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淞沪大会战·1937_第八章 最后的拼搏 1、先下手为强

徐志耕
纪实报告
总共46章(已完结

淞沪大会战·1937 精彩片段:

第八章 最后的拼搏

1、先下手为强

从9月11日到10月20日的阵地战,中国军队苦守了40天!

40天的持久战,6个多师团的日军只前进了5公里。

中国的精锐部队,9/10投入了淞沪战场,官兵的伤亡也达到9/10。据《战斗详报》记载:74军58师淞沪之战阵亡士兵2800多人,阵亡官佐81人,所属各团阵亡六七百人!从贵阳奔赴淞沪的第4军59师和90师,从9月20日至9月24日苦战四天,伤亡官兵十之七八,为军历来未有。10月10日,敌以陆空连续猛攻13小时之久,第1师李铁军部肉搏14次之多,1旅官兵忠勇赴义,壮烈牺牲殆尽。淞沪首义的88师,在3个月的战火洗礼中,先后整补5次,最后剩下兵员不到1/3。淞沪战争期间,经兵站送往后方的伤员,每天达1万人!

自然,敌军也遭到惨重损失。至10月23日,日军阵亡官兵1万余人,伤7.7万多人。号称精锐的第9师团,伤亡6000多人,101师团的伤亡接近9000人,占总数的70%~80%!仅10月12日一天,日军的伤亡人数达2200多人!

攻守双方都杀红了眼。中日两军都在增兵备战,他们在寻找战机,准备一场鱼死网破的拼杀。

日军统帅部于10月20日决定:再以3个师团又1个旅团的兵力组成第10军开赴上海。至此,日军的兵力达20万人。

中国军队调整了作战部署,从西南开来的援军也陆续到沪,总兵力达70余万人。为了配合“九国公约”会议的召开,引起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中国统帅部决定从10月21日开始,实行全线反攻。

反攻的重点是蕴藻浜。自从8月23日增援日军从黄浦江边的张华浜和吴淞镇登陆后,大队日军冲过铁路,占领了蕴藻浜东南部的一些村庄。

蕴藻浜是上海市仅次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第三大河。它由苏州河南翔段向东北从炮台湾出口黄浦江,全长30多公里,与西南的京沪铁路和东南的淞沪铁路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沪太公路与其相交,形成上海北郊的水陆交通要道。

10月初,日军沿沪太公路南下,向蕴藻浜进犯。中国守军阮肇昌的57师和彭松龄的第16师,陶峙岳的第8师虽奋勇反击,最终都没有成功。第8师黑大黄宅阵地被敌突破,官兵与阵地同归于尽。10月11日,敌军在蕴藻浜南岸部队掩护下继续强攻,企图攻占大场、南翔,截断市中心区中央军的退路。

蕴藻浜的得失,关系到中国几十万守军的生死存亡!陈诚当即命令正在昆山休整的胡宗南第1军及新开到的税警总团黄杰部反击过河之敌。敌人火力威猛,陈诚又从右翼调来李觉的第19师、刘雨卿的第26师及新开到的川军杨森第20军投入战场。

日军因弹药消耗太大,特别是炮弹不能及时补充,担任正面攻击的藤田、吉住两个师团无法猛攻,只能靠战壕和轻火器以蚕食方式逐步推进。

大本营企图抓住有利战机,趁敌攻击疲惫和进展迟缓的时候,向蕴藻浜南岸之敌发起猛烈进攻,把敌人消灭在江边。

作品简介:

作者徐志耕采访当年官兵,踏看战场地形,查阅原始档案,以翔实的史料和文学笔法。以中日上海战场为主线,以国际外交斗争为背景,描写了从统帅部的高级将领到各界民众的抗日救亡活动。

一触即发的虹桥事件,寸土必争的“血肉磨坊”,姚子青营宝山悲歌,八百壮士威名四行;大场撤退,杨行喋血,闸北大火,直至孤岛沦陷。既有枪林弹雨的浴血厮拼,又有秘密战线的除奸暗杀;还有赤胆忠心的悲壮英烈和名扬四海的慷慨义举。全景式地再现了1937年8月13日开始历时3个月的上海战场的烽火硝烟,气势恢宏,场面雄奇,为历史留下了一部关于淞沪抗战的真实记录。

“八一三”淞沪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

作者:徐志耕

标签:徐志耕淞沪大会战历史抗日战争

淞沪大会战·1937》最热门章节:
1后记2第九章 “兴登堡”防线在哪里 6、哀兵悲民3第九章 “兴登堡”防线在哪里 5、腹背受敌4第九章 “兴登堡”防线在哪里 4、肉弹攻击5第九章 “兴登堡”防线在哪里 3、最后的防线6第九章 “兴登堡”防线在哪里 2、壮士浩歌7第九章 “兴登堡”防线在哪里 1、大场失陷8第八章 最后的拼搏 3、以守为攻9第八章 最后的拼搏 2、多路突击10第八章 最后的拼搏 1、先下手为强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