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莱拉_9

玛丽莲·罗宾逊
外国小说
总共11章(已完结

莱拉 精彩片段:

9

到圣诞节了。他们在教堂门口挂了一只很大的花环。下雪了。人们端着一盘盘糕饼,来他们家在客厅里坐了十五分钟,什么也没聊。莱拉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女人们说,看她肚子的形状很可能是个男孩儿。她没想那么多,生男生女都无所谓。有一个女人给她送来两件带褶边的罩衫。一件红的,一件绿的,口袋周围都镶着荷叶边,让她想起她买的那件很便宜的裙子,想起往事。她纳闷,太太认为她还欠她多少钱。那个女人连一分钱的亏都不会吃。

教堂执事送来一棵圣诞树,摆放好。她端出头一天他们的妻子送来的糕饼给他们吃。几个人在客厅待了十五分钟。牧师爬到顶楼,拿下一盒装饰圣诞树的小物件儿。他说:“已经……哦,这些东西搁在那儿不知道已经多少年了!”这许多年,他一个人过日子,教堂里有圣诞树,就够了。他花了一个小时解开那串纠结在一起的小灯泡,然后把插头插到插座上。灯没亮,他就“追根溯源”,找已经坏了的灯泡。“小时候,我就盼着过圣诞节。这串小灯泡给我带来很大的乐趣。”灯终于亮起来。他把它挂在树上,关掉屋里的大灯。“我差点儿忘了,”他说,屋子看起来很漂亮,“明年这屋里就有人跟我们一起乐呵了。”那个盒子最下面放着用线轴、彩色纸和胡桃壳做的小装饰品。都是孩子们做的小玩意儿。“没有一样我们用得着的东西,”他说,“我明天去一趟小杂货店。”说罢他捧着盒子向顶楼爬去。

她只是看着。他在想明年的事儿,满怀信心地大声说,他们将把一个新的小基督徒带到这个世界。他将用孩童的眼睛看周围的一切,相信世界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今天,救世主在大卫城为我们而生。很久很久前的那一天。谁是大卫?什么是救世主?他也许永远不会想到问这个问题。对他而言,从最开始就知道这一切。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在什么东西上都挂灯、洒金箔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唱歌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很好。人们会到门口唱歌。卫理公会派教徒、天主教徒、路德会教徒——那些他们几乎不认识的人。

在圣路易斯,有时候会有几位“先生”站在门口唱歌。他们唱的歌都和圣诞节没关系。太太关门过节。她说,这是出于对上帝的尊重,实际上是担心被永远关闭。她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把灯关掉。这样就不会有人上门。她不敢让做饭的味儿飘到大街上,姑娘们只能吃冷豆子和奶酪三明治。她把收音机放到自己的房间,音量调得很低,姑娘们几乎听不见。那些男人都知道,他们即使把她折磨个半死,她也不会打开门骂他们。所以,圣诞节对那些女孩儿的意义,只是可以在紧闭的窗帘后面借着昏暗的光玩纸牌。太阳落了之后,就打架,哭泣,讲那些谁都听过的、老掉牙的故事。那些故事除了傻瓜之外没人信。有时候大街上传来那些“先生”唱的下流歌曲,佩格就跟着唱,好像是在开玩笑。多恩从来不提圣诞节,多尔也不提。他们只是想办法找一个能过冬的好地方。在旅馆工作的时候,莱拉觉得好一点,但她从来也没有真的喜欢过这个节。现在,她和一个梦想着他的孩子、哼着《平安夜》的老人在一起。他比他想象的更快乐。有人敲敲门,送来一盘饼干。他端着盘子走回来的时候,说:“姜饼!”好像这对她别有一番深意。有人把糖霜撒在饼干上做成衣领、纽扣和微笑的嘴,好像已经有个孩子和他们一起过圣诞节了。

她不停地想,等一等。不要抱什么希望,等一等。她不由自主地想,如果没有孩子,再做同样的事情对他那该多么困难。她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为自己施洗礼,她冒着严寒走过高低不齐的玉米地。看起来,他们好像已经听到上帝的审判,无法相信,又不能怀疑。她上千次想过人世间的残忍,只是为了当那凶残再次出现时,不至于完全出乎预料、惊恐不已。她希望自己能警告他,哪怕他也知道,她梦里也会想到这些。孩子一定也知道。因为他就在她那颗饱受惊吓的心下面。也许他根本就不想来到这个世界。她可以告诉他那些对她而言美妙的事物。因为那意味着,你可以活着而不让世界发现你。也许天堂会是那样。田野里是一片片荨麻和苦苣,谁都可以拿你想要的东西。因为别人都不需要。如果钉在十字架上的贼上了天堂,他也会心满意足地一直偷下去。因为谁的日子都不会因为他偷东西而变得更糟。她把他描绘成棚屋里那个男孩儿,钉子穿过他那两只脏兮兮的大手。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好像压在孩子身上的重物。她在心里对他说,你不会走上那条路。我向你父亲保证,你能学会所有的赞美诗。

老人不停地摆弄着圣诞树上的彩色灯泡,想让灯光照射得更匀称。“我祖父说,这是异教徒的做法。大冬天弄来一棵橡树,还要生火。他说,在缅因州——他是在那儿长大的——有些人压根儿就不过圣诞节。确实这样,谁也不知道耶稣是什么时候诞生的。但是总会有茂盛的草木,需要人们时不时烧掉。基督教徒和异教徒都一样。我赞同这个想法——德鲁伊教徒做那些事情仅仅因为他们喜欢。我们接过他们丢下的精神传统和宗教仪式,这就是意义之所在。”他的头发被灯光映成玫瑰红。“春天是庆贺诞生的好季节,更是庆贺复活的好季节。万物复苏。耶稣确实死于逾越节前后。”他不停地说,因为她一直没有插嘴打断他。对于他,只要莱拉坐在那儿看着他,时不时吃一块饼干,他就心满意足了。他一个人待的时间太长了。

他说:“一个婴儿诞生了,满天的天使在飞翔。这似乎是正确的。加尔文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成千上万的天使关注着。有一首关于人体的圣歌——‘奇怪的是,千弦琴的调子那样和谐。’因为人的身体那么复杂,天使有许多事情要做。加尔文认为,天使是上帝对人‘有效的关注’,而不是与之分离的个体。”他继续说。

哦,这很好,她想。但是我知道,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你也知道。她只希望这一切已经过去。她有个孩子,或者没孩子。她可以不再去想如果老人是和老鲍顿继续这场谈话,对于他那该多么难。挣扎着爬上楼梯,哭泣,祈祷,弄湿一个小小的额头。他自己骨瘦如柴,距离坟墓已经只有半步之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有意义的话。丈夫微笑着看她。她从他的脸上看到,他已经想到了所有这些事情,而且对那些事情了如指掌。这些想法一直在那里静候,那么熟悉,宛如一幢房子,你知道你属于它,但不愿意走过去,而且你怀疑自己一旦走进去,就会下决心永远离开。他说:“你和我……”耸了耸肩。

她不得不同意他的看法。夜幕低垂,一轮很大的月亮下面,到处都是积雪。基列的点点灯光那边,寒风吹过茫茫雪野,水塘冰封,玉米地一片狼藉,破烂的棚屋东倒西歪。风吹开又关上任何想要阻挡它的东西。简直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她没有见过哪座风车不曾在狂风中挣扎的,就像马利筋草一样。也许多尔就在和这儿很相似的什么地方。仿佛在梦中,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在许多名字不同但看起来大同小异的地方那边。还有那个男孩儿。埃姆斯太太和她的小宝宝。他们俩在这里,温馨的灯光下,怀抱同样的希望。已经完婚。

小宝宝出生时地面覆盖着白雪。四月份有时候还会下雪,所以三月份来一两场暴风雪并不奇怪。不过还是让他们吓了一跳。有一天,他们听到春雨蛙的叫声。同样的音调,一次又一次,一声高一声低。半夜,暴风雪开始。第二天,为了暖和一点,他们坐在厨房玩金罗美☾1☽,听窗外呼啸的寒风。因为积雪太深,风太猛,没有人来看他们。在这样的暴风雪中,人会迷路,死在自己家门口的大路上,就像他们在以前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迷路,没有人认识他们,也没有人等待他们。老人假装不是在祈祷。他低着头,下巴抵到胸口。她只好等着,直到他想起出牌。一把牌从他手里都掉下来,就像他睡着了,或者死了。然后,他说,应该铲开一条小路和大路连起来。他甚至吃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想往外走。可是大风吹来的积雪太深,根本不可能。电话线断了,电线杆子也倒了。不过他们还有烧木头的炉灶和煤油灯。烤炉里烤着不知道是哪位太太送来的肉糜卷。要不是她身怀六甲、他垂垂老矣,一切都很好。

她说:“我想你最好打消这个念头。”

“是的,我猜也是。对不起。”可是他会仔细端详她,好像以前没有见过她。现在她坐在他的厨房里,他不知道她下一步要做什么。

她说:“我感觉很好。我们俩都很好。”她每吸一口气,都觉得自己仿佛沉到谷底。她心里想:如果肚子疼的话,如果有别的异样的疼痛,我会告诉他吗?他可是什么忙都帮不了,知道她肚子疼,他受得了吗?她又深深地、小心翼翼地吸了一口气,希望他不要注意到。人们看起来总是想触摸那些一碰就疼的地方。而且不止一次。哦,她今天的感觉当然不同。事实上,她每天的感觉都和前一天不一样。胎儿蜷伏在她的肋骨下面,动来动去,坐立不安,一天天长大。如果你仔细想想,一定觉得很怪。她见过母猪和母羊下小猪崽儿、小羊羔。光那蹄子就够瞧的了。就像一大堆什么东西,在同一个地方折腾了太长的时间。如果不觉得有个胳膊肘子堵得她喘不过气来,光疼一点儿也无所谓,可她还要一次又一次地呼吸,一次又一次地感觉到那个东西的存在。老人看着她。

她说:“我猜,该我出牌了。”有点儿像跑步喘岔了气,如果不去想,也许一会儿就过去了。如果能躺下,可能好得更快。“金☾2☽,”她说,“我看你的心思没有放在打牌上,牧师。”

作品简介:

《莱拉》是基列三部曲的第三部,小说透过埃姆斯牧师的妻子莱拉的流浪生涯和婚姻生活,审视了苦难和救赎的关系。

莱拉自小生病、被穷苦的家人漠视,直到她被黑人妇女多尔窃走,同为命运的弃儿,她们在大萧条时代靠出卖劳力为生,漂泊不定却又紧密相依。多年后,莱拉家人对她展开恶意的追捕,让多尔不惜选择杀人、逃亡。莱拉孤身踏上孤苦而污秽的流浪之路。直到有一天,身无分文的她走进雨中的教堂,遇见在圣坛上布道的牧师埃姆斯……

一段恋情,一场辩论,一次洗礼。基列宁静的生活,仍无法抚慰即将为人母的莱拉。她和丈夫埃姆斯,两颗破碎的灵魂,如何能够学习接纳对方……

信仰告诉我,上帝和人类一起分担贫穷\痛苦和死亡。这只能意味着,这些事情充满了尊严和意义。而相信这些,需要坚贞的信仰,需要把那些看似荒唐可笑的行为当作理所当然。—— 玛丽莲·罗宾逊

人们必须受苦,才能在恩典到来时,真正体会到那是天恩。

《莱拉》 的荡气回肠体现在其谦卑的风格之中,也正是这种谦卑,让基列三部曲成为美国文学最令人难忘的一章。——《华尔街日报》

在罗宾逊的叙述里,上帝从未如此动人过,但故事的核心是人的种种经验。莱拉和埃姆斯都是孤独的灵魂,被悲伤和痛苦碾碎,但他们学会了如何接纳另一个人,并找到某种程度的和解与拯救。——《卫报》

这也许会是你读到的最羞怯、严肃而迷人的小说。——《华盛顿邮报》

作者:玛丽莲·罗宾逊

翻译:李尧

标签:玛丽莲·罗宾逊基列三部曲莱拉美国外国文学基督教信仰

莱拉》最热门章节:
1102938475665748392101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