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逃离北上广Ⅱ·上海太昂贵_第四章 石库门里的“花头” 2、凡事上档次

苏言闵唯
纪实报告
总共22章(已完结

逃离北上广Ⅱ·上海太昂贵 精彩片段:

第四章 石库门里的“花头”

2、凡事上档次

上海人是典型的“唯物质论”者,而且对货币有一种天然的眷恋和情有独钟。上海女人宁可每天在家啃咸菜馒头也要挎个LV包出门,这是事实。所以,如果当你在上海拥挤的地铁车厢里,听到某女紧张地呼叫:“不要挤我的LV包包!”请相信,那是真的LV。而且她那么紧张,也是真的啃了太久的咸菜馒头。

这就是上海人的“档次”,他们用消费来彰显身份。消费最初的意思是“耗尽”、“用光”和“摧毁”,这与上海人的精打细算是不吻合的。所以,上海人的“消费”更多的是一种表演性质,身份的表演。一场场消费的假面舞会,每天都在衡山路、淮海路、南京路和恒隆广场隆重上演。

消费表演

正因如此,才会出现这样有趣的现象: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09年的调查显示,上海的奢侈品消费额只占全国总额的9.8%,在城市中仅排名第五。蝶亿公关公司董事总经理王陵坦言:“上海就购买力而言,确实不如其他一些城市。我们在北京做推广时,曾有煤老板一来就买下价值700万元的宝格丽珠宝,还有人一次买了500万元的礼物给太太。”但如此一掷万金的事在上海很难发生。“上海人通常很务实,这也使得上海人在购买奢侈品时更加精明,不冲动。”王陵说,但上海是最佳展示窗口,各大奢侈品牌争相涌入,“上海这个城市的开放程度非常高,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在国内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家接受奢侈品的信息很快。而上海人的行为方式、办事风格也非常符合国际惯例。对奢侈品品牌而言,上海是他们最容易进入的城市。”

最佳窗口却并没有最佳销售业绩,这就是上海人的“消费演绎身份”。所以,网友们会对那些在星巴克里端坐一下午只为“凹造型”的上海小白领嗤之以鼻,他们也可被认为是在消费中寻找虚假的身份感,仿佛喝了星巴克就成了纽约人,或者和那些一样喜欢星巴克的华尔街名流成了同僚。

这就是为什么上海造就了中国最早的靠卖文为生的职业作家,发展了以大众趣味和市场导向的市民通俗文学,然而,这一传统却并无传人的原因。“上海的有些作家虽然生长于市民阶层,却不屑于对身边‘小市民’生活和心态的提炼、把握。诚如邓云乡先生言:一些普通而又十分丰富的生活场景,如乘电车、小菜场、居委会、荡马路等等,似乎都未被作家注意到。他们似乎更喜欢抒写上海西区的幽静、雅致,以及他们不太熟悉的新旧上海的‘上层生活’,从而标定自己‘中产阶级’的身份和品位。”(《城市季风》)

张柠于2001发表于《南方周末》的评论安妮宝贝的文章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安妮宝贝在《告别薇安》一书中采用了“一种‘市民细读法’,或者说一种‘症候阅读法’,就是通过生活细节来解剖你、确认你的身份”。而“上海市民最懂得这种细读法”。

“比如,尽管是名牌服装,但搭配不得体;比如,还用电动剃须刀,而不是用上等剃须膏和剃须刨子;比如,香水味儿太浓烈,而不是青草味的,等等等等,都要遭到蔑视。在这种种细读之下,他们用不着深谈,就能知道你是属于什么阶层、什么等级、什么品味;是住在杨树浦的还是西区的,收入属于什么等级,甚至你的家族背景。进而选择是否嘲弄或蔑视你。不在上海摸爬滚打若干年,你休想弄明白你的身体、行为方式中每一个细节与身份的关系,想打马虎眼是不成的。也就是说,等级、身份已经进入了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气息和动作。马克思的阶级划分法,法兰克福学派那种简单的‘精英/大众’分类模式,对于上海市民是不完全管用的。”

《告别薇安》在讲述林的生活时,有一个重大的省略,那就是隐去了林的办公室生活:他的劳动方式和劳动环境,他在劳动中被剥夺或剥夺别人的具体境况。这是上海人最忌讳的东西。就像他们喜欢向人展示洋货,而隐瞒在国外打工的痛苦经历一样。

小说中的林过着一种非常精致的生活,咖啡的牌子,服装的样式和色彩,香水的味道等等,都十分讲究,像所有的上海市民一样。正所谓富有富的讲究,穷有穷的讲究。由于他们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的强调,使得外来人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模仿,从而使得文化身份长期保持在一种稳定状态。“这种生活细节的审美化,是文化等级对生活细节的扭曲。这种‘市民完美主义’是与‘市民细读法’相配套的”。

“‘细读法’使他们知道该省略什么、保留什么。他们将保留的那些高雅的东西,具有精英文化色彩的东西,无限制地完美化、审美化、细节化,并向人炫耀。最后的结果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了一个空壳,里面没有人了。也就是说,真实的自我不在场,肉体感受没有了,被身份的幻觉所取代。于是,在这样一个伪消费的社会中,消费表演的剧目越是丰富多彩,生活的审美细节越是多种多样,他们越是找不到自己的身份。身份的假象与生活审美细节的梦幻合而为一。”

“上只角”和“下只角”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发展,但上海人的这种“消费表演”却从未落幕。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以上海滩为背景,充斥了各大名牌和高档消费品,以致被韩寒讥讽为“小时代”写的不是上海的时代,而是“恒隆时代”。但这套书确实满足了上海人以消费获取身份感的表演欲望,因而成为畅销书,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作品简介:

如果你爱TA,就送TA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TA,就让TA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地狱。

天堂和地狱之间,只隔着一件东西:钱。

日本人说,上海是魔都。

英国人说,金钱就是上海的未来。

郭敬明说,上海可以满足你的一切物质需求。

大上海说,请买单。

我们说,请翻书——在你被世博会,被酥麻麻的上海话,被满大街的漂亮女孩和LV、Gucci弄得目眩神迷的时候,请一定翻开这本书——因为这样的你真的需要知道这座海上“魔都”,到底埋藏了多少“陷阱”。

民间笑谈:

上海人看外地人,都是乡下人

上海人什么都敢穿

上海特产“老克勒”(指老上海有层次会享受的上流绅士)

上海人抠

这就是上海,虽难逃与北京、广州、深圳同样的命运:房价飞天、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巨大、生活成本高昂。

但上海独有的“光影魅惑”,仍然会令你沉醉,甚至可能并未体察到自己已经或即将为此支付的昂贵代价。

作者:苏言 闵唯

标签:苏言闵唯逃离北上广社会

逃离北上广Ⅱ·上海太昂贵》最热门章节:
1后记 不能被钱困死!2附录 令人向往的长三角3第五章 冲出上海滩 3、长三角的机遇4第五章 冲出上海滩 2、流动,让生活更美好5第五章 冲出上海滩 1、联合利华和3M的出走6第四章 石库门里的“花头” 3、膜拜“红房子”7第四章 石库门里的“花头” 2、凡事上档次8第四章 石库门里的“花头” 1、铜钿眼里翻跟头9第三章 上海白相侬? 4、冒险家的乐园?10第三章 上海白相侬? 3、金融才俊的“高税”梦魇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