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近乎佛教徒_后记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宗教哲学
总共56章(已完结

近乎佛教徒 精彩片段:

后记

我企图将佛教哲学的核心----四见地,以日常的语言提供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了解。如此一来,我需要在词汇的选择上做艰难的决定。我想很重要的是要了解,至今对梵文及藏文的佛法词汇,尚无真正终究共识的英文译法。在佛教不同的派别中,如上座部、禅宗、密宗等,或甚至在藏传佛教各派中,都有不同的意义和拼音。一个好的例子是Zag Bcas(音 Zagchey,攘卸),在本书中我们译成“情绪”,如同在“一切情绪皆苦”之中。这个词汇的选择令一些人认为太广泛而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并非所有一切情绪都是痛苦。然而,对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不够广泛而不以为然,因为Zagchey比较精确的翻译包含得很广。

秋吉宁玛仁波切(Chokyi Nyima Rinpoche)在他所著作的书《无可摧毁的真理》(Indistructable Truth)中所说,Zagchey一字直接的意义是“与掉落或移转有关”。他又说:

《佛陀的启示》(What Buddha Taught)一书作者Walpola Rahula 把第一法印翻译为“一切有条件的事物皆是苦”。也有人翻译成“一切染污或不净的现象都有三苦之本质”。Rangjung Yeshe 字典给了一个类似的解释“一切会衰坏的皆是苦”。

我们还是可以争论所有这些解释都有太广泛或都不够广泛。要认真的了解许多这些词汇,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及解释。基本上,任何受制于相互依存者就没有自主性,它不以完全自我控制,而这种依赖性就制造了不确定性,而这也就是佛教徒定义痛苦主要的元素之一。因此用英文的痛苦(Suffering)这个字需要很多解释。

然而我还是决定用“一切情绪皆苦”,目的是希望不要让读者向外找寻他们痛苦的原因。它是更个人化的----是我们的心和情绪。

另外,读者需注意的是,在本书中所阐述的四法印是相当大乘倾向的。声闻传统如上座部,可能没有这四法印。他们可能只有三法印。他们的三个就是在这儿的四个。因为这本书是做为一般性解释之用,因此我决定说少不如说多,说一点不如说全部,然后以后就不需要再说了。

作品简介:

了悟无常,便是佛教徒

本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菩萨大悲大愿。

他爽洁而俐落地破除常人对佛教徒的误解:佛教徒等于祥和与非暴力;其实,这并非佛法的核心。对于要成为一位佛教徒,你必须接受佛教的四法印见地: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超越概念。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实证的经验加以分析,体现四见地最精要的部分,对于修行者有什大的助益。有缘读此书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见识到法教的神髓,了悟无常,解脱万千烦恼;原来,佛教徒不只是著僧袍,坐禅,戒荤食与禁欲;而是觉知这四种见地,化解对如幻世事的执着。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翻译:姚仁喜

标签: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近乎佛教徒

近乎佛教徒》最热门章节:
1感谢2后记3结论-74结论-65结论-56结论-47结论-38结论-29结论-110结论
更多『宗教哲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