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古代杂技_第五章 明清民间杂技的发展 第六节 禽戏

刘荫柏
科普学习
总共39章(已完结

中国古代杂技 精彩片段:

第五章 明清民间杂技的发展

第六节 禽戏

清代的民间艺人,为了谋生,出奇引人,比较喜欢弄猴戏、狗戏。弄猴在前面章节中已有论述,不再赘说。弄狗的历史也很久远,在战国时已流行,《战国策·齐策》中记载,山东临淄一带人喜欢“斗鸡走狗”。在《清稗类钞》中辑录有“韩七弄猴”、“犬能读书”、“鼠戏”、“金鱼排队”、“蛙戏”、“排蚁成阵”等杂技内容,由此可以想见清代民间的禽戏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比起宋元时代的禽戏有了新的发展,最为惊人的是清代还出现了一个新的极危险的项目驯虎技。清代康熙年间李声振在《百戏竹枝词》中《跳大虫》云:

电视眈眈啸怒风,爪牙磨砺势还雄。老兵不少韩擒虎,白梃鸣金跳大虫。

李声振还自注云:“俗名虎为大虫,生致而驯柙〔xia侠〕之。有健儿韩姓,能以棒触,使跳舞,且鸣金助威焉。”在这首诗与注释中,记载了清代驯虎表演的简况。有位姓韩的壮士,手执着杆棒,在铜锣的节奏声中,指挥老虎当众旋舞。清代诗人黄仲则在《圈虎行》中记载驯虎事更详,而且驯虎者还有几手绝活,尤其令人为之心悸:

虎舌舐人如舐彀〔kan看〕,忽按虎脊叱使行,虎便逡巡绕栏走。翻身踞地蹴冻尘,浑身抖开花锦茵,盘回舞势学胡旋,似张虎威实媚人。少焉仰卧若佯死,投之以肉霍然起,观者一笑争醵〔ju具〕钱。

黄仲则笔下的这位驯虎者,能将威猛无比的山中之王驯化成“依人虎任人颐使”的程度,甚至惊险到将自己的手、头先后伸入虎口之中,虎用舌头亲热地舐人,温顺如猫。这样高超的驯虎技能,就是在今日也罕见。

作品简介:

杂技艺术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杂技在汉代被称为“百戏”,隋唐时叫作“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和杂剧,才称为杂技。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杂技的各种表演形式了,如角抵戏、掷投刀剑、走绳索、爬高竿等表演。隋炀帝时设立太常寺,专门教授杂技技艺。到了宋代,杂技表演已有40多个节目,那时,有人能表演挑一担水在绳索上行走的绝技。可见,当时的杂技艺术水平之高。

作者:刘荫柏

标签:刘荫柏中国古代杂技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文艺专题

中国古代杂技》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辅文图片2第五章 明清民间杂技的发展 第十节 从《神仙戏术》至《鹅幻汇编》3第五章 明清民间杂技的发展 第九节 戏曲中的杂技艺术4第五章 明清民间杂技的发展 第八节 冰嬉5第五章 明清民间杂技的发展 第七节 蹬技6第五章 明清民间杂技的发展 第六节 禽戏7第五章 明清民间杂技的发展 第五节 口技8第五章 明清民间杂技的发展 第四节 耍坛子、耍花盘9第五章 明清民间杂技的发展 第三节 舞流星、皮条10第五章 明清民间杂技的发展 第二节 明清之际行香走会杂技表演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