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百团大战·利剑划破囚笼_一二 日731撒鼠疫菌,彭德怀上倔劲,蒋贺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统 蒋介石电贺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统

付杰付明喜
纪实报告
总共35章(已完结

百团大战·利剑划破囚笼 精彩片段:

一二 日731撒鼠疫菌,彭德怀上倔劲,蒋贺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统

蒋介石电贺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统

这一天(1940年11月5日),罗斯福连续第三次当选为美国总统,蒋介石忙不迭地发出了贺电。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父亲詹姆斯·罗斯福是一个百万富翁。母亲萨拉·德拉诺比父亲小26岁。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罗斯福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四届总统的人,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七周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

1940年9月27日,日、德、意三国缔结同盟条约,承诺互相“承认并尊重”在欧洲和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保证“缔约国中之一受到目前不在欧洲战争中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这样,东西方的三个法西斯侵略国家为谋求世界霸权正式建立了军事同盟。这个法西斯军事阵营的成立,是全世界人民的灾难。可是,蒋介石对此却感到高兴。他说:“德、意、倭三国同盟,果已实现,此在抗战与国际形势上于我实求之不得者,抗战必胜之局已定矣!”这一判断的确是对的,是有战略眼光的。

蒋介石当时向各战区将领宣示了一份手令,认为《柏林协定》是“抗战最后胜利惟一的转机”,“只有等候国际局势的转变,期待美、英、苏的合作,造成最后胜利”。蒋介石这种“保全实力,坐视成败”的消极抗战思想极大地瓦解了国民党军队的斗志。

1940年11月,罗斯福以民主党候选人,第三次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这可是史无前例的事情,自从美国的国父华盛顿坚决不当第三任总统后,只能连任两届总统已经成为美国历史的惯例,而罗斯福却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创造了新的历史。

1940年9月28日,即在日、德、意三国缔结同盟条约的第二天,罗斯福召集国务卿和军方首脑会商。与会者认为,三国同盟是针对美国的枪,但“这杆枪没有上子弹”,日本已被中日战争拖得疲惫不堪,它要与美国的海、空军力量作战是太不自量力了。罗斯福和他的顾问一致同意,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来自欧洲,西方文明的主要敌人是希特勒,美国的全球战略是,“大西洋第一,欧洲第一”;另一方面,美国对太平洋的威胁也不让步,因此,美国的东亚政策应是:既不允许日本的进一步扩张,又尽量避免与之发生正面冲突。根据这一方针,美国政策中援助中国和制裁日本的倾向进一步增强,但这种援助与制裁又以不导致对日战争为限。用赫尔的话说,要让日本意识到,“美国在太平洋上是强大的,并在不断增强”,还不能让日本得到美国不会使用武力的印象;又要保持克制,避免与日本闹翻。美国不想表现出对三国盟约的过分注重,赫尔在条约宣布的当天经总统同意发表声明,轻描淡写地说,美国认为三国盟约“没有对几年来业已存在的形势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美国政府早已知道要签订这样的条约,早已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三国盟约的订立使法西斯国家与民主国家双方阵线更趋明朗,这显然是国际形势朝着有利于中国抗日的方向的一种发展。中国驻英大使郭泰祺欣喜地认为,“今日本已正式加入轴心,中、英、美之共同立场利益,均益明显……抗战以来,国际情势之好转未有如今日者。”

胡适在10月12日致蒋介石、孔祥熙的一份长电中指出,三年来他“苦撑待变”。所特别希望的是“太平洋海战与日本海军之毁灭”,这一个月来的事态发展,“使人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感”,“世界大势已极分明”。

国民政府不失时机地展开了外交攻势,试图以中、美、英三国结盟来对抗日本。10月14、16日,蒋介石两次接见英国大使卡尔,严厉批评“英、美素以半殖民地国家估计中国,且以为中国自卫尚无充实力量”,他要求英、美改变这种态度。关于具体的军事合作问题,他指出,“专恃英、美海、空军以求远东之长治久安,实感不足,必须有陆军之协助”,日本南下太平洋的可能性比进攻云南更大,日本进攻云南,英国可以新加坡的空军助华,日本如进攻新加坡,中国将以陆军截击日军后路。蒋介石还要卡尔把这些话转达给美国大使詹森,卡尔表示,“英国国策今已改变,目前形势已使讨论中英两国合作问题,定可得有效之结果。”

10月18日,蒋介石约见詹森,他的态度比对卡尔和蔼多了。蒋要求美国在3个月内提供500架飞机,并派遣志愿人员不定期来华助战,并称“此实美国惟一替代对日作战之方策”。他还要求美国以后对华贷款“能化零为整,一次贷我以巨款”,并保证,“在中、英、美之合作中,我人当随美国之领导”。

美国对国民政府的结盟提议和要求并不热心。10月24日,赫尔指示詹森口头答复蒋介石说,美国在过去几年中已经给了中国种种援助,1937年7月以来,中国从美国购买飞机279架,合2200万美元,还有大量飞机正准备运华;新的对华贷款正在积极考虑之中。关于日本南进问题,赫尔认为“这还不是迫在眉睫的危险”;谈到中、英、美三国合作问题,赫尔表示,“美国的传统政策是避免加入任何同盟,除非是在战争之中”,但他保证,美国在远东问题上,在保卫美国利益的同时,将不损害中国利益。

尽管美国拒绝与中、英结盟,蒋介石却不甘罢休。11月上旬,他进一步拟订了三国合作的大致方案。这种合作的原则是:坚持《九国公约》、门户开放与维护中国主权、领土、行政完整之原则,反对日本的“大东亚新秩序论”,强调中国的独立自由是远东和平与太平洋的秩序的基础。具体做法是:中、英、美三国(或英、美两国)就上述原则发表共同宣言;中英结盟,要求美国参加,或与美国达成君子协定而不形诸文字;英、美两国向中国提供2至3亿美元贷款;美国每年售给中国战斗机500至1000架,两国并向中国提供其他武器;两国派军事、经济、交通代表来华;两国或其中之一与日本开战,中国陆、空军予以援助,等等。

蒋介石让宋子文、胡适、郭泰祺在美、英两国积极活动,推动三国结盟,他自己则分别向两国驻华大使提出该方案。他在11月9日接见詹森时特别补充说,战后中国将致力于建设一支海军,为此需要英、美帮助,中国将与两国分别订立协定,使英、美海军可以在10至20年内使用从日本手中收复的港口。

作品简介:

这是抗日战争中足以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对抗战做出的卓越贡献之一。《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百团大战》着重从中国抗战最艰难时期的大背景——1940年的中日对峙态势、国际局势特点和中国国内形势出发,来进一步凸显百团大战的意义。

正面战场四次会战的失利,令中国民众抗日士气受挫,国民党军队中弥漫着失败情绪,汉奸们更是粉墨登场建立南京伪政权,日本准备在中国战场调兵南进之前实行“囚笼”政策,重点重击敌后抗日力量,对蒋介石又拉又打,英国为集中对付法西斯德国,掐断了中国当时惟一的一条外援线滇缅公路;由于看到抗战胜利的可能性大增,蒋介石认为日本迟早必败而又动起反共的老念头……在这种形势下,百团大战打破了“囚笼”,鼓舞了士气,表达了决心,也击退了国民党的反共企图。百团大战就像一把剑,划破了日军的“囚笼”,也划破了笼罩在中国抗日军民头上的阴霾。

作者:付杰 付明喜

标签:付杰付明喜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纪实文学

百团大战·利剑划破囚笼》最热门章节:
1余绪2一六 八路军总部报告百团大战战绩,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 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3一六 八路军总部报告百团大战战绩,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 八路军总部报告百团大战战绩4一五 百团大战结束,《黄河以南剿灭共军作战计划》出炉 《黄河以南剿灭共军作战计划》出炉5一五 百团大战结束,《黄河以南剿灭共军作战计划》出炉 百团大战结束,秘而不宣6一四 八路军揭露日军“三光”政策,汪精卫粉墨登场 汪精卫粉墨登场及日汪基本关系条约7一四 八路军揭露日军“三光”政策,汪精卫粉墨登场 八路军揭露日军在华北的“三光”政策8一三 日本通过《中国事变处理纲要》,毛泽东坚决回击蒋介石 毛泽东指示,坚决回击蒋介石9一三 日本通过《中国事变处理纲要》,毛泽东坚决回击蒋介石 日本御前会议通过《中国事变处理纲要》10一二 日731撒鼠疫菌,彭德怀上倔劲,蒋贺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统 蒋介石电贺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统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