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_第十六章 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历法 第四节 彝历

陈久金杨怡
科普学习
总共66章(已完结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精彩片段:

第十六章 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历法

第四节 彝历

现在的彝历平年有12个月,闰年有13个月,属于阴阳历,置闰法也与汉历没有区别,但它以十二生肖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的实地调查,发现在彝族地区曾经普遍使用过一年分为10个阳历月的纯太阳历,并获得了几部用彝文写成的专著,其中出于滇南弥勒县的《天文历法史》誊抄于1895年,记叙了远古的彝族首领创立十月历的经过。研究表明,彝族十月历非常古老,现已证实它与《夏小正》同出一源。彝族自古以来一直使用十月历,直到明清改土归流以后才改用农历,但某些偏僻地区甚至到1949年仍在使用这种历法。

古彝历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共360天。以十二生肖循环纪日,即每月有三个生肖周,每年有36个生肖周。余下的五天或六天单独作为过年日。古彝历一年有两个新年,大年称为星回节,大致在汉历的十二月份;小年叫火把节,大致在汉历的六月份,大年与小年固定相差185天,整整半年。无大小月之分。整齐划一,是古彝历的重要特征。

在彝族古籍中,还记载了一年中日月行星的出没方位和日月食规律。彝族对星空的划分基本上按照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命名过的星有148颗。在彝语支的纳西族地区还流行着奇特的二十八宿二十七宿轮流纪日的制度,即28天为大月,27天为小月,循环交替。彝族地区稍有不同,以两个27天接一个28天作循环周期,平均月长27.33日,从天文学的角度看,这个月长相当于一个恒星月。恒星月纪日制度虽然在其他民族中不曾听说过,但在彝族和纳西族中的影响非常大。这种纪日制度一般仅用于宗教祭祀或占卜吉凶。至于恒星月纪日的起源和流传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品简介:

日的概念,来自昼夜交替,但要计算更长的时间,仅用日是不够的。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发现,作物的枯萎,侯鸟的南去北归,无不与气候的凉暖变换紧密联系,这个周期大约有365天多,于是就以含有收获之意的年字来表示这一时间单位。

作者:陈久金 杨怡

标签: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科技专题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辅文图片2第十七章 中国和欧洲古代天文学的异同3第十六章 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历法 第六节 其他少数民族历法4第十六章 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历法 第五节 苗历5第十六章 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历法 第四节 彝历6第十六章 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历法 第三节 傣历7第十六章 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历法 第二节 回历8第十六章 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历法 第一节 藏历9第十五章 朴素的宇宙学说 第四节 天地形成与宇宙轮回10第十五章 朴素的宇宙学说 第三节 宣夜说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