴”类书中少有的以全景式故事叙述为主要展开手法的书目,充满细节,可读性强。

本书选取了自近代以来影响中国命运、推动民族复兴进程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展开叙述,清晰勾勒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买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线性轨迹。全书在唯物史观框架内,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选用和整理,对各个历史事件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展示和解读,其中不乏对新闻公报和部分解密历史档案的运用,力求使读者客观全面地了解历史真实,并透过具体事件,感悟历史规律。全书在立论、取材和叙述风格等方面,力争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写历史事件而不沉闷,写政治理论而不枯燥,写哲学思辨而不说教,体现鲜活的时代气息和对实践的参考价值。

作者:洪向华

标签:洪向华政治中国历史历史

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最热门章节:
1第二十八章 民生政治时代来临 二、构建和谐社会2第二十八章 民生政治时代来临 一、全民奔小康3第二十七章 区域隆起 六、解读4第二十七章 区域隆起 五、中部崛起政策出台5第二十七章 区域隆起 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6第二十七章 区域隆起 三、西部大开发7第二十七章 区域隆起 二、经济特区“先走一步”8第二十七章 区域隆起 一、激情“大三线”9第二十六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解读10第二十六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挑战与突破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