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公寓导游_印巴兹共和国事件录

张大春
当代小说
总共17章(已完结

公寓导游 精彩片段:

印巴兹共和国事件录

——菲律宾政变的一个联想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在菲律宾发生的军事政变使我想起整整两年以前同样发生在太平洋地区的一次类似的兵谏和革命事件。我尽量以资料的面貌来叙录此事。

如果你手边有一份比例尺两万五千分之一的韦克岛(Wake Island)地图,可能在图的右角发现一块小小的(通常是浅紫色的)陆地的名字Inianlabaz,翻译成中文是印度尼西亚安拉巴兹,当地土语的原意是“天神的脚印”。

和世界上现存的大多数土著民族一样,印度尼西亚安拉巴兹人在岛上缓慢地、安静地进化着,缺少文明的洗礼,实行内婚制,制造并使用最接近材料原形的工具,维持泛神信仰,行使巫术医疗,服膺社群里口耳相传的自然法则,直到二十世纪。

一九一九年七月十六日,法国考古学家安德海·杜瓦(Andre Duval)等人因海难发现此地,展开了为期三年的田野调查。杜瓦的遗作中曾指称此次意外的研究收获为:“上帝为考古学布置的伊甸园。”考古队中的地质学者是美国人托马斯·阿契尔·威尔森(Thomas Archer Wilson),三十年后他重临此地,印证了他初度造访时的一个臆测:岛的四周大陆棚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由于开采设施和技术上的简窳及困难,威氏悻然而返,将他的发现记录在福特基金会资助出版的一本海洋资源分布年鉴上。

韦克岛在二次大战期间所拥有的战略地位并没有进一步使世人体认印度尼西亚安拉巴兹的重要性,战后东西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已试图淡忘烽火所点燃的一切。直到一九六○年代初期,威氏死后的第四年,一群同盟国的退休将领在一次联谊性度假活动中,才重新为该岛带来了崭新的、进步的、文明的希望。

这七名分属美、英、法、荷四国的大战英雄在海军准将史提夫·麦克丹诺(Stieve Mc-Donald)领导下,以杜瓦和威氏的著作为指南,来到印度尼西亚安拉巴兹,做为期六个礼拜的停留,并于旅行结束决定:要成为这个世外桃源的新领主,以延续其辉煌的功勋、荣耀上帝的恩赐,为土著开创新生活;另一方面,他们也试图逃避那些“子孙已沦为嬉皮的中上流人士”所经营的已开发社会。

一九六二年夏,麦氏以及其他六位人士(按:其中一位前英国将军于度假结束后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由其亦曾任职于军方的侄儿约翰生爵士代补)陆续率领了十二批由传教士、教员、医生、法律顾问、商务代表、机械工程师、农技员、各类工人、佣兵和一部分身份不详的未就业人口(其中可能包括一位传记作家)所组成的庞大移民团来到印度尼西亚安拉巴兹,从事艰苦的殖民事业。

该岛的开拓过程并没有留下完整的历史纪录。外界仅由片段的新闻资料得知:印度尼西亚安拉巴兹岛在一九六二年底兴建了一座无线电台——其对内广播内容曾一度引起澳洲及纽西兰等地的业余无线电同好(HAM)的兴趣。此外,某些脱离移民团而于稍后重返文明世界的人士亦透露:晚近该岛的首要事业为石油开采,主要销售对象为太平洋地区国家;教会和军队的规模不大,但是比石油及其他农工商业更能吸引土著的工作意愿。

最早的一份外电资料指出:移民团曾经在一九六七年以“印巴兹共和国”(Republic of Inbaz)的名义申请进入联合国而遭排斥。这则电文一时成为世界各国报纸颇受瞩目的笑谈。但是麦氏等人并没有放弃他们的努力,麦氏于一九六八年新年期间利用对内报纸发布简短的国情咨文,表示:在这岛上确实可以经营出人类历史的新页。

这份报纸是《印巴兹日报》。该报和一份名为《探索者通讯》的月刊以及“印巴兹之音”广播电台似乎是该国仅有的大众传播兼教育媒体,移民国之从事对土著的政令文化倡导工作。一位尔后遭到放逐的传记作家曾公布过一部分私藏并挟带出境的报纸、月刊,世人可从其中窥见该国政情和文教的端倪。

麦氏与教会领袖不止一次地在文告中指出:当地的历史比土著和移民所想象的还要长久。在无数个世纪以前,上帝(也就是土著所谓的天神)踏上这个荒僻小岛、留下脚印之前,就曾经派遣七位使者来到此地,带来火种和拐杖,使其子民得以熟食并直立行走——是以“印巴兹共和国”的国旗为火炬和拐杖;这则创世神话在该岛以外的地区并未受到尊重,《基督教箴言报》甚至于一九六九年感恩节前一天的社论中指斥:有一群上帝的叛徒正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向无知者散播撒旦的诅咒。不过,“印国”的领导人士坚信:福音的传递必须切合各种子民本身固有的风俗传统,外间的指责只是由于彼等不肯承认上帝有一个属于黑种人的儿子。

麦氏于一九七○年底去世,死前曾巡视了该岛各地粗具规模的产业设施,他告诉执政当局:“我们必须在现有的实业基础上确立更巩固的宪章建筑——白人要和黑人通婚,权力要和咨讯互补,政治要和宗教结合。”麦氏并没有来得及看见石油开采成功的实业壮举。在上述谈话之后的第三天,官方发布麦氏蒙主宠召的消息。(按,稍后据可靠的消息来源透露:史提夫·麦克丹诺只活了九十八岁零两个月,与官方宣称的一百岁不符。)麦氏的巨型大理石雕像于六个月后由阿利桑那州辗转运抵该岛时执政当局却正酝酿着分裂。分裂导因于各方对实践麦氏立宪遗言的主张有所歧异。

资深的浸信会宗教领袖詹姆斯·渥克(James B.Walker)牧师强调:宗教是占有全人口百分之七十一的黑种土著生活力量的泉源,故立宪团体中也必须有百分之七十一的教徒;然而约翰生爵士则以为:渥克牧师试图分化不同肤色与不同信仰人士的政治立场。他认为:立宪团体应由最早探勘该岛而仍然健在的人士及其继承者来组织,因为这些人“具有立国创意及丰富的行政经验”。另一方面,农、工、商界的实业代表则指出:他们不排除约翰生爵士的提议中潜伏着个人独裁的危机——因为元老中残存的三位人士已因年老而不能议事,唯一有“丰富行政经验”的继承者即为约翰生爵士本人。

作品简介:

《公寓导游》为张大春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张大春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创作。这些小说多发表于八〇年代,震撼了当时的台湾文坛,是张大春最初的小说经典。简体字版重新编目,包括了获联合报第九届小说奖的《墙》、读后余味无穷的乡野童趣小说《蛤蟆王》、令人不禁玩起解读游戏的《公寓导游》、获科幻小说首奖的《伤逝者》等十六个短篇,另附有新版代序《书写的原罪是漫无目的的流徙》。

作者:张大春

标签:张大春公寓导游台湾短篇集

公寓导游》最热门章节:
1病变2伤逝者3大都会的西米4姜婆斗鬼5公寓导游6天火备忘录7印巴兹共和国事件录8透明人9写作百无聊赖的方法10旁白者
更多『当代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