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天堂的喷泉_后记 资料来源和鸣谢

阿瑟·克拉克
科幻小说
总共60章(已完结

天堂的喷泉 精彩片段:

后记 资料来源和鸣谢

历史小说家对读者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当他涉及人们不熟悉的时代和地点时尤其如此。作者不应该歪曲已知的事实和事件,若出现虚构的事实或事件(往往不得已而为之)时,作者有责任指明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分界线。

科幻小说作家理所当然应负同样的责任。我写出以下的说明,不仅希望尽到上述责任,也希望为读者增添一点乐趣。

塔普罗巴尼和锡兰为增强戏剧性效果,我对锡兰(今斯里兰卡)的地理作了三处小小的改动。我把这个岛国南移八百公里,使它横跨赤道——这正是它两千万年前所处的位置,有朝一日它说不定还会回到赤道上。如今这个岛国位于北纬六至十度之间。

此外,我把圣山的高度增加了一倍,并把它向“亚卡加拉”推近了一些,这两个地方都存在,实际情况与我描写的十分相似。

斯里坎达山或称亚当峰,是一座惹人注目的圆锥形高山,山顶有一座小寺庙,佛教徒、穆斯林、印度教徒甚至基督教徒都把这座山视为圣地。寺庙里有一块石板,上面有一个凹陷处,长达两米,据传为佛陀留下的脚印。

许多世纪以来,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香客不畏山路险峻,登上2,240米高的山顶。如今上山已不再有什么危险了,因为有两段阶梯直通山顶(这一定是世界上最长的阶梯)。我受《新纽约人》记者杰里米·伯恩斯坦的唆使,爬过那座山一回(参见他写的《对科学的体验》)。此后我双腿发僵,好几天动弹不得。尽管如此,这一次爬山还是值得的,因为我们都很幸运,看到了黎明时分美丽而令人敬畏的峰影奇观——完全对称的圆锥形山影投在脚下很远的云海上,几乎延伸到地平线,这一景象只有在日出之后几分钟才看得见。此后,我又对那座山进行了探索,是搭乘斯里兰卡空军直升机去的,省劲儿得多。直升机离寺庙很近,看得到和尚脸上无可奈何的神情,他们对这种吵吵闹闹的侵扰已经司空见惯了。

亚卡加拉巨石要塞实际上是西吉里亚(或西吉里,即“狮子岩”),它的原样已经够吓人了,我没必要在作品中对它作任何更改。我擅自更改的只有年代,因为根据僧伽罗编年史《小史》的记载,巨岩上面的宫殿建于弑父夺位的国王卡西亚帕一世统治年间(公元478~495)。然而,似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短短的十八年间,一个随时可能受到挑战的篡位之君竟能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而西吉里亚的真正历史完全可能比这些日期早好几个世纪。

关于卡西亚帕的性格、动机和实际命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近僧伽罗学者塞内拉特·帕拉纳维塔纳教授的遗著《西吉里故事》得以出版(科伦坡湖泊出版社,1972),对这场争论更是火上浇油。我也读了他研究镜壁石刻的两卷本不朽著作《西吉里题壁》(牛津大学出版社,1956),获益匪浅。我引用的部分诗句就是他的原作,其他诗句我也只是稍加杜撰。

湿壁画是西吉里亚最大的荣耀,现已精印出版,书名为《锡兰:寺庙、神龛和岩石上的绘画》(纽约绘画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57)。可惜原画竟于20世纪60年代毁于不知名的艺术摧残狂之手。画中的女侍从右手托着用铰链接合的神秘盒子,显然在听盒子发出的声音。此盒至今无法确认为何物。我说那是早期僧伽罗人的晶体管收音机,但当地的考古学家不以为然。

西吉里亚的传说最近由迪米特里·德格伦沃尔德搬上银幕,片名叫《神王》,卡西亚帕的角色由利·劳森扮演,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太空梯这个狂热的构想最早是在一封信里向西方世界提出的,该信刊发于1966年2月11日的《科学》杂志上,题为《卫星延长为真正的“天钩”》,作者是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约翰·D.艾萨克斯、休·布拉德纳、乔治·E.巴克斯以及伍德湾海洋研究所的阿林·C.瓦因。海洋学家居然耽迷于这种构想,似乎是吃饱饭撑的,然而只要仔细想想,自从阻塞气球的伟大时代以来,恐怕只有他们还在研究长缆绳在自重负载下悬吊的课题,因此他们提出这一构想也就不足为奇了。

后来发现,这个构想其实在六年前就提出来了,而且更为雄心勃勃,首创者是列宁格勒的一位工程师Y.H.阿尔楚丹诺夫(见《共青团真理报》,1960年7月30日)。阿尔楚丹诺夫考虑架设“天空缆车道”,准备用他自己的名字给这个装置命名,到时每天可将不少于12,000吨业载提运到同步轨道。奇怪的是,这个大胆的设想竟没怎么引起公众的注意,我只在一本精美的画册看到过它,该书题为《外星等待着我们》(莫斯科,1967),由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将军和索科洛夫编著。其中一幅彩图画着“太空梯”在运行,说明文字是:“……可以说,卫星将固定停留在天空的某一个点上。如果从卫星把一条缆绳放到地球上,你就有了一条现成的缆车道。这就可以建造‘地球-人造卫星-地球’太空梯,用于客货运输,它的运行不需要任何火箭的推进。”

1968年,列昂诺夫将军出席维也纳的“和平利用太空”会议,送给我一本他编著的上述画册。诚然如此,这个构想竟然也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尽管图中的太空梯恰恰高踞在斯里兰卡上空!当时我可能以为,素以幽默著称的宇航员列昂诺夫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太空梯这一构想是许多人自然而然产生的。1966年艾萨克斯的信发表之后十年内,至少又有三人三次独立提出这一构想,这足以证明事出必然。1975年9~10月号的《宇航员行传》发表了《轨道塔:利用地球自转能量发射太空飞船的装置》,作者是赖特-佩特森空军基地的杰尔姆·皮尔逊博士,文章对太空梯作了详细的探讨,包含了许多新思想。后来皮尔逊博士得悉早先的研究,感到十分惊愕。他的计算机检索未能找到早期的信息,他是读到我1975年7月在太空委员会代表会上的发言才知道真有其事的(参见《锡兰景观》)。

此前六年,A.R.科勒和J.W.弗劳尔在《(相对)低空24小时卫星》一文中已经得出了实质上相同的结论(《英国星际学会会刊》,第22卷,442~457页,1969)。他们研究在低于36,000公里的自然海拔高度悬吊同步通信卫星的可能性,虽未曾论述到从卫星将缆绳一直放到地球表面的问题,但这显然是他们构想的延伸。

作品简介:

二千年前,在赤道附近的岛国塔普罗巴尼发生了一场血腥的宫廷政变,暴君卡利达萨借此上台执政。他并不满足于人间的欢乐,他要在高山之巅建造天国,向天神挑战,于是诞生了“天堂的喷泉”。

二千年后,国王与帝国早已化为尘土,人类迈向了太空时代。为方便快捷地进入太空,工程师摩根选中在“天堂的喷泉”旧址处建造登天电梯,继续前人未竟的勃勃野心。为了达成目标,他不惜面对世俗舆论、宗教僧侣的轮番挑战和无穷的技术困难。

“天堂的喷泉”最终能够建成吗?

这是一首歌颂人类精神的伟大赞歌,这是“科幻黄金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阿瑟·克拉克

翻译:陈经华江昭明

标签:阿瑟·克拉克天堂的喷泉英国科幻

天堂的喷泉》最热门章节:
1后记补记2后记 资料来源和鸣谢3尾声 卡利达萨的胜利4第五部 攀登 57.最后的黎明5第五部 攀登 56.眺台景观6第五部 攀登 55.硬对接7第五部 攀登 54.相对论8尾声 卡里达沙的凯旋9第五部 攀登 52、最后的黎明10第五部 攀登 51、“凉台”观景
更多『科幻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