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_附录 文化与和谐社会——凤凰卫视第220期《世纪大讲堂》演讲稿

梁晓声
随笔杂谈
总共45章(已完结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精彩片段:

附录 文化与和谐社会——凤凰卫视第220期《世纪大讲堂》演讲稿

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在我上中学的时候,读小说是我最大的爱好之一。那个时候正是知青文学非常火爆的年代,我自然也没有能够例外。直到今天,我还非常清楚地记得,我捧着一本非常厚的《雪城》,通宵达旦,爱不释手。无论是《今夜有暴风雪》还是《雪城》,我都曾经读了一遍又一遍,而书中所描述的那种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却又充满了悲剧色彩的氛围,始终让我久久地回味。以至于我这个在上个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也开始对北大荒,对知青生活充满了向往。而今天我们大讲堂就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今夜有暴风雪》和《雪城》的作者,同时呢,也是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的老师梁晓声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掌声)欢迎您!

梁晓声:你好。

主持人:请坐。我们还是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梁晓声先生。

梁晓声简历:

梁晓声先生1949年出生,山东荣成人。曾经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包括《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有《人间烟火》,长篇小说有《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等,而其中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以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都曾经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从2002年开始,梁晓声先生在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任教,教“文学写作与欣赏”,同时还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主持人:我想可能很多人熟悉您的名字,都是从您那些知青题材的小说开始。我知道您自己也曾经到北大荒去插过队,那个时候的事情和我们来讲一讲,好吗?

梁晓声:初中毕业,1968年,那时已经在城市里等待了两年,既不能升学,又没有工作,而且家里生活比较困难,我的哥哥在生病,而我是班级里的勤务员,因为毛主席有一句话叫做“我们的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那我实际上就是当时的班干部吧,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动员我的同学们下乡,而且我的大多数同学跟我关系都比较好,我都了解他们家里的情况。这工作对我实在太难了,因此我就觉得,我还是自己先报名下乡吧,因此我是我们班的第一批,是我们学校的第二批,两位男同学一起报名下乡。

主持人:下乡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是充满了一种特别浪漫的幻想,觉得哎呀,真的充满激情,还是说那时候已经意识到后来的生活可能没那么简单。

梁晓声:应该说对未来几年没有很充分的估计,因为我们那时候也不过就是十八九岁嘛,但是对我来说,是非常理性的选择,并不像后来小说里所写的,以及人们谈的,完全是抱着一种理想主义去改天换地的。离开北大荒之后,我自己也从来没有言说过后悔,更没有抱怨过,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主持人:后来文学是伴随了您的一生,可能应该说,在您这么多作品当中,大家也都想知道,您最喜欢的是哪一部,最不喜欢的是哪一部?

梁晓声:是这样的,我到现在为止,差不多应该写了一千多万字吧,那么所有的中篇呢,凡是我觉得值得编成集子的,现在编成了五本集子,所有的散文编成了四本集子,短篇编成了两本集子。这还不算长篇和杂文,我把不能编入集子的那些,全都自己筛选下来,在这过程中,筛选下来的大约至少也应该有一百余万字,这一百余万字有一些在当时就是仓促而写的约稿,自己不想写,所以我给大家的一个建议就是说如果自己确实不想写的时候,那就不写,在那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作品,肯定是不好的。

比较喜欢的应该说是《父亲》,或者那些知青小说,早期的作品我还比较喜欢,比较喜欢是一个什么原因呢?我们当时稿费极低,(最初)每千字五元,万字五十元,对吧?那个情况下的写作变得非常纯粹,那纯粹是要表达,因此那时候的写作真诚多,和商业的这种关系相当少,所以我自己有时候读早期的作品的时候,依然能感觉到一个文学青年对文学的那种虔诚和纯粹,这跟后来的市场化的写作状况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您好像是不用电脑写作的,直接是要手写的,是吧?

梁晓声:对。我五月份要出的长篇用的是三百(格)的稿纸,我写了一千四百余页,现在第二部长篇写到六百页,刚写了一半。如果没有电话,没有来客的话,缓缓地吸着一支烟,铺开平整的稿纸,下笔流利的话,那写作的状态,还是非常愉快的。

作品简介:

本书收录梁晓声先生1993到2013年二十年间思想随笔43篇,追问中国,思考社会,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平民立场和人文情怀。其中《当“交管”撞上“人文” 》等新作是首次结集出版。梁晓声的思想随笔质朴,淡泊,犀利,是2013年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本书特色】

☆ 二十年思考结晶,超值收藏:著名作家梁晓声思想随笔精选,收录1993到2013年二十年间随笔43篇,追问中国,思考社会。

☆文学界“异数”,大人文情怀:梁晓声是文学界的“异数”,他的文字兼具作家、思想者、民生问题观察员三个维度,质朴,淡泊,犀利!梁晓声是中国少数敢说真话的作家之一;作为政协委员,他为百姓疾苦拍过桌子。他以悲悯的情怀、敏锐的目光直面中国社会问题,为平民代言,思考国家责任,呼唤社会良知,让读者看清社会真相!

☆ 附赠精致纪念书签:最深刻、纯粹的思想随笔,随书赠送精致纪念书签一枚,精彩不容错过!

【评论推荐】

知识分子历来就有矫正社会恶疾和唤醒民众的使命,包括基本概念的重建。在这一点上,作家梁晓声先生是令人尊敬的。

——作家、社会评论家、思想家 龙应台

二十多年来中国和世界的变化让我们改变得太多太多,但梁晓声式的慷慨陈词依然有自己的力量在。

——评论家、文化学者 张颐武教授

鲁迅、巴金和沈从文等作家继承的都是契诃夫的传统,而梁晓声是个例外,梁晓声继承的是高尔基的传统。

——北京语言大学 路文彬教授

他的写作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始终禀持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情怀,始终高扬着人文主义的旗帜,他从不因为所谓纯文学的原因而放弃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批判。他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者。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 吴义勤教授

作家分两类:一类服务于社会,一类服务于心灵。而用心灵发展出的智识,又反哺于社会,或从社会发展出的智识,透浸于心灵,则是作家应物的本事。梁晓声有他那一代的作家的显著特点,既勤奋又悲悯,在社会与心灵的总作用下,替我们发声,这是尤为要致以敬谢的,我为其常识与智识所感动。

——《新周刊》主笔 胡赳赳

生活中的梁晓声或许是个乡愿,低调、充满温情,但在争取公权力上,作为政协委员的梁晓声是个斗士,声色俱厉、直言上书。

——《南方人物周刊》

如果一个民族完全陷于理想主义的狂热当中,那实在是太天真了,但是如果在一个民族当中,完全找不到理想主义的痕迹,那又实在是太堕落了,所以我想在今天我们这样一个商业社会当中,我们身边还会有像梁晓声先生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应该是我们所有年轻人的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凤凰卫视• 世纪大讲堂》

我深为梁晓声的骨气和血性而感染……在为梁晓声不泯灭的良心叫好的同时,也不由使我为之一震:原来中国有血性的好人还没死绝!!

——经济学家 巴俊宇

喜欢梁晓声的思考,很深刻。从他的角度解读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很多思想给人启发。

——普通读者 好运08

作者:梁晓声

标签:梁晓声中国人,你缺了什么随笔杂文社会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最热门章节:
1附录 文化与和谐社会——凤凰卫视第220期《世纪大讲堂》演讲稿2第三部分 被撕裂的中国 三份提案3第三部分 被撕裂的中国 当“交管”撞上“人文”4第三部分 被撕裂的中国 培养一个贵族是容易的5第三部分 被撕裂的中国 三平方米的金融海啸6第三部分 被撕裂的中国 城市化进程化什么?7第三部分 被撕裂的中国 副刊的面孔8第三部分 被撕裂的中国 中国中产阶级,注定艰难9第三部分 被撕裂的中国 那年的北影制片厂10第三部分 被撕裂的中国 在西线的列车上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