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案例(第九辑):不景气,不气馁_第二部 “危”与“机”的边缘——危机里的百年贪婪 一二、郭台铭:危机下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升起

吴晓波潘强龙
政治经济
总共21章(已完结

案例(第九辑):不景气,不气馁 精彩片段:

第二部 “危”与“机”的边缘——危机里的百年贪婪

一二、郭台铭:危机下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升起

郭台铭背景

郭台铭为台湾首富,被称为王永庆之后的台湾新的经营之神,统帅富士康在30年内成长为万亿级企业,成为“全球代工之王”。

1950年,郭台铭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北市,父亲是山西晋城人,母亲是山东烟台人,随国民党到台湾后生活极不安定,全家六口人的生活全靠做警察的父亲一人承担;1966年考入“中国海专”;1974年从部队退役后,郭台铭在码头工作,负责排船期的业务。在这一年接到一个塑料电子元器件的订单后,靠母亲给的7.5万元创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在租来的70平方米的厂房里开张创业,公司刚成立,就遭遇了全球石油危机,原料价格大幅上扬,一年后合作伙伴撤资,公司由郭台铭一人苦撑下去;1976年,赚到第一桶金,手里有了50万元,有人动员他去买地皮或则买原料屯积赚钱,但他还是去了买了模具设备,模具工厂一直亏损,而那块地皮和原材料却涨了几倍的价格,郭台铭没有后悔,正是打造模具奠定了公司早期的竞争力;1985年,郭台铭召开了一次为期五天的战略研讨会,全力进入电脑连接器领域,与美国IBM、苹果等电脑大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1988年10月,郭台铭决定到中国大陆深圳投资,初建“海洋厂”,厂建好,郭台铭向员工训话:“这里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厂”,郭台铭是第一批到大陆投资的台商。1990年;凭借在大陆投资的成功,郭台铭的“鸿海”崭露头角,规模有了几倍,成功在台湾上市,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六的电脑连接器公司;1996年,郭台铭转入电脑机壳生产,接到订单,即到深圳龙华看地,站在高处喊:“看得见的土地我都要啦”;2000年,鸿海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商,继而进入手机领域,诺基亚、摩托罗拉两个手机巨头都成为他的代工客户;2004年,富士康不仅是台湾第一科技制造企业,而且代替伟创力成为全球代工大王;从一颗连接器开始,郭台铭进入电脑、手机、游戏机、DVD、数码相机、程控交换机、网络设备等3C领域,这些领域的全球数一数二的前三位企业巨头,都是富士康的代工客户。除手机之外,富士康所涉及的产品每一个领域都拥有超过全球市场35%的市场占有率。郭台铭豪迈地说:“我的领域没有竞争对手!”近几年,富士康又进入汽车、渠道、数字内容新3C领域。

郭台铭说:“失败是最好的老师”,但他似乎没有失败的纪录;郭台铭说:“成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他却一直成功。

没有景气的问题,只有竞争力的问题

观点:世界经济都有景气与不景气的时候,躲都躲不掉。经济没有所谓景气的问题,只有竞争力的问题。不管景气来临与否,都有人成长,有人失败;不管景气好不好,都有人赔钱,有人赚钱。

核心提示:

经营企业考验的不但是企业领导者能够带领企业在遇到危机时度过危机,更重要的还在于对日常经营的重视,郭台铭能够做到在不景气时逆势扩张,带领富士康成为世界代工之王,没有对日常经营的重视,对于一家代工企业而言,那些成就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进阶阅读之危机背景

2000年,沸腾的全球互联网业泡沫破裂,2001年,全球经济因此冲击而陷入低迷,IT行业受到的影响尤其大,而做IT电子代工的富士康,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郭台铭描述当时的情景说:“2001年的不景气,是过去20年少见的。欧洲、美洲、亚洲三个地区同时衰退。一般来说,以前经济不景气是推波型的,美洲不景气,欧洲顶着;欧洲不景气,亚洲顶着,而今年却是三个地区都在衰退。”由此可见当时的不景气程度之重。

2001年的第一、二季度市场情况已经非常惨烈,到了第三季度人们在焦虑中也在盼望着形式能够有所好转,对于行业前景能否回升,业内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就认为第三季度应该探底回暖,春燕将归。但郭台铭却认为第三季度还不是景气最低点,仍将持续探底,且水深难测,产业结构正在改变,要及早应对。2001年将是“硬着陆”,而不是“软着陆”。

在2001年5月31日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面对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在集团内鼓舞士气,郭台铭说:“世界经济都有景气与不景气的时候,躲都躲不掉。但我认为,经济没有所谓景气的问题,只有竞争力的问题。不管景气来临与否,都有人成长,有人失败;不管景气好不好,都有人赔钱,有人赚钱。”并向股东们立下“军令状”:“若今年营收不到1000亿新台币,我就向大家下跪。”郭台铭的道理很简单,不景气时,有人倒下了,留下的订单就归胜利者所有。另外,不景气期间,IT大厂往往精打细算,为了尽量减少成本,纷纷增加外包订单量,这为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带来了更多订单机会。

在此大背景下,通过“逆向整合”,郭台铭带领鸿海(富士康母公司),从亚洲走向全球,做到了“两地研发、三区设计制造、全球组装交货”的境界,以“赤字接单,黑字出货”的竞争力,通过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接受订单,通过制造、营销各个环节的努力,压缩节省成本,以竞争性价格和“比客户自己更关心客户”的服务,来争取客户订单,2001年7月,富士康代工的英特尔芯片连接器经过英特尔的检测检验,样机品质完全达标,富士康获得代工生产许可。同年富士康拿到了索尼游戏机PSP订单,并在同期进入手机产业。2002年又取得英特尔P4连接器的订单,进一步巩固了和英特尔的厂商关系。2003年,富士康更同时拿下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两家手机市场死对头的订单,取得了手机代工的更大市场份额。在这个时期,富士康所代工的康柏、戴尔、惠普、思科、苹果、索尼、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公司的订单量,都有较大的增加。

作品简介:

这是由吴晓波主编的蓝狮子财经丛书《案例》第九辑《不景气,不气馁》。此套丛书是中国企业家很好的商业读本。

商业世界没有安全的孤岛,逆境和危机无所不在,并且常常在以为最安全的时刻给企业致命一击。如何面对变幻莫测的逆境和挑战,化逆境为契机,这种对生存智慧的思考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大事。

本书深入剖析了20位中外知名企业家各自在艰难时刻,依靠顽强不屈的意志和执着的信念,凭借对黑暗中光亮的希冀。力挽狂澜,成功跨越逆境,化逆境为转机,在商界纵横捭阖,叱咤风云。他们是商界公认的风云人物,正是他们在不景气时的不气馁和不放弃成就了后来的辉煌。通过学习他们的生存智慧,为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积极的借鉴。

作者:吴晓波 潘强龙

标签:吴晓波案例经济管理商业

案例(第九辑):不景气,不气馁》最热门章节:
1第三部 光在黑夜里闪亮——危机中收获信心 二〇、丁磊:抓一把沙子在手里 2第三部 光在黑夜里闪亮——危机中收获信心 一九、柳传志:没有退路,只有拼命前进 3第三部 光在黑夜里闪亮——危机中收获信心 一八、王石:在登高中寻找信心的所在 4第三部 光在黑夜里闪亮——危机中收获信心 一七、施振荣:处理内部危机比应对外界危机更重要 5第三部 光在黑夜里闪亮——危机中收获信心 一六、霍华德·舒尔茨:危机中,学会对付未知的一面 6第三部 光在黑夜里闪亮——危机中收获信心 一五、松下幸之助:在困境中舞蹈 7第三部 光在黑夜里闪亮——危机中收获信心 一四、和田一夫:废墟上的崛起 8第二部 “危”与“机”的边缘——危机里的百年贪婪 一三、俞敏洪:绝望中寻找希望 9第二部 “危”与“机”的边缘——危机里的百年贪婪 一二、郭台铭:危机下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升起 10第二部 “危”与“机”的边缘——危机里的百年贪婪 一一、比尔·盖茨:除了自己,没人能让你倒下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