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巨变1978-2008_第四篇 震荡与博弈(1998—2002) 一四、闯地雷阵,改革进入深水区

吴晓波
政治经济
总共24章(已完结

中国巨变1978-2008 精彩片段:

第四篇 震荡与博弈(1998—2002)

一四、闯地雷阵,改革进入深水区

1998年春,一年一度的“两会”在北京召开,此时的中国已经度过了改革开放的20个春秋。3月19日上午10点30分,新任国务院总理朱铬基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慷慨激昂地讲了这样一段话:“这次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我委以重任,我感到任务艰巨,怕辜负人民对我的期望。但是,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地雷阵”和“万丈深渊”的形容,将中国改革推向深入的艰巨性表露无遗。朱铬基将任满一届总理,他承诺在四年内完成三件事情:一是力保人民币不贬值;二是激活经济,启动内需;三是用三年时间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而在当时看来,最后一项内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攻坚战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力保人民币不贬值是当务之急。1998年初,在东南亚频频得手的游资大鳄素罗斯决定袭击与人民币关联度最高的港币,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公然叫嚣“港府必败”。当时正值香港爆发禽流感,全港陷入一片恐慌,正是在这样的动荡背景下,索罗斯对港币的狙击战打响。国际炒家们一天之内抛售200多亿港元,第二天炒家又抛售200亿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咬紧牙关照单全收。其后炒家继续疯狂出货,多空激战空前惨烈,恒生指数一路狂泄到6 600点,比一年前几乎下跌了10 000点,总市值蒸发2万亿港元。但香港政府很快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直接对抗。

决战之日,港府终于托市成功,股指企稳,索罗斯铩羽而归。

香港之所以能顶住国际游资的压力,自然离不开中央政府的背后支持。早在1997年10月底,世界银行在香港举办年会,索罗斯、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俄罗斯总理丘拜斯等都受邀与会,此时的亚洲各国已是一片风雨飘摇,人民币是否贬值成为年会最敏感而重大的话题。世界银行专门为朱铬基举办了一个专场演讲会。在例行的演讲中,朱铬基郑重表示,“中国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立场,承担稳定亚洲金融环境的历史责任。”此言一出,在场的亚洲各国领袖大松了一口气。《远东经济评论》说:“中国第一次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展现了经济大国的风范。”

为了捍卫人民币不贬值,朱铬基承担了空前的风险和压力。受金融风暴影响,一向形势不错的出口增长率出现下降,国内商品库存猛增,消费需求严重不振。6月份,长江流域又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洪水,29个省市受灾,死亡4 150人,直接损失2 551亿元。当时,全球舆论几乎异口同声地宣称:

人民币如果不贬值,中国经济将举步维艰。然而,朱铬基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中国经济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在当时的局势下,欲扭转经济的下行趋势和消费过冷现状,唯一的出路是目光向内,启动内需。当时全国居民储蓄已高达5万亿元,只要把这部分消费能力释放出来,经济复苏或可迎刃而解。于是,朱铬基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催热房地产。在过去的几年里,为了防止通货膨胀,朱铬基一直对房地产市场有可能出现的投机行为颇为警惕,采取了抑制发展的政策,而如今,在他看来,能够快速启动内需的,似乎只有房子了。

1998年7月,国务院作出重大决定,党政机关一律停止实行了40多年的实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福利分房政策的取消,让住房市场化的空间大大拓宽。

几乎就在同时,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则颁布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规定了住房贷款有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两种还款方法,允许商业银行开展住房按揭贷款的服务。这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允许按揭贷款和取消福利分房两大措施,直接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复苏,中国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地产热,无数财富故事在这个领域中演绎。

由于房地产业有广泛的关联度,特别对钢铁、水泥等资源性行业有很大的带动性,因而也确实起到了复苏经济的作用。有经济学家日后评论说:“这个政策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改善市场需求的转折点,其效应持续10年。消费信贷刺激了家庭的住房需求,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则释放着持续的投资品需求。大量的企业也就是在这之后开始进入投资扩张时期的。由于投资旺盛,整个经济对于上游基础部门的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保持了持续的增长,这为大量地处上游的国有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在朱铬基上任伊始提出的施政承诺中,“用三年时间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无疑是最艰巨的一项。现实让所有人感到尴尬,据财政部的一次通报,国有企业不得不通过财务报表作假的方式来掩盖现实的窘境。该部对100家重点国有企业1997年到1998年的年度会计报表进行了抽查,结果81%的企业存在资产不实和虚列利润的情况。发言人没有解释为什么会这样,不过,所有的人都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就在发表了“地雷阵”演讲的五天后,朱铬基签署了一个看上去很疯狂的计划,中国政府同意全球胶卷业的老大美国柯达公司对中国胶卷工业实施全行业收购。根据协议,中国胶卷业的七个企业将全部与柯达建立合资企业,柯达承诺投入10亿美元,并把世界一流的感光技术带到中国,这个轰动了国际商业界的协议被称为“98协议”。

作品简介:

《中国巨变1978-2008》是对过去风云激荡的30年的一次高度浓缩。作者以高度概括而又妙趣横生的笔调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变化的中国,它既是对历史'的一次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的一次追问。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崛起,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事件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奋进史上最值得记录的一段光辉岁月。

在西方人眼里,中国的巨变始终是一个谜。这里有着极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有着异常复杂的经济格局与利益冲突,如何引领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农业大国迈向现代化,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大命题,其探索之艰辛、震荡之激烈超乎任何人的想象。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段历史都有自己的内在逻辑。通过《中国巨变1978-2008》你将了解到一个更真实的中国,一个更鲜活的中国,也将感受到一个古老民族自强不息、激流勇进的命运历程。

作者:吴晓波

标签:吴晓波中国巨变经济管理商业

中国巨变1978-2008》最热门章节:
1致谢2第五篇 责任与理性(2003—2008) 二二、新的起点,中国道路待探索3第五篇 责任与理性(2003—2008) 二一、大国崛起,奥运昭示强盛梦4第五篇 责任与理性(2003—2008) 二〇、网络经济,青春飞扬新势力5第五篇 责任与理性(2003—2008) 一九、成长阵痛,外贸急增引摩擦6第五篇 责任与理性(2003—2008) 一八、SARS冲击,经济过热再调控7第四篇 震荡与博弈(1998—2002) 一七、风景独好,中国制造显威力8第四篇 震荡与博弈(1998—2002) 一六、跨越彩虹,国企换血大重生9第四篇 震荡与博弈(1998—2002) 一五、庄家凶猛,股市怪胎成痼疾10第四篇 震荡与博弈(1998—2002) 一四、闯地雷阵,改革进入深水区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