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寺内_附录 刘以鬯的《寺内》(节录)

刘以鬯
当代小说
总共25章(已完结

寺内 精彩片段:

附录

刘以鬯的《寺内》(节录)

李维陵

《寺内》是刘以鬯的小说结集,包括有三个中篇和十一个短篇,分成上下两辑。

这种分法似乎不太好,照我看,应该以小说的性质来分:第一类写现代都市的人物和遭遇,像《链》《吵架》《赫尔滋夫妇》《龙须糖与热蔗》《时间》《圣水》《一个月薪水》等,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是意识流小说,虽然故事的人物和遭遇也发生在现代都市,但并没有过分着重情节,而更多落笔在人物的意念和感觉,可以《第二天的事》和《对倒》为一辑。

第三类是出现在不同空间的人物,在节奏和心境上,与上两类有明显的区别,如《除夕》和《俯视》。

第四类是《寺内》。

第五类是《蟑螂》。

《动乱》一篇比较难分,因为它近于报告文学,勉强可归入第一类。

也许这种分法过于琐碎,可是我总认为:假如能够按性质而不是按体裁来分一下,更可以帮助读者投入阅读的喜悦中,获得更大的满足。

第一类是刘以鬯顺手拈来之作,他长期在报馆工作,自难免有敏锐也极丰富的社会触觉。由这触觉引申,他轻易地便可把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圈画出来。很生动,很流畅,只随意略描几下,已经把好些人物的性格和特点,连同他们的际遇,清清楚楚地展露。

这些人物,包括那对赫尔滋夫妇,卖龙须糖的亚滔和卖热蔗的珠女,赶水翼船的子铭和淑芬,给孩儿喝“圣水”的大姑,在马家干了四十三年也让人辞退的老佣二婆,每一个角色都活灵活现地生活在现实社会的各角落。没有戏剧性,但戏剧性自然在角色自身的行动中开展,单是这一类的小说,只能看出刘以鬯有圆熟的技巧,和随意安排便成佳构的能力,尚未达到杰出的突破。因此,第二类的两篇:《第二天的事》和《对倒》便可标画出刘以鬯和其他普通的小说家,究竟有怎样的不同。

《第二天的事》和《对倒》,都同样具有强烈的现代色彩和现代感。同样有错综复杂的现象与幻象的交错,同样有丰富多变的心理与行动的糅合。和前一类比较,有更强的感染力。它不借助人物的特别的表现,而仅是铺排一些关系和线索,便丝丝入扣地引带读者进入他所安置的画面中,跟随那些角色的活动而活动。

《对倒》的出色的地方,是作者对气氛的营造和控制自如。他一层层一块块地构架,表面上互不相涉的关系有如围棋盘上的棋子,分布在各个漠不相关的位置中,但每行一步便紧扣一步,精彩处令人目不暇接。到几条线索给穿引起来时,又慢慢解结,不凭情节的高潮,又导引读者走入另一个空间。这种本领,如非第一等的高手,不敢轻易尝试,自难怪日本人本桥春光在日译本《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一九七五年荣光版)中,将《对倒》和鲁迅的《孔乙己》、师陀的《期待》和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并列。

作品简介:

十四篇新颖多彩的中短篇小说,熔想象与诗意、古典与现代于一炉,或为故事新编,如《寺内》《除夕》;或表现香港现代都市之人与事,如《对倒》《链》《吵架》《赫尔滋夫妇》《龙须糖与热蔗》《圣水》等;或探求生命哲理,如《蟑螂》……

这部结集于1977年的经典小说集,篇篇有创意,篇篇 是佳构,以“求新求异”的文体实验,彰显现代小说的新锐与性灵,至今令人惊艳而掩卷慨叹: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作者:刘以鬯

标签:刘以鬯寺内香港当代文学中国文学短篇集

寺内》最热门章节:
1刘以鬯作品年表 香港2刘以鬯作品年表 香港3刘以鬯作品年表 刘以鬯作品年表4附录 “文本互涉”/故事新编:读刘以鬯的《寺内》(节录)5附录 《寺内》读后(节录)6附录 别开生面的故事新编——谈刘以鬯和他的意识流诗体小说《寺内》7附录 刘以鬯的《寺内》(节录)8下辑 蟑螂9下辑 寺内10下辑 对倒
更多『当代小说』类作品: