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残雪文学观_附录 吃苹果的特权

残雪
文学理论
总共31章(已完结

残雪文学观 精彩片段:

附录

吃苹果的特权

(日)近藤直子

像所有的艺术作品那样,残雪的小说是发问,不是回答,也不是那种发问等于回答的反问。它对每个读者产生不同的距离,一方面强烈地吸引他,一方面强烈地拒绝他。可是,如果能问得出的问题应该能回答的话,残雪的问题也应该能回答。追踪别人的文序字列,不外乎是追踪自己的记忆。问题的回答也只能在自己内部找。但是,要回答残雪的问题,也许要走到自己尽头的再那边,连自己也不曾意识过其存在的层次。因为残雪的问题是从那种层次发出的。她说:

我觉得关于这十来年,关于以后,我可以说出一些话,这些话是一般人不曾意识到的,不曾说过的,我想用文学,用幻想的形式说出这些话。一股抽象的、又是纯情的东西,在我内部慢慢凝聚起来了。我开始写,一天写一点,并不完全知道为什么这样或那样写,只是死死地执着于自己的天堂,反复玩味,自得其乐。

她跟我也这么说过几次:

我写完的时候也不明白自己写的是什么。过了一段时间,有时过了半年后,才明白的。

残雪的小说对她自己来说也是发问。使读者困惑的那遥远的距离,首先是对她自己的。也许应该说,她为了产生其距离才写。至少,她想写的不是好文章,不是经过周到思考的、结构巧妙的、很有道理和说服力的、甚至很美的文章。写文章的人都知道,好文章是陷阱。它往往将连你自己都欺骗,使你相信它就是你,你就是那么有道理、那么肯定、明确,而透明的存在。其实,你一面自愿去上它的当的同时,一面感觉到一种内疚,仿佛你在说什么谎似的,仿佛你越努力接近自己,努力和自己一致,就越限制自己、背叛自己似的。残雪与其去写那种好文章,不如去写诚实的文章。她放弃对笔的幻想支配权,让笔比自己先走,听其自然,以便来试图见到更全面、更模糊、更陌生、更远因此才更近于自己的自己。残雪写的是什么?看来,残雪已经找到了某种回答,即使那回答也不一定能用好文章写出来。

那么,对我们,残雪的小说是什么?以下列举的是世界报刊上刊登的一些读者的回答,或者在寻找回答过程中的感想片断。

残雪确实是个罕有的怪才。她的才能表现为她的文学上的特立独行。但反过来,一心追求特与独会不会成为一种框框呢?——有才气的残雪确实没有重复任何人,除了她自己。

——王蒙(中国《文艺报》1988年7月4日)

女作家残雪,作品呈现的世界更是错乱的、分裂的、对被害的臆想,那种焦虑、惊恐使人想起挪威画家蒙克的《哭泣》等作品,同时属于濒临崩溃的心理状态,残雪的小说世界绝不属于正常人的思维与秩序。

——施叔青(中国台湾《时代》1989年10月24日)

中国女人写的这些奇妙地使人困惑的小说,跟同时代的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几乎都没有关系。实际上,它们令人想起的是,艾略特的寓言、卡夫卡的妄想、噩梦似的马蒂斯的绘画。

——Charlotte Innes(美国《纽约时报》1989年9月24日)

作品简介:

残雪被国际文坛视为中国当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近年来,残雪有感于当代中国文学及文化界的种种弊端与困境,进行了极为猛烈的批评和深刻的反省。这一批以访谈、评论、批评等形式写作的文章,坦真而尖锐,才华四溢,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能给读者带来丰富启迪的作品。

作者:残雪

标签:残雪残雪文学观文学评论文学理论

残雪文学观》最热门章节:
1附录 残雪小说的意义及生成机制2附录 作家的根在哪里?——从《如焉》的讨论谈起3附录 《灵魂的城堡》译者后记4附录 网络碰撞的火花——22岁青年李林评残雪作品5附录 吃苹果的特权6评论 追寻那失掉的魂——评《重现之时》7评论 自由之旅——张小波的《法院》体现的新型救赎观8评论 梁小斌的诗散文9评论 什么样的战争?——读薛忆沩的小说《首战告捷》10评论 艺术复仇——读鲁迅《铸剑》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