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红色11_第一幕 夏至

李敖
政治经济
总共6章(已完结

红色11 精彩片段:

第一幕 夏至

一间平面正方形的囚房,也是立体正方形,因为它很高,高到你不管多高,也伸手碰不到它的房顶,碰不到房顶的惨淡日光灯,也碰不到灯旁那台扩音器兼窃听器。至多碰到外窗的窗台,但被一排铁栏和栏外一排透孔砖双重挡住,碰也白碰,何况又多了一层木框的玻璃窗。不过上有残破的纱窗以防蚊子,算是唯一的残破的人道与关怀。可是从这点人道与关怀望出去的窗外,是一片灰墙与肃杀,纵在晴天的时候,也令人有阴霾之感。

朝外开的囚房大门是厚重的,特色是大把手在外面,大锁也在外面,门里是光秃秃的,摆出的形势是这道门的开关权在外面,在门里的人只有听人关门上锁的份儿。久而久之,被关的会被关出一种习惯,就是外面不上锁他反倒浑身不安,不能睡觉。狄更斯《双城记》中那出狱后的老囚犯就是证明,别以为那是小说情节!

别以为这囚房的对外孔道是门,事实上,用门的时间还不如门旁边的一个洞、一个小洞、靠墙与地交接点上的一个小洞,长方形,约有30×15公分大,每天三顿饭,就从小洞推进来;喝的水,装在五公升的塑胶桶里,也从小洞拖进来;购买日用品、借针线、借指甲刀、寄信、倒垃圾……统统经过小洞;甚至外面寄棉被来,检查后,也卷成一长卷,从小洞一段段塞进。囚房虽有门,却是极难一开的。——门虽设而常关。

门打开朝里望,斑驳的墙壁、破烂的地板是基本配备,迎面先来的是一道低腰的矮墙,墙一边砌在左面高墙上,另一边用活页搭上一片活动门板,形成L形直角。直角框内是水泥地,上有没盖子的马桶和洗脸槽,整个加起来,算是上空浴室、上空洗手间、上空便所,面积约占整间囚房的八分之一。从门口到矮墙间,可席地睡两个人,面积是四分之一。视野转到右边来,与大门成对角线的是地板上三卷铺盖,可睡三个人,与马桶成对角线的则是特殊的画面,一行行平放的书,垫起一块旧门板,上面又压满了书,原来是一个落地的“书桌”,盘踞的空间约占全房的八分之一,也就是可睡一个人的面积,那显然是“特殊人物”的势力范围。

这就是台北景美军法看守所中的第十一号囚房,时间在二十世纪的七○年代,正是中国祸国殃民的独夫蒋介石退守台湾的岁月。中国阴历夏至的上午,阳历的六月下旬。

幕拉开了。囚房内,龙头坐在“书桌”旁,背后垫着卷起的棉被,低头看书。右边角落瘫着史处长,两眼望着房顶发呆,脚上戴着脚镣,表示判了死刑。两人中间坐着余三共,自己跟自己下着围棋。对面门旁边靠墙坐着华老师,也在看书。

史处长:(左右张望,眼露凶光)谁偷吃了我的砂糖,是谁?

余三共:(抬起头来)你叫什么?

史处长:有人偷吃了我的砂糖。

余三共:你怎么证明?你不要血口喷人。

史处长:怎么血口喷人?我有证据,给你们看。我在砂糖上铺一层纸,抓了一只苍蝇放进去,盖好瓶子,谁打开这瓶子,苍蝇就飞了,我刚才一打开,看不到苍蝇了,这就证明有人偷了我的砂糖。

余三共:乖乖,什么时候了,什么地方了,你这个调查局的处长大人,被判了死刑,戴上脚镣了,还在犯老毛病,养线民,现在养不到线民,你居然养了一只线苍蝇,你可真好意思!

史处长:有什么不好意思?偷我东西吃的才不好意思,我有什么不好意思?

余三共:我说不好意思,是说你们这种特务出身的职业病、老毛病,居然为一点砂糖就要发作,这该多不漂亮。大家都落难,就算有人吃你一点糖,又算得了什么?何苦养只苍蝇来证明什么。

作品简介:

《红色11》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国民党专制时期台北某看守所的一间囚房里几个特殊囚犯之间的闲谈故事。国民党专制时期一般案件审理,从上诉到复判最终裁定,大约需要3个月时间,因此全书就选取四天作为四幕的标题: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正好吻合阴历中代表四季轮回的四天。在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只有一个:一个叫龙头的38岁的大作家,一个以思想斗争而获罪的政治犯,一个狱卒囚犯敬服不已的“头”。在戏中,这位龙头与进进出出的同室囚友历数发生在台湾一桩桩骇人听闻的冤狱案,口若悬河引经据典,书生意气痛斥时弊,活脱脱就是李敖自己的化身。

作者:李敖

标签:李敖红色11

红色11》最热门章节:
1后记2第四幕 春分3第三幕 冬至4第二幕 秋分5第一幕 夏至6剧中人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