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聂鲁达爱情诗选_光与阴影并治的爱的共和国

巴勃罗·聂鲁达
诗歌戏曲
总共12章(已完结

聂鲁达爱情诗选 精彩片段:

光与阴影并治的爱的共和国

——聂鲁达《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

陈黎张芬龄

一九九五年上演的电影《邮差》,使拉丁美洲家喻户晓的智利诗人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变得举世皆知。《邮差》故事内容讲述流亡国外的聂鲁达和义大利某小岛上一名邮差之间的动人情谊。这位名叫马利欧的年轻人,受雇为聂鲁达的私人信差,也因此有机会结识诗人,进而走入诗的世界;聂鲁达的诗作以及政治理念,像一根根透明的丝线,穿行于马利欧的生活和思想,从此他的人生有了重大的改变。这部影片不但获得了包括"最佳外语片"在内的多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也唤起了世人对聂鲁达的怀念和兴趣,更掀起了重读聂鲁达的热潮。唱片公司出版的电影原声带里,还特别加进十四首聂鲁达的诗作,请到了史汀、玛丹娜、茱莉亚萝勃玆、安迪贾西亚等著名影歌星来朗诵。这十四首诗中,多半是情诗,透过聆赏,我们重温了聂鲁达情诗里知性和感性的交融,爱之喜悦与现实阴影的追逐,以及美丽与哀愁的对话。

聂鲁达出生于智利中部盛产葡萄的乡村帕拉尔,成长于智利南部的边境小镇泰慕科。童年时期,他最亲密的玩伴是树木、野花、甲虫、鸟、蜘蛛。十岁时,他写出了最早的诗作。二十岁,出版《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这些情诗在当时像流行曲调或谚语般被传颂着。这本情诗集记载了年轻诗人的心路历程,记录了他与女人、与世界接触的经验,也记录了他个人的欲望、激情、寂寞、内在疏离等诸多复杂的情思,有忧伤的回忆,有真情的呐喊,有情感的剖析,有深沉的哀叹。

《邮差》的背景应在一九五二年。陪着四十八岁流亡中的聂鲁达,悠游地中海岛上的那位女士,是后来成为他第三任妻子的玛提尔德.乌鲁齐雅(Matilde Urrutia)。电影原声带里影歌星们念的诗,有三首出自《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作为始末的则是《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中的两首(第27与81)。这本《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是聂鲁达于一九五五至一九五七年间写成,题献给玛提尔德的。

聂鲁达一生总共结婚三次。第一次是一九三Ο年,担任驻巴达维亚领事时,对象是荷兰裔爪哇女子哈根娜(Maria Antonieta Hagenaar)。二十六岁的聂鲁达写了一封家书告知他父亲︰"我觉得她样样完美,我们事事快乐……从今起,你不必担心你的儿子在遥远他乡会觉得孤单,因为我已找到一位将与我白头偕老的伴侣……"这段婚姻只维持到一九三六年。

一九三四年,聂鲁达奉派驻西班牙,在马德里结识大他二十岁的卡丽儿(Deliade Carril),彼此一见钟情。卡丽儿的父亲是阿根廷富有的牧畜者,她曾嫁给一位纨裤子弟,过了一段荒唐糜烂的生活,遇见聂鲁达时已是广识毕卡索、阿拉贡等画家诗人,政治嗅觉敏锐,机灵迷人,好客也好斗的共产党员。她很快成为聂鲁达的导师,母亲兼恋人。主动搬进他的家,鸠占鹊巢,逼退原配。两人至一九四三年始于墨西哥举行了一项不为智利法律所承认的婚礼。

聂鲁达与玛提尔德初遇于一九四六年智利总统大选期间,在森林公园户外音乐会中因友人介绍而认识。聂鲁达几乎忘了这次邂逅,玛提尔德却对之难以忘怀。一九四九年二月聂鲁达开始流亡,经阿根廷至巴黎,莫斯科,波兰,匈牙利。八月至墨西哥,染静脉炎,养病墨西哥期间再遇玛提尔德。她原在圣地牙哥音乐院,后离开前往好几个拉丁美洲国家作巡回演唱,曾在秘鲁拍过一部电影,在布宜诺斯艾瑞斯和墨西哥当电台歌手,最后定居在墨西哥,办了一所音乐学校。辗转重逢的诗人与歌手如是开始了秘密的恋情。为了与诗人在一起,玛提尔德必须躲在暗处,随聂鲁达、卡丽儿夫妇作平行旅行。一九五二年的义大利之旅,让两人恣意地度过了一段愉快时光。在卡布里岛,聂鲁达写作了诗集《船长的诗》,匿名出版于那不勒斯,这是对玛提尔德爱情的告白,但出于对结发多年的第二任妻子卡丽儿的情感考量,迟至一九六三年他才承认是此书作者。

结束流亡的聂鲁达返回智利后,有三处住所︰一在圣地牙哥的林奇街,与卡丽儿同住;一在圣地牙哥的普洛维登西亚(Providencia ),为与玛提尔德的密窝;一在圣地牙哥之北,智利中部太平洋滨的小村落黑岛(Isla Negra)。黑岛本为一未开发之地区,仅有三户人家,一九三九年,聂鲁达在此购了一间简陋的面海的石头房子,大发奇想,称其地为"黑岛",但它既不是岛,颜色也非黑色。他轮流与卡丽儿和玛提尔德同居于此,居然不曾被卡丽儿识破,直到有一天女管家向卡丽儿透露实情,七十岁的卡丽儿遂毅然求去。一九五五年,聂鲁达结束恼人的双重生活,与玛提尔德同住,一直到一九七三年他死为止。他们曾在国外结婚,但直到一九六六年十月才在智利举行婚礼,完成合法手续。

聂鲁达与玛提尔德曲折的爱的旅行,负载着光,也负载着阴影。《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出版于一九五九年,自然是他与玛提尔德爱情的纪录与信物。但比诸古典大师──譬如西班牙葛维铎(Quevedo)、龚果拉(Gongora),义大利佩脱拉克,英国莎士比亚──所作,聂鲁达的十四行诗大多未依循传统骨架。传统十四行诗对韵脚的讲求,格律的设计,强化了十四行诗情感的密度与辩证的张力。聂鲁达的十四行诗则每每松弛如一段散文,结构开放,思绪自然流动,发展。如他在书前献辞所言:"我深知自古以来诗人们早就从各个面向,以优雅出众的品味,为十四行诗营造出像白银、像水晶、像炮火一样的声韵;然而,我十分谦卑地,以木头为质料创作这些十四行诗,赋予它们那不透明的纯粹物质的音响,传送到你耳边……"这些诗是木头的,是质朴的,然而诗人说话的声音却自有一种黏合的力量,将这些诗行结构成完整的有机体──一间间包容诗人广博、游动的情思,"以十四块厚木板"搭盖起来的爱的小屋。

五十多岁的聂鲁达在历经社会及政治沧桑之后,终于在对玛提尔德的爱里找到了歇脚的地方:

亲爱的,我自旅游和忧伤归来

回到你的声音,回到你飞驰于吉他的手,

回到以吻扰乱秋天的火,

作品简介:

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 1904~1973)智利诗人。原名内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生于铁路工人家庭。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法语专业毕业。曾任驻外大使。1945年当选国会议员,同年加入智利共产党,1946年后被迫流亡国外。1952年回国,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

聂鲁达的诗作继承了智利民族诗歌的传统,又借鉴了西班牙民族诗歌的特色。并受到了波特莱尔、韩波等法国现代派诗人的影响,甚而追求惠特曼的自由诗形式。他的早期诗作,如诗集《霞光》(1923)、《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1924)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后,运用隐喻象征手法创作的诗集《地球上的居所》(1933)又带有孤独痛苦情绪。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开始后,他的诗作进入明快、进步而多产的第三创作阶段。著名长诗《西班牙在我心中》(1937)讴歌西班牙人民和国际纵队的英勇战斗,谴责法西斯匪徒的非人暴行,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反法西斯前线广泛流传。收入1950年出版的《诗歌总集》中的组诗《伐木者醒来吧》(1948),以奔放豪迈的笔触赞美被压迫被奴役民族和人民的反抗斗争,通篇用无韵的自由诗体和排比句法激起读者感情上的起伏,成为拉丁美洲文学史上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歌杰作。其著名作品还有诗集《葡萄和风》(1954)、《逃亡者》、《英雄事业的赞歌》等,对拉丁美洲的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聂鲁达于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巴勃罗·聂鲁达

标签:聂鲁达爱情诗选巴勃罗·聂鲁达

聂鲁达爱情诗选》最热门章节:
1献辞:给玛提尔德2聂鲁达散文诗选3光与阴影并治的爱的共和国4夜晚5傍晚6中午7早晨8如此你就听到9爱情的十四行诗选10思念的,纠缠的阴影
更多『诗歌戏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