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技术元素_第五章 未来 当纸质书消亡的时候

凯文·凯利
社会心理
总共91章(已完结

技术元素 精彩片段:

第五章 未来

当纸质书消亡的时候

纸质书正在日趋消亡。

生物学家们有一种“模式标本”的观念。每个生物物种都会有很多个体,每个个体都会有一些差异。举例来说,在美国有数百万只知更鸟,每一只都表现出“美洲旅鸫(Turdus migratorlus)”这个物种的共性。但是当我们看到另外一只鸟,要如何才能科学地描述说它是“有点像知更鸟”或者判断它“就是一只知更鸟”呢?我们应该拿数百万只知更鸟里面哪一只作为参照来进行比较呢?

生物学家的解决方式是,主观指定一个从自然界里发现的个体,并认定它对于整个物钟来说是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这就是所谓原型,也就是“模式标本”。被挑选出来这个个体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事实上,这正是关键所在:

这个样本应该是典型的。但一旦选择了这个普通而典型的样本,它就成了用来参照和比较的权威范例。植物界和动物界的每个物种都有实体的标本,保存在某处的博物馆之中。

对于书籍和其他媒体上的产品现在也将会有自己的“模式标本”资料库。备份了互联网(没错,是整个互联网!)的人,也就是那个和谷歌竞争也正在把所有书籍扫描成数字文件的人,他最近开始担心一件事情,这些所有被数字化了的书籍缺少实体的存档。这个人叫布鲁斯特·卡尔(Brewster Kahle),他是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这个网站的创始人。布鲁斯特留意到,谷歌、亚马逊和其他正在扫描书籍的国家,他们都会把一些非珍藏的书籍拆开来扫描,有些书扫描完就被丢弃了。他觉得这种破坏,对于文化来说非常危险。

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

纸质书籍数量庞大、价格低廉、随处可见。无论是在机场、杂货店、图书馆、书店,还是在千家万户的书架上。这样的状况最多持续到本世纪末。所以作为一个纸质书爱好者,现在是黄金时期。但是很快,纸质书的生产基本上就会停止,家中的藏书将会变少,甚至地方图书馆也将不再继续存放书籍,尤其是畅销书。那些珍藏本的书籍会被存放在少数几个珍藏本图书馆里。总的来说那些普通的纸质书籍,一般不会再被存档。这些现在看来还难以置信,但是过不了几代,对大多数人来说,想看到一本纸质书,就像亲眼看到狮子一样是件稀罕事。

布鲁斯特决定,他应该为他们扫描的每一本都保存一个纸质版本,这样的话,世界上的某处至少还有一个纸制版本可以代表数以万计的数字复制品。这本随机找到的书将被悉心保护起来,并且成为这部作品的“模式标本”。有人要是对数字版本有所疑问,至少还有一个纸质版本在某处妥善的保存着。

五个纸箱堆在一个货盘上,并且用塑料包裹起来,这样的话一个集装箱可以存放四万册书籍。这些集装箱现在被放在一个金属仓库里,它位于加州里士满火车铁轨附近的一条工业街上。在这座毫不起眼的建筑里,布鲁斯特打算收藏一千万册图书,这相当于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馆藏。集装箱堆了两层,湿度控制在30%,并有三层防水保护(塑料、钢化集装箱、钢制封顶),即使短时间内不去管它,仍然能够保持干燥。

他收藏的不仅仅是纸质书籍。书籍的电子版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有形的。所以互联网档案馆也在这些集装箱里存放磁带(早期数字扫描的版本)以及硬盘(现在的扫描),并且还空出了一些地方,来存放将来会出现的新介质。一定会有新的介质出现,布鲁斯特说:“当他们制作书籍的微缩胶卷时,就以为再也不用重新扫描了。后来他们用300dpi的精度对书籍进行扫描,也以为再也不用重新扫描了。我们现在知道总有一天这些书还是要被重新扫描的,而书就在这里的纸盒中等待着。”

任何数字形式的东西,最终必定要用实体方式保存下来。这个想法包含着意味深长的真理,但是还没有被更多人所理解。布鲁斯特在项目摘要中写道:

随着互联网档案馆将藏书数字化,并将之存入电脑磁盘,我们渐渐发现,数字版本与纸质书籍的共性日益凸显。电脑硬盘能够存储数字化的数据资料,但它仍然是一种物质实体。这样的话,磁盘过了3到5年的使用寿命之后,我们也将它们保存归档。同样,我们也保存微缩胶卷,这是上一代人的存储媒介。因此,硬盘设备不过是另一种信息存储的介质罢了。这一联系告诉我们,在数字时代,实体存档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这个系统的初衷不是为一本一本来检索书籍,而一组一组来检索,比如说,一整个货盘的书。但是他们被存储是因为总有一天有人会需要用到它们。这个多层系统的规格如下:

作品简介:

我会将我不成熟的想法、笔记、内心争论、草稿以及对其他文章的回应都写在《技术元素》中,这样我就能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KK

“技术元素”(technium)是凯文·凯利专门创造出来的词语。“技术元素不仅仅包括一些具象的技术(例如汽车、雷达和计算机等),它还包括文化、 法律、社会机构和所有的智能创造物。”简而言之,技术元素就是从人的意识中涌现出来的一切。KK把这种科技的延伸面看成一个能产生自我动 力的整体。

本书继承了《失控》和《新经济的新规则》的思考体系,谈到了文明进化、数字出版、免费经济、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化生活等热议的话题。而更深层次的是,KK希望借此讨论:技术元素的本质是什么?人类应该拥抱还是拒绝它?人类对它本身的未来发展究竟有多少把握?KK把对这些疑惑的理解都写在了《技术元素》里。相比于KK之前的著作,本书将更通俗易懂,文章中涉及到的领域、所举的事例都更贴近当下人们的生活体验。而阅读这样一本书,将能最贴近地了解到KK在思考什么。

作者:凯文·凯利

翻译:张行舟余倩周峰管策金鑫曾丹阳李远袁璐

标签:凯文·凯利技术元素科技技术商业互联网

技术元素》最热门章节:
1第五章 未来 预言现在——《连线》杂志创刊五年引文集锦2第五章 未来 线性与指数的交叉3第五章 未来 实用图书馆4第五章 未来 当纸质书消亡的时候5第五章 未来 永恒之书6第五章 未来 麦克卢汉诞辰100年7第五章 未来 潜意识材料的收藏8第五章 未来 缺失的不远的未来9第五章 未来 梅斯-加罗点――奇点“临近”10第五章 未来 绑定在此刻的不确定性
更多『社会心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