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大秦帝国III:金戈铁马_第十五章 长平大决 第四节 等而围之 兵法破例

孙皓晖
历史小说
总共89章(已完结

大秦帝国III:金戈铁马 精彩片段:

第十五章 长平大决

第四节 等而围之 兵法破例

第一次犯难了,赵括在行辕大帐反复转悠着揣摩着,竟总是不能决断。

赵括之难,在于选定一个确定的进攻方位。斥候反复密探,证实秦军主力集结在老马岭营垒与丹水南三陉营垒,西部沁水营垒不是重兵;秦军丹水营垒已经北进三十里,与另两道营垒隐隐然形成了三面照应,似乎只给赵军留下了上党东部的回旋地带。从大势看,赵军在长平关外与丹水两岸已经集结了五十余万大军,背后又有十多万大军防守百里石长城营垒,大军退路以及与邯郸粮道的畅通是完全可靠的。说起来,赵括也不是全部放弃了防守,而是在确保背后营垒的前提下,集中南路大军攻秦,态势上是进可攻退可守,不失为完善方略。更重要的是,秦军总兵力也是五十余万,与赵军大体相等。赵括精熟兵法经典,回忆一番,谁也没有对军力对等之时的战法有过论述,能记起的只有《孙子》一句“敌则能战之”。而《孙子》此句,说得恰恰便是兵力对等时要设法战而胜之!也就是说,对等之时最能体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根本就没有拘泥一道之战法,唯有一点是明白无误的,这便是战胜敌方!赵军之长原是轻锐猛攻,若充分施展大举进攻,便有极大优势。《孙子》又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据此论断:秦军兵力既不能包围赵军,也不能进攻赵军,更不能分割赵军;但要决战,便只有三种情形,或对峙互守,或相互进攻,或一方主动进攻;时至今日,两军对峙已经三年,秦军依然没有进攻态势,剩下的便只有赵军猛攻了,否则便是永远地在上党对耗下去。赵括对秦军战略意图的判断正在于此:名将不在,攻取上党没有胜算,便长期对峙,以国力拖跨赵军!敌之所欲,我自不为也。秦军要久拖,我便要速决,否则,赵国陷入泥潭便是甚事也不能做,第二次变法更是梦想了。

方略既定,剩下的便是进攻时机与进攻方位了。反复思忖,赵括将开战日期定在了八月初日。此时白日晴空万里,夜来却是月黑风高,昼夜皆对攻方有利。然则,这第一拳打向何处才能打得最为响亮?赵括却是颇费思量。

“禀报上将军:斥候营总领急报!”

中军司马急促的声音使赵括恍然醒悟,只一挥手便坐到了帅案前。斥候营总领匆匆进帐便是一躬:“禀报上将军:我营斥候乔装老韩民进入秦军营垒,探得老马岭新建了六座粮仓,隘口处有重兵布防!我斥候在山中带回一个老韩药农,熟知粮仓四周地形!”

“请老人家进来。”赵括平静地吩咐一声,便站了起来步下帅台,对着走进来的干瘦的白发老人便是一拱手,“老人家,请入座。来人!军食一案。”片刻间一案军食便抬了进来,老人说声多谢,便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马奶子干肉黄米饭团竟一股脑儿扫了进去,末了便是抹着嘴角一声长叹,秦人虎狼,饿煞老韩人也!赵括问起粮仓之事,老人便摆起案上碗筷盘盏做比方,细细地将六座粮仓的山势水流地形说了一遍。赵括才思挥洒,当场便用木炭在木板上画了下来,看得老人直是啧啧称奇。送走老人,赵括一番转悠揣摩,不禁便是放声大笑起来。

太阳初升。薄雾尚未消散。长平以南的赵军大阵出动了。

这是赵括的第一波试探攻势。中央步军十万,两翼骑兵各五万,总共二十万红色胡服大军,便如秋色中的枫林,火红火红。中央方阵是赵括的攻坚主力——分做三个梯次的步军方阵:第一梯次三十列每列千人的牛皮盾牌弯刀兵,第二梯次三十列每列千人的长矛投枪手;第三梯次三十列每列千人的强弩弓箭手。如此九万人方阵之后,便是赵括亲自统率的一万最精锐的刀矛两备的步军与那个千人飞骑队。方阵两侧各有一座三丈余高的望楼云车,猎猎飞动着巨大的“赵”字红色纛旗。两翼骑兵尽皆阴山胡马,人各一口长刀一张弯弓,千骑一旗,部伍极是整肃。二十万大军之后,便是分驻长平关南北的两大营三十六万主力大军。如何投入这三十余万主力,赵括要视今日第一次攻势战况而定。毕竟初次大战,孤注一掷是没有必要的。

一阵嘹亮劲急的号角,秦军营垒的大军出动了,漫漫黑色如同遍野松林。看阵势,秦军大体也是二十余万,连阵式都与赵军大体相同,两翼骑兵中央步兵。这是实力堪堪抗衡风格却是迥异的两支大军:秦军是坚甲重兵,步卒是又窄又高的乌铁盾牌;赵军是轻锐灵动,牛皮盾牌又大又园;秦军是阔身短剑,赵军是弯月战刀。两翼骑兵之不同,在于秦军铁骑之战马有护甲,骑士也是铁甲长剑背负长弓,而赵军骑士却是轻便的紧身胡服牛皮软甲。秦军中央纵深处的云车上一面黑色大纛旗,大书一个斗大的“王”字。王龁立马云车之下,轻蔑地望着赵军只是冷笑。秦军大阵隆隆推进之时,阵后却是烟尘大起,加上薄雾遮掩,老马岭营垒竟是完全被湮没在烟尘秋雾之中。

赵军阵中便有一将高声道:“上将军,秦军后阵不清,须提防有诈!”望楼云车下的赵括一摆手冷笑道:“烟尘向我方飘动,秦军增加兵力而已。任何诈术,都挡不得雷霆万钧之一击!”说罢举起手中令旗,大喝一声:“起!”令旗便断然劈下。

陡然之间,鼓声号角大起,云车大纛旗在空中不断向前掠动,两翼红色骑兵顷刻发动,山呼海啸般向对面松林卷地包抄过去。中央步兵方阵则跨着整齐步伐,山岳城墙一般向前推进,每跨三步必大声喊“杀!”竟是从容不迫的隆隆进逼。

与此同时,王龁手中令旗劈下,凄厉的牛角号声震山谷,秦军的两翼铁骑也山呼海啸般迎击上来,中央重甲步兵同样是无可阻挡地傲慢阔步,仿佛黑色海潮平地卷来。

终于,两大军阵排山倒海般相撞了,若隆隆沉雷响彻山谷,若万顷怒涛扑击群山!阔剑与弯刀铿锵飞舞,长矛与投枪呼啸飞掠,密集箭雨铺天盖地,沉闷的杀声与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颤抖!这是战国之世最强大的两支铁军,都曾拥有常胜不败的煌煌战绩,都有着慷慨赴死的猛士胆识。铁汉碰撞,死不旋踵,狰狞的面孔,带血的刀剑,低沉的嚎叫,弥漫的烟尘,整个山塬都被这种原始搏杀的惨烈气息所笼罩所湮没……

作品简介:

以秦军东进,雒阳周天子君臣惊慌迎接为序幕。连续展开两场冲突:一为秦军东进开道的宜阳之战,千夫长白起崭露头角;二为秦武王进军雒阳,举鼎暴死。

白起奉秦武王遗诏,率一千铁骑从阴山北上秘密进入燕国,克难克险,设计迎回在燕国做人质的少年王子稷;甘茂与魏冉、白起等将士结盟,合力粉碎公子离的夺位政变,拥立公子稷(秦昭王)继位;燕国主政大臣乐毅说服燕昭王结好秦国,送回公子稷生母芈八子(宣太后);芈八子拨乱反正廓清朝局,破格起用族弟魏冉为丞相,亲自摄政稳定秦国。

号称“东海青蛟”的齐闵王欲图霸天下,鼓动山东六国连兵六十万先机灭秦。秦国危难关头,宣太后一力破格起用白起为将,鏊兵中原,大破六国联军。燕国密谋攻齐复仇,白起统兵趁机再度东出,冬季大举进攻河内,拔魏韩城三十余座,秦设河内郡。鲁仲连为保全齐国,南下楚国寻求结盟抗秦。白起水陆并进奇袭楚国,夺夷陵,攻陷郢都,楚国被迫北迁,秦设南郡,一举成为战国超强霸主。燕国秘密联结五国,组成以名将乐毅为统帅的联军大举攻齐,齐军连败,暴虐的齐闵王被乱民活剐!联军攻陷临淄,五国回兵,燕军独占齐国全境,惟余即墨、莒城两城坚守。名将田单即墨抗燕六年,终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恢复齐国,齐燕一齐衰落。

其后魏冉贪功,不顾白起反对,派秦军大将胡伤率军十万攻赵,被赵奢第一次击败,宣太后谢罪自裁,秦国君臣猛醒。赵国崛起的内幕揭开,赵武灵王强国变法的传奇故事“胡服骑射”一一展现,秦国与赵国开始了长期认真地斡旋;饱受奸佞陷害的名士范雎入秦,助秦昭王罢黜魏冉,襄助秦昭王亲政,提出“远交近攻”大战略,秦国形成新的合力;赵国与韩魏合谋,接受韩国飞地上党,欲居高临下压制秦国,引起秦国警觉,秘密制定与赵国决战上党,历时三年的“长平之战”层层展开,赵国全部精锐五十余万一战覆灭。战后秦昭王进入晚年,逼白起自杀,范雎心怀忧惧,更难者在于太子孱弱多病且无嫡子,诸王子皆平庸无能,连选贤另立的可能都很渺茫,秦国王室第一次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危机状态,从而引出第四部。

作者:孙皓晖

标签:孙皓晖大秦帝国金戈铁马

大秦帝国III:金戈铁马》最热门章节:
1第十六章 秦风低徊 第四节 君臣两茫然 秦风又低徊2第十六章 秦风低徊 第三节 旷古名将成国殇3第十六章 秦风低徊 第二节 心不当时连铸错4第十六章 秦风低徊 第一节 长平杀降 震撼天下5第十五章 长平大决 第七节 惶惶大军嗟何及6第十五章 长平大决 第六节 车城大坚壁 白起说阵法7第十五章 长平大决 第五节 金戈铁马 浴血搏杀8第十五章 长平大决 第四节 等而围之 兵法破例9第十五章 长平大决 第三节 秦国朝野皆动 白起秘密入军10第十五章 长平大决 第二节 长平换将 赵军骤然沸腾起来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