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性心理学_-2

蔼理士
社会心理
总共20章(已完结

性心理学 精彩片段:

-2

● 第三节 婚姻美满的问题往昔,婚姻是看作一种神圣的责任,不是由神道命定便是由国家仲裁。法国散文家蒙田(Montaigne)说:“我们结婚不是为了自己。在当时, 满意不满意的问题可以说是存在的,一个 人把这种神圣的义务完成以后, 就算是已经取得了幸福。至于那些得不到幸福的是一些例外的人和一些邪孽的人,可以不论。这种对婚姻的看法不但得到宗教的仲裁,也受到艺术的承认。冠冕一些的爱情小说,结果总是一个夫妇团圆、百年好合,而主持婚姻的教会也认为这是惟一可能的结果,另的结果是不可想象的。不过这种看法现在是早就过去了,事势所趋也是不能不过去的。所谓事势,一则指以前所承认的并不是真正的事实,而是想象所蒙蔽的事实。再则,近代的社会与生活状态确乎是比从前要复杂得多了”。到了今天,不但这种看法已经站不住,并且众人人的见解已经走另一个极端,就是婚姻不仅不能供给百年好合的甜蜜生活,并且连相当的满意和幸福都拿不出来。

弗洛伊德在1908年就说过:“大多数婚姻的结局是精神上的失望和生理上的剥夺。”又说:“要消受得起婚姻的折磨,一个女人必须特别健康才行。”这一类的话出之于声望没有弗氏那般大作家之口的正不知更有多少,我们只要愿意,就可以连篇累牍地征引。

不过,这一类的话所传达的终究是一些个人的印象。在科学的题目上,个人的印象是最容易错误而不足为凭的。个人的印象始终是个人的印象不会有统计的根据的。并且,这种个人印象,和别的有经验的观察家所得的个人的印象不一定相符。我们所知道的婚姻弊病,无论就丈夫、妻子或子女等三方面的哪一方面而言,虽大部分不难于事前加以预防,确乎是很多而很实在的。美国洛杉矾的家庭关系研究所(Institute of Remily Relations)的波普诺发现凡夫妻间发生困难,在1930年间连续来所咨询的500个例子里,只有1个是没有性的成分,即在其余的499个例子里,性生活的不调和都成为一个增加问题的复杂性因素。 但是,埃克斯纳又从另一方面说,我们对于婚姻的未来也无需乎过于悲观,如果社会能比以前再谨慎一些,对于青年的理想不多加干涉,对青年涉世的最初若干步骤,不故意老成地强加指导而把它们引入歧途,这种悲观的对待婚姻的态度也就更可以缓和一些。埃氏又说得很对,婚姻普遍的不满意,好比塞翁失马,不一定是一个十足的祸患。它表示从事婚姻的人大都有一种很高的理想,并且都切心于实现这种理想,惟其这种理想不容易实现,才发生不满与失望的反应;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事实上婚姻是一个造诣的历程,一个需不断努力攀登的历程。这一见地确乎是我们所时常忘怀的。在我们西方文明里,也许在任何文明里,真正的婚姻关系,即十足配得上叫婚姻的婚姻关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原是在我们意料之中,不足为奇。加入婚姻的人,对自己,对对方,既十有八九没有充分的认识,甚至全不认识,只是盲人骑瞎马似的做去,一下子又怎么会到达真正圆满的婚姻关系呢?即就严格的个人一面而言,婚姻已经至少有三个方面(照霍尼女士的说法):一是身体的关系,二是精神的关系,三是一种建筑在共同生活上的人事关系。关系之多而复杂如此,而准备功夫的欠缺又如彼,未来困难的丛生和必须历时甚久才有克服的希望,方可以到达一个真正圆满的境地,可以说是一件势所必至理有固然的事了。假设始终达不到这种境界,即婚姻关系里多少总有一些罅漏,我们如再加仔细的观察,在大多数例子里,大多可以发现各种补直罅漏的办法。不圆满的婚姻关系既所在而有,这种补偿的办法也就不一而足。美国文学家爱默生(Emertoson)的补偿的学说原适用于生活的许多方面, 但最最适用的方面无疑是婚姻生活。

要相当程度看清楚婚姻的事实,一番范围很宽广的按部就班的调查是万不可少的。但即使有了这种调查,所可能得到的,也不过是大致的一个结果。许多人不愿承认他们的婚姻是一个失败,对自己不肯承认,对别人自更讳莫如深了。又有一些人的态度恰好和此相反,婚姻生活总有一大堆不可避免的小烦恼及小冲突,当其在烦恼和冲突之中时,他们很容易把婚姻的大纲或婚姻的中心事实完全忘却,而很快地承认他们的婚姻是失败了。等到烦恼和冲突的情景过去之后,他们有机会比较超然地观察到生活的大处,于是婚姻大体的情形又复呈露在他们的眼前。

这时,他们又会承认,他们的婚姻生活是一大成功。这其中还有一个发生困难的基本原因,就是:很少人了解,他们所希望的婚姻生活的满足究竟什么性质,怎知他们怀抱着的不是一种婚姻根本就无法供给的奢望?他们不了解婚姻终究是人生的一个缩影,一个太容易和太舒服的婚姻生活就不成其为一个缩影,易言之,就是不可能的。而对于人生真有阅历和真已备尝甘苦的人,这种太容易和太舒服的婚姻生活事实上也不能给予什么餍足。

所以,我们对于满意不满意的问题,虽得不到一个绝对准确的答案,我们至少必须把这种答案的尝试放在一个统计的基础上。戴维斯女医生,在“性关系无疑是全部婚姻关系的主要部分”的假设下(按这假设必须附有条件,才能成立),发现1000个大体上认为正常的已婚女子中间,872 个毫不犹豫地承认她们的婚姻生活是美满的。116个是不很美满的或完全不美满的, 而其主要原因是性的不相投合。只有12个女人在这方面没有答复。

狄更生的资料和戴氏的不很一样,他的研究对象是到他的妇科医室里来切诊的女子。她们的正常程度大概赶不上戴氏的那一批研究对象。狄氏发现自认为满意的百分数似乎不及戴氏所发现的那般大。他的结论是:在所研究的1000例子里,每5个之中有3个,即五分之三是“适应得当”的,即对于婚姻生活至少是“无憾”

的。其余五分之二便是“有憾”的而“不善适应”的了。“适应得当”和“不善适应”的两组女人,在成分与性质上是没有显著区别的。她们的社会身分和经济地位很相象。两方面各有三分之二的分子,在以前都有过不少的自动恋的习惯。

“适应得当”的一组,在生育力方面要略微强些。不过两组之间最主要的一个一般的区别似乎是在人生观方面,“适应得当”的一组的人生观要比较客观,比较不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不受内心冲突的折磨。不过狄氏也发现那组“不善适应”

的100个妻人在“社交生活上是正常的”, 她们的教育和经济水平也在一般人之上,而其中少数代表的分子也是很温雅的,穿着得也很齐楚,有的也很美,很有头脑。其中有13个是很清楚有不健全的性格的。100个中, 精神不健全到近乎“深刻的整个人格的扰乱”的,有19个。无论如何,在社会地位、教育造诣或健康程度上,这一组和“适应得当”的一组并没有很大的区别,而就一般的外表看,双方的人格和环境可以说是一样的。婚前的自动恋或手淫一类的习惯也是差不多同样的普遍。而在成婚以后“不善适应”的开始也不一定全都由于性的不相投合,常常其他方面的不相投合是一个起点。两组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内心冲突”的有无多少。看了狄氏的这一番研究,我们可以了然于这个婚姻“适应”的问题是往往很复杂的了。

汉密尔顿医生所研究的人数比较少,但两性都有,并且大体上都可以假设为很正常的,其中100个是已婚男人,100个是已婚女人。汉氏对于婚姻生活满意不满意的问题探讨得最为细到。他根据每人所得的积点或分数,把满意或幸福的程度分做14级。他发现男人满意的程度很清楚的要在女人之上,在最高度的满意的各级(第7级到14级)里,男人有51人,而女人只有45人,剩下的49个男人和 55个女人就都在低度的满意的各级里了。汉氏认为这种统计的结果是和个人接触时他所得的很确切的印象相符合的,这种印象也以为“就一般情形而言,女人对于婚姻的失望,比起男人来更要见得严重。

笔者不能说这样一个结论是值得诧异的,笔者个人所观察到的结果似乎也是如此。女人在婚姻生活里更不容易得到满意,一部分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也许是两性在婚姻关系里所必有的一些结果。一样是婚姻,但对女人,它的意义比对男人要深长得多,因为既要当心丈夫,又要生育子女,又要管理家务,一身兼数役。

她必然要把更大的一部分精力交付出来。于是,如果在她那方面有失望的感觉,那失望一定是更严重的。至于男人,他的生活普通既然是大部分在家庭以外,他对家庭生活和家人的关系,所处的是一个比较超然的地位。在他的活动范围里,家庭只占比较小的一席之地。而在这一小地里,事实上他用不着活动,只需休息。

反过来,一个女人一定时常要感到婚姻就是她生命的全部,所以她时刻要顾虑到种种比较严重的问题。这就让我们回想到前面狄更生的一点很有意义的观察,就是“适应得当”与“不善适应”的两组太太之间,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比较客观,比较不受内心冲突的骚扰。换言之,这种比较客观与不受内心冲突的骚扰的太太,在生活态度上,和普通的丈夫,就更多几分相象了。

作品简介:

霭理士是英国著名的性学权威,他的七大本的《性心理学研究录》对于医生、心理学者和其他的学术专家是相当重要的参考书。而霭理士在这部巨著之外另有一本比较尽人可读的性心理学,一面把《研究录》的内容则要再介绍一过,一面把《研究录》问世以后二十年里这门学问所已获得的新进步补叙进去。潘光旦先生的译本是公认该书的最佳译本。

80年代末《性心理学》出版的时候,几乎每一间大学宿舍都会有一本。然而这本书又绝不是那种仅仅领一时之风骚的畅销书。在西方学术史上,本书一直享有盛名。而译者潘光旦先生以专家而翻译这部著作,在长达十万字的注释当中,潘先生旁征博引中国古代性心理的事例,译笔之生动,征引之详尽,都足以成为信达雅的翻译典范。

作者:蔼理士

翻译:潘光旦

标签:性心理学蔼理士

性心理学》最热门章节:
1●第八章 结论2-23●第七章 恋爱艺术-14-45-36-27●第六章 婚姻-18-29●第五章 同性恋-110-4
更多『社会心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