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南洋华侨史话_第二十章 南洋华侨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第一节 “南侨总会”

巫乐华
科普学习
总共48章(已完结

南洋华侨史话 精彩片段:

第二十章 南洋华侨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火蔓延到中国关内,中国人民开始了神圣的抗日战争。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打响,日本侵略者的魔掌伸向亚洲太平洋地区,侨居在南洋地区的华侨和当地人民,都遭受到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

南洋华侨在反法西斯侵略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第一节 “南侨总会”

抗战爆发,南洋各地华侨纷纷建立抗日救亡团体,筹款赈济祖国伤兵难民。“新加坡、马来亚筹赈会”、“缅甸华侨救灾总会”、“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印尼华侨救济祖国灾民慈善委员会”、“暹罗(泰国)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等救亡团体相继成立。为了将南洋各地的人力物力集中统一起来支持祖国的抗战,1938年夏,印尼华侨领袖庄西言和菲律宾华侨领袖李清泉,联名写信给陈嘉庚,建议成立南洋华侨抗日救亡的最高组织。陈嘉庚完全赞同庄、李二人的主张,并积极主动地领导了筹组工作。1938年10月10日,来自南洋各地的40多个爱国团体的代表共160多人,齐集新加坡华侨中学,宣布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陈嘉庚被选为主席。由于当地政府的限制,不允许华侨公开用“抗战”的名义捐款,只好以“筹赈”为名,募集钱物支援祖国抗战。南侨总会号召南洋华侨:“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南侨总会的诞生,是南洋华侨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在抗日旗帜下的爱国华侨大团结局面已经形成。在南侨总会的领导下,南洋抗日救亡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这类团体已增至700多个。他们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而以募捐的成绩最为突出。仅1938年和1939年两年,南侨总会的各地分会共募得一亿四千多万元,占同期海外华侨捐款总数的70%,汇回祖国及时支援了抗战的需要。

当时的口号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陈嘉庚从“新加坡筹赈会”成立之日起,即带头每月认捐2000元,直到抗战胜利为止,同时,带头购买救国公债10万元。李清泉购买救国公债40万元,他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家属将遗产的一部分共10万美元赠给中国政府,作为抚养难童之用。出钱出力的不仅有富裕的华侨领袖,而且遍及各个阶层,包括店员、工人、教师,他们节衣缩食捐献,涌现了一些十分动人的事例。印尼坤甸市华侨马细旦是一个残疾人,以手代步,靠行乞度日。抗战爆发后,基于民族感和爱国心,他在市中心区,“乞钱为祖国难民请命”,在两天的时间里,筹得荷币40盾,如数捐助祖国抗战。马来亚山打根华侨郑潮炯,以小贩为业,曾七次沿门义卖瓜子筹款。1940年初,得知自己的父亲在家乡被日机炸死,他悲愤交加,把亲生的小儿子卖了80元作为捐款交出。他接着放弃小贩生涯,奔走各地,共募集了2800多元抗日捐款。印尼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华侨刘长英的儿子在空战中为国献身。祖国政府向他颁发抚恤金一万元。刘长英将它全部捐赠祖国,作抗战军费。

南洋华侨不仅捐款,也积极捐赠抗战所需衣物。南侨总会捐献各种汽车200辆,菲律宾华侨在世界各地献机救国运动中,集资捐赠飞机15架,命名为“菲律宾华侨飞机队”。

陈嘉庚领导下的南侨总会在支援祖国抗战中的功绩,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作品简介:

中国人移居南洋,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这些来自文明古国的和平移民,给南洋带去了先进的技艺、勤俭的美德,并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作为居住在海外的华夏子孙,他们又在与祖国荣辱与共。

作者:巫乐华

标签:巫乐华南洋华侨史话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史地专题

南洋华侨史话》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辅文图片2第二十一章 历史的新页3第二十章 南洋华侨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第四节 九名中国外交官被害4第二十章 南洋华侨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第三节 “三年零八个月”5第二十章 南洋华侨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第二节 回国参战6第二十章 南洋华侨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第一节 “南侨总会”7第十九章 侨团、侨校、侨报 第三节 侨报侨刊8第十九章 侨团、侨校、侨报 第二节 侨校遍布9第十九章 侨团、侨校、侨报 第一节 侨团林立10第十八章 晚清时期中国驻新加坡的领事 第二节 左秉隆和黄遵宪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