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食有鱼_鱼头滋味 岩板头

古清生
随笔杂谈
总共46章(已完结

食有鱼 精彩片段:

鱼头滋味

岩板头

大约是2004年那次进神农架,品尝到了岩板头。岩板头“的”岩字,差不多鄂西北都读成“挨打”的“挨”字的音,此音有双意,一意为岩,就是岩石,一意为笨拙。岩板头的长相与鲶鱼完全一样,却是长不大,最大个的岩板头也只能长到25公分长,这是我见到的。

神农架的人喜欢这么叫,黄颡鱼在这里也叫黄咕头,也仍然是长得小几号,感觉在山中清澈的河流中,所有的鱼类都生长艰难,只有大娃娃鱼长到数十几斤重。那个庞然巨物,看着会吓人一跳,但它是两栖动物,非鱼。现在的岩板头,据说也多是人工养殖,只因其必须在山溪中的清水中生活,所以这种人工养殖,与自然生长的差异性不算大,在木鱼镇的农贸市场,随时可以买到,大的18元一斤,小的15元一斤,都是活的。

还记得在雄风饭店吃岩板头火锅,我当那是小鲶鱼,我说这么多小鲶鱼啊?送我去宜昌的谭局长说,这鱼叫做岩板头,在山溪的岩石中生活,个头长不大。让我一下子回想起少时,在东方山圆门水库下面的溪里垂钓,曾钓过不少这种“小鲶鱼”,当时不知道有这种长不大的“鲶鱼”,只以为大家伙太狡猾,钓不上来,只有小家伙幼稚容易上钩。岩板头当然不是鲶鱼,它是鲶形目的一种,鲿科,鳠属,因而也就叫鳠鱼了。然,鳠鱼也有许多种类,它最有可能是大鳍鳠,总之叫它鳠鱼就不会有错。

雄风饭店位于神农架去宜昌的半路上,恰好坐车到此必须吃午饭,这地位也是大山的峡谷,除了饭店,再没有人家。好像是计算好了路程,人到此时皆饿,就在此开了几家饭店。我估计雄风饭店由神农架人所开,因此不论在木鱼镇还是在松柏镇,人皆习惯说到雄风饭店,又都说雄风饭店的岩板头做得最好。是不是最好呢?我记忆中还真是在雄风饭店吃到的岩板头味道最好。

岩板头的背脊为黑色,渐至腹部,色愈浅,到腹的底部,则是一底雪白。它在水中游弋时,确也动作缓慢,悠游而从容的样子。雄风饭店的火锅锅底,大红一片。神农架地区普遍嗜辣,这地方叫辣椒为广椒,有的称为胡椒,总之是干红辣椒。神农架的锅底,通常是这样做,先热锅,斟油,油热之后,炸花椒、辣椒和豆瓣酱,因此溢出的红,都是豆瓣酱的陈红。然后,再搁姜蒜,注水,水至沸,滔滔不绝,搁些腊肉片,土豆片和四季豆。这是最普通的锅底。

一般而言,岩板头火锅,不会放那么多杂菜,有的会搁些土豆片,有的就是锅底汤加纯的岩板头了。在雄风饭店吃岩板头,我记得火锅里面有许多木姜子。木姜子这味调料,大约在武陵源和秦巴山系都有较广泛的使用,我则是第一次在神农架的松柏镇吃到。松柏镇是神农架林区政府所在地,那是一个海拔比较低的盆地,按常规也就是神农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只是发展旅游业之后,经济中心显然移向木鱼镇了。松柏镇和木鱼镇在神农架区至关重要,但是木鱼镇的人对于木姜子的热爱感觉明显不及松柏镇。松柏镇的火锅中,木姜子总在滔滔的滚沸红汤中跳跃。在雄风饭店,简直就是由木姜子在红汤中浮托起岩板头了。

那次到雄风饭店,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饥肠辘辘,特别想吃东西的感觉揪扯着人,或者这还只是一个方面。要说到那天早晨,阳光灿烂,谭局长驾驶一辆老皇冠从松柏镇出发,开的车速极慢,我们都摇下车窗,谭局长说,车上有烟,可以随意抽,我们慢慢走慢慢看风景。那种感觉真好啊,车在盘山公路上一道弯又一道弯地盘旋,举目都是青葱的大山,那植被翠绿欲滴,仿佛要将大山的峡谷都挤没了去。有些地方,偶尔有山花,浓艳的一簇,绽放在万绿丛中。山中的小河,流着清澈的泉水,阳光明亮地斜照在山头上,间或能听到山谷中的鸟鸣。空气,弥漫着绿色植物的青新气息,山里的植物世界纤尘不染。

过燕子垭之前,都是盘旋而上的山道,这里的道路不宽,但是平坦干净,有的地方看不到一个小石子。而且,很长时间都遇不到一辆车,也看不到一个人,只能看到一些阳坡上,偶有一户人家,白墙黑瓦,炊烟袅袅,门前立着一个接收电视信号的锅形天线。总之,神农架大森林中的道路,属于鸟语花香和阳光灿烂的道路。

忽然,一对红腹锦鸡出现在前方,它们沿着路边的草地慢慢儿走,阳光投映在它们身上,锦缎般的羽毛闪闪发光,雄鸡且拖着长长的美丽的尾巴。待车到跟前了,它们缓缓地走进了林子。那一刹,我感觉到达仙境的边缘。我看得发愣,以至忘记了一直挂在脖子上的照相机。

继续往前走,谭局长对驾车十分平稳,讲着历史上的神农架的故事,他特别想养殖林蛙和娃娃鱼,因为他在恩施看到有人养殖娃娃鱼获得成功,养殖的娃娃鱼允许食用。谭局长认为,养殖林蛙最合算了,在一处有溪水和坡地的地方,用网围养林蛙,且不用投食,安两只节能灯就能将虫子引来,相当于自动投食,还能减少森林害虫。林蛙的味道好,繁殖能力强,在神农架地区叫“邦邦”,因为它们总是在林中的溪边“邦邦”地叫,与外界的蛙鸣完全不是一回事。

车舒缓地行进,习习的凉风吹拂,山里世界,竟至令人不忍离去。我感觉车行时速大约25公里,心里面默念着能看到一头鹿或羚羊在森林的边缘出现,但是一直没有,据说在冬天的大雪天才可能看到。冬天了,高山上的森林落尽了叶子,海拔愈高则愈寒冷,野兽才会纷纷下山来寻觅没被雪盖住的野草。快到燕子垭了,山愈渐雄峻起来,挡住了大部分阳光,峡谷的风清凉。转过一道弯,天空豁然开朗,阳光普照,一只金丝燕追上汽车,在窗外离我约一米远的地方,与车保持相同的巡航速度飞翔。

神农架的短嘴金丝燕属于海燕,它们每年从南印度洋沿喜马拉雅走廊飞来,居住在神农架幽深的燕子洞里。短嘴金丝燕的背部有金丝般的羽毛,举目细看,阳光照耀下,金丝燕的背部金丝闪闪。大约一齐向前飞了一分多钟,金丝燕拐了一个弯,飞向森林中去了。

这样的一路风景看过来,心情格外的爽快,有一种轻车欲过万重山的感觉。恰好,腹饥之感隐约地上来,坐在雄风饭店的门槛上,听山人用方言吆喝,门外鸣蝉声声,四处弥漫着山野的乡土气息,这时候心里就直想在树荫下喝上两杯。

作品简介:

《食有鱼》是一本“在路上”的文化美食随笔。

美食作家古清生半生为了行走,而行走为了美食。走遍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只为找到原汁原味的正宗乡土美食。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既在食府酒店,更在市井民间,而同一道菜的不同做法更是千姿百态。就拿鱼来讲,河鱼、江鱼、海鱼,吃法上各有讲究,要吃到最地道的民间美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深入民间、走遍基层,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与结构,还要了解当地的历史与人文,相信古清生这趟和“吃鱼”有关的旅行,不仅能让你增长见识,还能吃到最不一样的异乡味道。

作者:古清生

标签:古清生食有鱼美食随笔饮食生活散文

食有鱼》最热门章节:
1鱼头滋味 雨湖2鱼头滋味 澧水鳜鱼3鱼头滋味 洋鱼条子4鱼头滋味 漆油烤鱼5鱼头滋味 哈什蟆从头开始6鱼头滋味 岩板头7鱼头滋味 鱼头8大快朵“鱼” 食鱼二题9大快朵“鱼” 蝤蠓10大快朵“鱼” 会唱歌的黄咕丁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