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老子的帮助_第五十五章 比于赤子

王蒙
随笔杂谈
总共54章(已完结

老子的帮助 精彩片段:

第五十五章 比于赤子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大道所包含的德性(形象、影响、作用、感人之处、深入人心的力量等)是非常宽厚广大的,其状况恰如婴孩。毒虫不会去螫咬他,猛兽不会去捕捉他,猛禽不会去搏击他。

婴孩骨头是软弱的,筋脉是细柔的。他不可能懂得男女交合之事,但他的生殖器会自行挺起,那是由于精(精力、精神、精子或睾丸??)的功效。他终日号哭而喉咙不会嘶哑,那是由于和谐与自我调节的功效。

懂得和谐与自我调节,就能做到恒久与可持续。懂得如何才能做到和谐与可持续,才算明白——心明眼亮,不昏昧。有益于养生、生命、生活的叫做吉祥。一相情愿地咬牙使气好勇斗狠蛮干硬拼那叫做勉强。

一个东西太强壮了,就开始衰老,也就是违背了大道。违背了大道,也就会很快地完蛋了。

老子讲大道,最喜欢用的是两组比喻:一个是水,上善若水;一个是婴孩,讲婴孩讲赤子,认为从中可以大获教益。

不仅仅是比喻,因为比喻是一种修辞——表达手段。人们有了一个论断、命题,需要给以通俗化的、更加生动的解释,乃取之于比喻。例如庖丁解牛、守株待兔,分别表达的是游刃有余与坐等侥幸,你理解了游刃有余与坐等侥幸的有关想法以后,解牛与待兔这两个原来的例子是否可信、是否确实,并无太大的意义。

老子这里用的是形象思维,他不但从理念中找比喻,也从对于水与婴孩的观察体认中寻找新的启发,寻找对于大道的进一步把握,寻求对于大道的新发现、新心得。老子相当虔诚地喜爱直至崇拜水与婴孩,并从中寻找灵感。

这里,老子对于婴孩的观察思考相当细致。他先说婴孩虽然骨弱筋柔,但拳头握得很紧。对于这一现象,不知道今日的生理学、育儿学是怎么讲的,但是老子认为它大有深意。依老子的观点,婴孩才出生就握紧双拳,意味着它生而通大道,大道的作用是大德。大德广远深厚,只可握而藏之,含之蓄之保之持之,不可掉以轻心,不可放弃须臾。

依拙见,握紧拳头从象征的意味来看,即不是从生理学上看,还可解释为一层意思,不伸手,不手心向上乞讨索要,也不手心向下抓取抢夺。这样就珍惜自身,同样珍惜与尊重世界。己归己,人归人,世界归世界,很好。

至于说到婴孩虽柔弱,却不受攻击,窃以为关键在于婴孩处于受保护的地位,并不是婴孩自然不受毒虫、野兽、猛禽的攻击。祥林嫂的儿子阿毛就被狼叼走了,而外国也发生过小孩被老鼠咬掉了耳朵的事件。

作品简介:

这是一本典型的我注六经式的著作,其鲜明的特点与引人之处在于作者以其个人化的方式对老子其人其书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这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倡过作家学者化的王蒙是当代作家中细读老子最合适的人选。一是王蒙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老子的文章整体冷峻而个别句式激情的表达方法,与王蒙的语言风格有相通契合之处。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老子》共81章的意译和证词。作者的意译吸收、综合了诸多注家的成果,而用自己的语言化出。证词部分是作者以其70余年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悟所泣所笑所思所感,与老子的思想进行对证、查证,即作者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读《老子》一书。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写过的一些谈老子的单篇论文与杂文散文,从德性方面、从老子与宗教、老子与数学、老子与审美、老子的方法论等方面阐释作者对老子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老子能够帮助我们。诚如作者言。

作者:王蒙

标签:老子的帮助王蒙

老子的帮助》最热门章节:
1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所倚2第五十七章 以奇用兵3第五十六章 是谓玄同4第五十五章 比于赤子5第五十四章 以身观身6第五十三章 盗夸非道7第五十二章 塞兑闭门8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9第四十九章 以百姓心为心10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