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毛泽东文集 第五卷_北平问题和平解决的基本原因[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政治经济
总共117章(已完结

毛泽东文集 第五卷 精彩片段:

北平问题和平解决的基本原因[1]

北平问题和平解决的基本原因[1]

(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

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对于北平的和平解决采取什么态度,是值得注意的。国民党中央社于一月二十二日发表傅作义[2]将军的文告,该文告称北平的和平解决,是为了“迅速缩短战争,获致人民公议的和平,保全工业商业基础与文物古迹,使国家元气不再受损伤,以期促成全国彻底和平之早日实现”。一月二十七日中央社又发表南京政府国防部的文告称:“华北方面,为了缩短战争,获致和平,借以保全北平故都基础与文物古迹,傅总司令作义曾于二十二日发表文告,宣布自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起休战。平市国军大部当即遵从总部指示,先后撤离市区,开入指定地点。共军已有少部开进市区。绥远[3]、大同两地亦将实施休战。”

战败了,一切希望都没有了,比较好的一条出路,是军队离城改编,让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和平地接收城防和市政,这是北平问题和平解决的基本原因。为什么天津不肯这样做呢?难道天津的“工业商业基础与文物古迹”不应当保全吗?难道天津的“国家元气”应当受损伤吗?为什么一月二十二日应当“促成全国彻底和平之早日实现”,而在一月十三日就不应当,而令天津的和平解决不能实现呢?基本的原因是傅作义将军还想打一打。天津打败了,二十九个钟头内十几万人解除武装,陈长捷、林伟俦、杜建时[4]等一齐被俘,北平孤立了,毫无希望了,决心走第二条路,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可能性从此产生。人民解放军十五日攻克天津,十六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5]三位将军即和傅作义将军的代表邓宝珊[6]将军、周北峰[7]将军成立了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基本协议,往后数日又成立了细节方面的许多协议。周北峰将军是在一月八日由张东荪[8]教授引导出城和林彪将军等谈过一次的,这回出城是第二次。和平地解决北平问题的基本原因是人民解放军的强大与胜利,难道还不明显吗?

北平人民,包括劳动人民、资产阶级及绅士们在内,一齐渴望和平解决,又是一个原因。一月十九日北平人民的十一个代表出城和人民解放军公开接洽,他们听了人民解放军方面的宽大处理政策,甚为满意。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军军部招待了代表们,举行了畅谈和欢宴。代表们中的一个是前北平市长何思源,他是过去山东国民党省政府的主席,坚决反对过人民解放军,当北平市长时也是坚决压迫人民的,他是国民党系北方派的干员之一。不管他过去做得怎么坏,这一次总算做对了。又一个代表是吕复,他是国民党法统内的立法委员。又一个代表是北平古物保管机关的康同璧女士。其余是官办的民众团体的代表。他们就是二十二日傅作义将军文告中所说“获致人民公议的和平”那一句话中所谓“人民公议”的表现。不管这一切,他们总算是代表了真正的民意,这和过去大半个月内国民党CC系[9]在南方各省策动官方的参议会、商会、工会等起劲地叫嚣的所谓“和平攻势”,是截然不同的,人们切不可将这二者混为一谈。最近南京、上海、武汉开始酝酿的局部和平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及绅士们策动的,应属于何思源、吕复、康同璧这一类,因而被CC系死硬派战争罪犯潘公展[10]所反对。

北平和平解决的又一个原因,是近二十万的国民党军队除少数几个死硬分子外,从兵士们到将军们,一概不愿打了。天津失守后的傅作义将军代表了这种情绪,下了出城改编的决心。不管傅作义过去如何反动透顶,华北人民如何恨之入骨,这件事总算是做得对的。只要他以后向有利于人民事业的方面走,愿意向人民低头,在军队改编问题上予以协助,不起阻碍作用,而不再企图高踞在人民头上压迫人民,人民解放军就有理由向人民说明,赦免他的战犯罪,并给他以新的出路。

南京政府为什么也同意这样干呢?这是全国革命高潮和国民党大崩溃的表现。他们不得不同意,就像他们不得不同意以共产党的八个和平条件[11]为谈判基础一样。在全国人民的逼迫下,他们孤立了,他们的二十万军队已经这样做了,他们无法不同意。这一同意是有巨大意义的,全国的问题就有合法(合国民党之法)理由遵循北平的道路去解决,他们丝毫也没有理由反对别地这样做了。尽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死硬派还在准备“抵抗到底”,但是他们将被完全地彻底地孤立起来,他们的反动政策会被人民的革命浪潮迅速地打得粉碎。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述评。在一九四九年二月三日《人民日报》发表。

[2]傅作义,原任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与人民解放军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后,率二十余万守军撤出北平市区接受改编。一月三十一日,北平和平解放。

[3]绥远,即绥远省,见本卷第82页注[6]。

[4]陈长捷(一九○五——一九八○),福建闽侯人,原任国民党军津塘防区副司令兼天津警备区司令部司令官。林伟俦,一九○四年生,广东台南人,原任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区司令部副司令官兼第六十二军军长。杜建时(一九○六——一九八九),天津杨村人,原任国民党政府天津市市长。

作品简介:

《毛泽东文集》共收入毛泽东文稿803篇,是继《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之后的又一部体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综合性多卷本毛泽东著作集,弥补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著作没有选集这个空缺。《文集》的编辑工作历时8年,分3次出齐。《文集》只选内容正确或基本正确的文稿。对手稿和已经公开发表过的讲话、谈话记录稿,编辑工作主要是作史实的核查考订和文字、标点的校订。对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讲话、谈话记录稿,还要花较大的工夫进行文字上的技术性整理。《文集》的注释,大量的是对人物、事件、引语、文件等的注释,还有通过注释介绍与正文内容有联系的毛泽东的思想观点,或通过注释订正不准确的地方。我们广查资料、请教专家、严谨考证,力求把注释作得更完满。

《毛泽东文集》是继《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之后的又一部体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综合性的多卷本毛泽东著作集。这部《文集》的编辑工作从1992年开始,至1999年全部完成,历时8年。《文集》共八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3次陆续出齐。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出版第一、二卷,1996年毛泽东逝世20周年时出版第三、四、五卷,1999年7月1日出版第六、七、八卷。第一至五卷为民主革命时期的著作,第六至八卷为社会主义时期的著作。全部选稿803篇,其中民主革命时期504篇,社会主义时期299篇。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标签: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毛泽东文集 第五卷》最热门章节:
1先以四个纵队夜行晓宿秘密入关2淮海战役的作战部署3再有一年左右时间即可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4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1]5淮海战役第一仗和第二仗的歼敌任务[1]6中原我军占领南阳[1]7东北华北部队准备协力夺取平津地区8东北解放军正举行全线进攻[1]9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1]10给刘少奇的信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