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古代服饰_第九章 清代服饰 第三节 贵妇冠服

戴钦祥陆钦李亚麟
科普学习
总共55章(已完结

中国古代服饰 精彩片段:

第九章 清代服饰

第三节 贵妇冠服

妇女服饰中的最高等级是皇后、皇太后,亲王、郡王福晋(满语“妻子”,译为“夫人”),贝勒及镇国公、辅国公夫人,公主、郡主等皇族贵妇,以及品官夫人等命妇的冠服。它与男服大体类似,只是冠饰略有不同。

冠有朝冠、吉服冠,分冬夏二种。皇太后、皇后朝冠,极其富丽。冬用薰貂,夏用青绒,上缀红色帽纬,顶有三层,各贯一颗东珠,以金凤相承接,冠周缀七只金凤,各饰九个东珠,一个猫睛石,21颗珍珠。后饰一只金翟,翟尾垂珠,共有珍珠302颗。中间一个金衔青金石结,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二条明黄色条带,末端缀宝石。皇后以下的皇族妇女及命妇的冠饰,依次递减。嫔朝冠承以金翟,以青缎为带。皇子福晋以下将金凤改为金孔雀,也以数目多少及不同质量的珠宝区分等级。冠饰还有金约、耳环之类的饰物。金约是用来约发的,戴在冠下,这也是清代贵族妇女特有的冠饰。金约是一个镂金圆箍,上面装饰云纹,并镶有东珠、珍珠、珊瑚、绿松石等。耳饰,按清制规定:“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原来满族妇女的传统习俗是一耳戴三钳,与汉族妇女的一耳一坠不同。就是说,满族妇女小时即需在耳垂上扎三个小孔,戴三只耳环,一个小小的耳垂负担三只耳环,其苦可知。而皇后耳饰的重负,无异于一种刑罚。但满族统治者却乐此不疲,一再强调,不许更改。乾隆皇帝特为此事下过诏谕:“旗妇一耳戴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改饰。朕选看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并相沿至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立行禁止”(徐珂《清稗类钞》)。以至到民国时期,满洲妇女中仍有沿此陋习的。

服饰有朝褂、朝袍、朝裙、龙褂、龙袍、吉服褂、命妇蟒袍、彩帨、朝珠等。皇后朝褂,有三种服式,俱用石青片金缘为饰。绣纹皆用龙,或正龙,或飞龙,下摆或用行龙,或用八宝平水及万福万寿等纹样。朝袍亦有三式,都用明黄色锦缎制作,上织龙纹。另有龙褂二式,石青色,上绣金龙。一式下幅为八宝立水,袖端各绣二行龙;另一式下幅及袖端不施花纹。龙袍有三式,都用明黄色,领、袖为石青色,都绣金龙,区别主要在于龙纹的不同,纹饰的多少。除袍、褂外,服饰不可少的还有领约。这也是清代贵族有封号妇女的服饰之一。领约为圆箍形,上面装饰珠宝,套于领外,约束衣领。皇后领约,镂金,上饰东珠11颗,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二,中间贯以珊瑚,末缀绿松石各二。妃嫔等的珠饰减为七颗。朝珠,皇太后、皇后穿朝服时所戴的三盘朝珠,一盘为东珠,挂在正中,两盘珊瑚珠,从左右肩过各挂一盘,交叉于胸前。穿吉服时挂一盘朝珠,珍宝随意。采帨,是贵族妇女穿朝服时垂系于腰前的装饰,下端呈三角形,上面绣织花纹。皇后采帨为绿色,绣纹为“五谷丰登”,佩箴管、縏帙(小袋)等。绦都是明黄色。依照不同身份等级,色彩与绣纹也有区别。贵妃、嫔绣“云芝瑞草”,皇子福晋为月白色,没有绣纹。命妇袍服与此形制大体相似,只是颜色、纹样不同,其袍、褂俱随丈夫或儿子品级而定。

作品简介: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从中反映出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的丰富社会内涵,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水平。从某种意思上说,一部民族的服饰历史,就是这个民族的发展史。

作者:戴钦祥 陆钦 李亚麟

标签:戴钦祥陆钦李亚麟中国古代服饰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科技专题

中国古代服饰》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辅文图片2第十章 结束语3第九章 清代服饰 第六节 戎服4第九章 清代服饰 第五节 梳妆5第九章 清代服饰 第四节 一般女服6第九章 清代服饰 第三节 贵妇冠服7第九章 清代服饰 第二节 男服8第九章 清代服饰 第一节 官服9第八章 明代服饰 第六节 戎服10第八章 明代服饰 第五节 梳妆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