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有话要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一篇 跌宕起伏的地产江湖

第三章 开发商的苦日子(1994~1997)

1993年晴天霹雳般的宏观调控把一些人打入了十八层地狱,挺过来的人也过了一段备受煎熬的苦日子。

任志强曾回忆说:“由于当时的市场是以住房实物分配为主,限制了国有企业和财政的建房资金投入,实际就是限制了市场的需求,因此1996年全行业出现了大量亏损。与国民经济的紧缩现象一样,1997年全国的房地产开发行业出现了全面的亏损现象,宏观调控已使市场丧失了生命力。”

政府不希望房地产行业陷入非理性的狂热,也不希望它萎靡不振。为了给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和颓废的房地产行业注入活力,一系列政策法规出台了。

房改再次启动。只不过,这只驱动房地产的轮子是由另一双巨手推动了。

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将“房改”继续向前推进。“房改房”的概念出现了,私房可以上市了,公房的售价规范了,租金水平提高了,人们的住房观念在悄悄地发生改变,从而为1998年房改大决战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年,《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等法规先后出台,在规范交易秩序的同时,也在为房地产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1995年年底,全国商品房累计空置建筑面积5031万平方米,其中普通住宅占72%,别墅和高级公寓占28%。

如何激活房地产市场,使之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朱镕基牵肠挂肚的事情。

“总理一思考,部长赶紧跑”,时任建设部部长的侯捷马不停蹄地搞调研,面对中央电视台记者,他说出了一段肺腑之言,“老百姓拿出一辈子的钱买房多么不容易,一定要让他们买到价格不高质量好的房子”。

可惜的是,这个良好的愿望至今未能实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扑面而来,拉动内需的迫切需要使房改大决战进入倒计时。

当年11月,朱镕基到深圳调研,王石参加了朱镕基与企业家的会面,并直率地说出了自己对房地产业的看法,“如何刺激明年的内需消费,经济理论界认为钢铁、汽车都不行,只有住宅,提出了‘把住宅当作刺激内需的支柱产业来发展’。我认为,两三年内,住宅行业成不了支柱产业……”

朱镕基问:“如果取消福利房分配制,房地产行业能成为支柱产业吗?”

“不能。”

“如果金融市场开放,房地产行业还不能成为支柱产业吗?”

“不能。”

“消费信贷放开,还不行?”

看到朱镕基如此执着,王石的回答谨慎起来,“两年内不行”。

“我两年内一定要把住宅行业促成支柱产业!”朱镕基斩钉截铁地说。

“既然总理说行,就一定能行。”大家都笑了起来。

“哎,你是房地产专家呀!我聘请你为我的房地产顾问。不过,是没有工资的顾问哦。”

总理突然的提议,让王石很激动,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荣耀,“您不给我发工资,我也感到非常荣幸”。

从朱镕基与王石这段有趣的对话可以看出,通过房改来启动住房消费,拉动内需,已经迫在眉睫。中国的房改历经近20年的波折、坎坷,终于到了收尾的阶段。

“房子是靠单位分还是靠自己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20世纪末,答案终于揭晓,但还是留下了一些尾巴,直到今天,特权阶层仍然享受着老百姓无权享受的住房福利。

房地产江湖》_第一篇_跌宕起伏的地产江湖_第三章_开发商的苦日子(1994~1997)_转载于网络 - 文学作品阅读

首页

房地产江湖第一篇_跌宕起伏的地产江湖_第三章_开发商的苦日子(1994~1997)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