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必然_第6章 共享 Sharing

凯文·凯利
社会心理
总共14章(已完结

必然 精彩片段:

第6章 共享 Sharing

比尔·盖茨曾经嘲笑过那些免费软件的倡导者,并给这些倡导者冠上一个资本家所能想出的最恶毒的绰号。他说,那些要求软件免费的人们是“当下的共产主义者”,他们是一股致力于摧毁垄断的邪恶势力——而正是对垄断的追求支撑起了美国梦。盖茨的言论有几点错误,其中一点就是,免费开源软件的爱好者更有可能是政治自由主义者,而非共产主义的左倾分子。不过他的指责也并非全错:当一场席卷全球的浪潮将每个个体无时无刻地连接起来时,一种社会主义的改良技术版正在悄然兴起。

数字文化中的公有部分体现在更为深层和广泛的方面。维基百科仅是这一新兴集体主义中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事实上,所有类型的维基都是集体主义的体现。维基是指通过协作而产生的文档集合,任何人都能方便地创建、增删或修改其中的文字内容。各式各样的维基引擎运行在不同的平台和操作系统上。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在1994年首次发明了协作式的网页,如今他追踪记录着将近150个维基引擎,而每个引擎都支持着数量众多的网站。“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这种利于共享的版权许可协议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它鼓励人们准许他人合法地使用和改进自己的图像、文本或音乐,而无需额外许可。换句话说,内容的共享和摘取是新的默认模式。

2015年采用知识共享的实例已达10亿之多。像 Tor 一样的文件共享网站比比皆是,凡是可以被复制的文件几乎都可以在这些网站上找到。这些网站使得我们向协作互助又迈进了一步,因为你可以利用一些已经被创造出的东西十分方便地开始你自己的创作。类似 Digg、StumbleUpon、Reddit、Pinterest 以及 Tumblr 这样的社交评论网站使得数以亿计的普通人可以到专家和朋友资源库那里查找照片、图画、新事物和新创意。然后大家一起对这些材料分级、评判、共享、转发、注解,并将这些材料重组到自己的数据流或资源库里。这些网站就像协同过滤器,将当下最好的内容推荐给读者。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家新的创业公司骄傲地宣称他们找到了一个新的管理社区的方式。所有这些发展都预示着我们在稳步迈向一种网络世界所特有的、数字化的“社会主义”。

我们并不是在讨论祖父辈的社会主义政治体系。事实上,这种新的社会主义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场运动。它并非阶级斗争,也不是反美主义。恰恰相反,数字社会主义可能正是美国的最新创新。老套的社会主义是政权工具,而数字社会主义则是一种与政权无关的社会主义。这种新型的社会主义运行在文化和经济领域,而非政府层面——至少目前如此。

盖茨曾用以抹黑共享软件(如 Linux 和 Apache)开创者的老套共产主义诞生于一个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时代。彼时,工业流程过于强调上层管理,地域边界被强行划分。这些自上个世纪之初就存在的制约条件催生了一种集体所有制,试图通过由少数拥有无上权威的专家所精心制定的5年规划来代替一个混乱且无效的自由市场经济。毫不夸张地说,这种类型的政府管理系统已经失败了。工业时代诞生的这种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无法保持快速的适应力和持续的创新力,也不具备民主自由市场所能提供的自发动力。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中央集权的共产主义政体已成明日黄花。新兴的数字社会主义不同于老式的社会主义,它借助网络通信技术运行在没有边界的互联网上,催生了贯穿全球一体化经济的无形服务。它旨在提升个人的自主性,反对中央集权。它是去中心化的极致表现。

我们聚集在集体空间而非集体农场里;我们通过桌面工厂而非国有工厂与虚拟的合作社相连接;我们共享脚本和应用程序接口而非锄头与铁铲。我们没有高高在上的政治局,但却有未曾谋面的社群领袖,对于社区管理来说,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事情做成。我们没有举国体制,但却有大众协同机制。我们不实行免费的政府配给和补贴,但却提供免费的商品和服务。

我必须承认,“社会主义”这个词会使很多读者感到不适。它背负着巨大的文化包袱,与之类似的词语也有着同样的处境,譬如“公有的”、“公有制的”和“集体的”。而我之所以用“社会主义”这个词,是因为从技术角度看,它最能恰如其分地指代那些依靠社交互动来发挥其作用的技术。“社会化媒体”(即社交媒体)之所以被称为“社会化的”也是基于同样原因:它是一种社会化活动。宽泛地说,社会化活动是网站和移动应用在处理来自于庞大的消费者(或称为参与者/用户/受众)网络的输入时所产生的。当然,将形形色色的组织都置于这样一个带有煽动性的头衔下还是存在很大风险的。但在共享这一领域里没有什么未被污染的词汇可供使用,所以我们不妨重新定义这组最为直接的词汇:社会的、社会化活动、社会化媒体、社会主义。当众多拥有生产工具的人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共享他们的产品,不计较劳务报酬,乐于让他人免费享用其成果时,新社会主义的叫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两类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就是共享这个动词。事实上,一些未来学家已经将这种新型社会主义在经济层面的体现命名为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因为在这一层面最基本的通行规则就是共享。

20世纪90年代末期,活动家、布道者、老牌的嬉皮士约翰·佩里·巴洛(John Perry Barlow)曾以略带戏谑的口吻将这一潜在趋势称为“网络共产主义”(dot-communism)。他将网络共产主义定义为“由具有完全自由意志的个体所组成的劳动力”,也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没有货币的物物交易经济体;在那里没有财产所有权的概念,政治体制由技术架构来决定。他关于虚拟货币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推特和脸谱网上发布的内容都是由无需支付报酬的参与者创建的,也就是像你一样的观众。巴洛关于所有权消亡的观点也是正确的,正如前面章节已经说明过的,我们可以看到 Netflix 和 Spotify 这样的共享式经济服务正在让用户摆脱占有物品的观念。但是用社会主义这个词来指代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有其不恰当的一面:它并非一种强调意识形态的“主义”,也不会要求人们对其具备坚定的信念。它更像是一种态度、一类技术、一些工具,可以推进协作、共享、聚合、协调、灵活机构以及其他各种各样新兴的社会合作形式。它是前沿,也是创新的沃土。

媒体理论家克莱·舍基(Clay Shirky)在其2008年出版的《未来是湿的》(Here Comes Everybody)一书中提出了一套划分新兴社会组织形式的架构。随着人们协同程度的增加,群体从只需最低程度协同的共享起步,而后进步到合作,再然后是协作,最终则达到集体主义。每一步发展都需要进一步的协同。只要纵览一下我们的在线领土就会发现大量的相关证据。

分享

在线公众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共享意愿。在脸谱网、Flickr、Instagram以及其他类似网站上贴出的个人照片数量每天都有18亿之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用数码相机拍的绝大多数照片都会以某种方式进行分享。在网络上分享的还有状态更新、位置标注、不成熟的想法。还有就是YouTube上提供的数十亿个视频,同人小说网站上贴出的数百万篇粉丝创作的故事。分享组织的名单几乎是无法穷尽的:比如专门分享评论的Yelp,专门共享地理位置的FourSquare,专门分享图片剪贴的Pinterest。分享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

分享是数字社会主义中最温和的表现形式,但这样一个动词却是所有高级水平的群体活动的基础。它也是整个网络世界的基本构成成分。

合作

作品简介:

凯文·凯利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有着深刻的见解。20年前,他的《失控》一书,便已预见了当下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经济热点概念,如: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网络社区、大众智慧、迭代等。此次,凯文·凯利在新书《必然》中,提到了未来20年的12种必然趋势。

作者:凯文·凯利

翻译:周峰董理金阳

标签:凯文·凯利科技科技经济互联网

必然》最热门章节:
1致谢2第12章 开始 Beginning3第11章 提问 Questioning4第10章 追踪 Tracking5第9章 互动 Interacting6第8章 重混 Remixing7第7章 过滤 Filtering8第6章 共享 Sharing9第5章 使用 Accessing10第4章 屏读 Screening
更多『社会心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