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巨变1978-2008_第四篇 震荡与博弈(1998—2002) 一七、风景独好,中国制造显威力

吴晓波
政治经济
总共24章(已完结

中国巨变1978-2008 精彩片段:

第四篇 震荡与博弈(1998—2002)

一七、风景独好,中国制造显威力

2002年,一个“中国制造”的新名词开始在媒体上广泛传播,整个世界都感受到了中国的存在和力量。

这一年,中国向国外出口了一项最大的“单宗商品”:

一个身高2.26米、名叫姚明的篮球运动员。有人为这个亚洲小巨人算了笔账,如果他在美国NBA打到38岁,可以有2.7到2.9亿美元的收入,这还不包括他获得的场外赞助、广告费等巨额收入,这一价值按当时的国际商品价值来换算,就相当于中国出口了102万吨大米,或46万吨钢材,或239万台电视机,或630万辆自行车,或98万吨原油,或6 489万米丝绸。

事实上,“中国制造”的巨人更是无处不在。2002年初,美国零售业巨子沃尔玛决定把它的亚洲采购中心从香港搬到深圳的罗湖区。中国区总裁对记者说:“我们找到了最大的卖家。”沃尔玛当年度在中国的采购商品总额为12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总额。据《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计算,“沃尔玛若是一个国家,将成为中国第六大商品输出国和第八大贸易伙伴。”

经过20多年的奋斗,“中国制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终于向全世界发威。在1998年5月份举办的韩日世界杯足球赛上,中国足球队颗粒无收,中国商品却出尽风头,江苏扬州的玩具工厂制造了30万只世界杯吉祥物,浙江义乌的服饰公司生产了225万面球迷呐喊旗和数十万件“球迷假发”,福建的工厂则提供了上百万件球迷服、护腕及足球袜。一个真实的笑话开始以各种版本流传起来:

很多人出国旅游买回一大堆纪念品和时髦的商品,回到家里后扒开商标一看,都是“Made in China”。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背后,却洋溢着一种特别的自豪。

但有人也清醒地看到,“中国制造”的秘诀只是在于将劳动力低廉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广东格兰仕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格兰仕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微波炉的专业工厂,2002年的产量已突破1 200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3。它的竞争之道很简单:微波炉重要的上游零部件是变压器,日本产品的价格是20多美元,欧美的价格是30多美元,在日货冲击面前,欧美企业痛苦不已。格兰仕这样和美国企业谈判:把机器拿给我做,按美方现在的产量,我一台给你8美元。美国人很痛快地把生产线搬过来了。由于格兰仕员工工资很低,而且工人可以24小时“三班倒”,因此一周只有一两天为美国人生产,其余时间几乎都在享用免费的午餐。在横扫国内市场后,格兰仕又去找日本人谈判:

我每台给你5美元,你把生产线也租赁给我吧。随着多国生产线不断汇集广东,格兰仕就成了“微波炉世界工厂”的龙头老大。

如果说格兰仕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制造”在成本上的优势来源,那么芭比娃娃的故事则能显示中国商品在价值链上的地位。“芭比”是迪士尼公司最热销的儿童品牌玩具,每年在全球120个国家销售,其最主要的制造基地在中国。一个在北美市场零售价为20美元的芭比娃娃,中国工厂的离岸价仅为1美元,而且这1美元里还包括了制造商和渠道商的成本、利润以及各项税收,钱全让美国赚走了。

尽管有人对“中国制造”的可持续性表示出忧虑,但“中国制造”本身就是中国崛起的一场前奏。

自1991年临危受命赴京出任主管经济的副总理到1998年正式接任总理,朱铬基用专业和强势的方式全面改造了中国经济。在他任内,宏观经济一直安全地行走在“三八线”内:即通货膨胀不超过3%,GDP增长始终高于8%。正是这种持续的高速成长让中国在动荡莫测的世纪交替年代保持了“这边风景独好”的繁荣景象。

在上海,一位香港商人将2 000多户老居民迁走,却把他们的老宅留下来,改造成一个叫做“新天地”的消费场所,这里有形形色色的西餐馆、咖啡馆、酒吧、时装店和画廊。夜幕降临,时尚青年们沿着灰砖路面行走在狭窄的弄堂,举目全是英文招牌、民国时代的美人月历牌,耳中充斥着缠绵悱恻的老上海歌曲,擦肩而过的半是碧眼金发的西方男女。很少有人还会留意新天地东南角的一幢两层老宅,80年前,13个年轻人在这里会集,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作品简介:

《中国巨变1978-2008》是对过去风云激荡的30年的一次高度浓缩。作者以高度概括而又妙趣横生的笔调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变化的中国,它既是对历史'的一次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的一次追问。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崛起,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事件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奋进史上最值得记录的一段光辉岁月。

在西方人眼里,中国的巨变始终是一个谜。这里有着极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有着异常复杂的经济格局与利益冲突,如何引领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农业大国迈向现代化,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大命题,其探索之艰辛、震荡之激烈超乎任何人的想象。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段历史都有自己的内在逻辑。通过《中国巨变1978-2008》你将了解到一个更真实的中国,一个更鲜活的中国,也将感受到一个古老民族自强不息、激流勇进的命运历程。

作者:吴晓波

标签:吴晓波中国巨变经济管理商业

中国巨变1978-2008》最热门章节:
1致谢2第五篇 责任与理性(2003—2008) 二二、新的起点,中国道路待探索3第五篇 责任与理性(2003—2008) 二一、大国崛起,奥运昭示强盛梦4第五篇 责任与理性(2003—2008) 二〇、网络经济,青春飞扬新势力5第五篇 责任与理性(2003—2008) 一九、成长阵痛,外贸急增引摩擦6第五篇 责任与理性(2003—2008) 一八、SARS冲击,经济过热再调控7第四篇 震荡与博弈(1998—2002) 一七、风景独好,中国制造显威力8第四篇 震荡与博弈(1998—2002) 一六、跨越彩虹,国企换血大重生9第四篇 震荡与博弈(1998—2002) 一五、庄家凶猛,股市怪胎成痼疾10第四篇 震荡与博弈(1998—2002) 一四、闯地雷阵,改革进入深水区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